文:
凭栏欲言
“小孩子才谈理想,成年人都谈利益“。
一个到处充满理想的国度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理想就消失了。
我的理解中:
1)
理想,就是理性假想。理性,是修正中短期行动使其符合长期。
2)
利益,中短期行动的驱动。
不考虑利益短期驱动,理想可能会变成空想。
只考虑利益短期驱动,走着走着就忘了理想。
当人每天只顾着考虑明天如何还贷的时候……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成年人只谈利益……
利
益……
01
取消户口可能吗?
户口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利益问题。
1998
年7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意见的通知》让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根据此通知,新生婴儿随父落户、夫妻分居、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
购买商品房
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
可准予落户
。
1998年之后,户口明显松动。
2000
年,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说在研究取消户口。然而到了现在,20年时光荏苒,户口仍在,甚至中大城市落户愈发困难。
从法律上讲,因户口的不同而享受的待遇不同与宪法的公民平等权利似有不符(从城乡二元制到现在的户籍制度,法制化还是大为提高的哈);
从社会现实来看,户口制度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上学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取消户籍(或推进松绑)有其道理,但为何中大城市落户反而愈发困难了呢?
1990年代经济比较困难,强化户籍管理没啥好处,但放松户籍管理可以刺激人口流动(打工潮),发展快的城市地区可以引入人口吃红利,发展慢的农村地区可以输出人口减轻负担,户口松绑无疑有利益上的诉求,90年代
经济困难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源动力。
90年代之后,由于中国房产周期启动、参与世界分工深化,各地政府逐渐摆脱了财政困难,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无需继续推进户籍制度,经济产出也昂扬向上,反而继续推进落户,会拉低大中城市人均GDP,会影响地方政府政绩,会造成教育资源拥堵等等,这有损既得利益群体。这是一种
唯GDP化。
利益格局调整成为阻碍户口继续松绑的力量。
只有当地方政府唯GDP化色彩褪去,既得利益群体力量受到压制,
取消户口制或才会得到继续推进。
没蛋糕的时候,才会想着如何做蛋糕,有蛋糕的时候,总想着如何切蛋糕。
02
房产税能何时推出?
房产税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利益问题。
房产占比居民财富超过70%,任何关于房产的风吹草动,都会招来目光的聚焦。
自2011年重庆、上海两市开展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以来,房产税改革每一年都会受到民众的关注。
但自试点开始至今已经十年,房地产税仍未落地。
房地产税在发达国家已经运行多年,技术上并不存在难题,难题在于如何调整利益格局。
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市场的调控者,又是土地出让的受益者。有关房产的收入占了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半以上,土地财政依赖极为严重,地方政府有动力维护利益格局。
财政存在土地依赖,就有推高地价的动机。地价决定了房价,高地价自然带来高房价。
中国房价为何如此耀眼?从根本上讲还是土地财政依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