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地图
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叫有思想。绝不浪费你的时间。轻松又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硅谷王川  ·  AI ... ·  7 小时前  
道与术抓妖  ·  市场有周期定律 ·  11 小时前  
道与术抓妖  ·  市场有周期定律 ·  11 小时前  
钟正生经济分析  ·  中国经济高频观察(2025年2月第1周):节 ... ·  3 天前  
ETF和LOF圈  ·  AI算力的Jevons效应 ·  2 天前  
ETF和LOF圈  ·  Deepseek行情扩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地图

登上帝国大厦,我看到美国最大的焦虑

思想地图  · 公众号  ·  · 2021-01-14 18:56

正文

帝国大厦观景台

本文 部分 内容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代表思想地图立场。


去年暑假,我带儿子去了一趟纽约。其中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参观帝国大厦。

去纽约之前,他问我,纽约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我说,它是美国最大的城市,被称为世界的首都。

登上帝国大厦景观平台,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我问我儿子,觉得怎么样? 他脸上丝毫没有当初登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时那种兴奋。 只是冷冷地说: 就这?

他看了我一眼,也许是怕我扫兴,他就改口说,嗯,还不错。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和我儿子,出生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他很难理解,对我这一代人来说,帝国大厦意味着什么。如果超级大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帝国大厦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标志,那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度。

我还记得小时候,隔壁一个邻居,出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听父母说,他是偷渡去美国了,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

一个人的潜意识是很难改变的,它包括原始童年心理印记、环境熏陶、观念、本能等一系列因素。我也算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美国50个州,我去过47个。也知道美国很多槽点,但从小到大的无数次认知,都在我的潜意识里打下一个深深地烙印:纽约就是美国的中心,帝国大厦就是一个超级大国的纪念碑。

帝国大厦内部

参观帝国大厦,对我来说,几乎是一种朝圣。走进帝国大厦,内部有点昏暗,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世界第一高楼的土豪气,空气里散发着“老钱”的味道。

这座大楼保持世界最高楼纪录保持了41年,“世界第一” 任期最长的摩天大楼。更不可思议的是,帝国大厦建于90年前。 90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翻开1930年和1931年的大事记,欧美正处于一战和二战之间的黄金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突破不断,发达国家掀起建设高潮。 而同时期的中国,民生涂炭,军阀混战。

1930年,各路军阀讨伐蒋介石,引发中原大战。 1931年,国共内战,第二次“反围剿”爆发。 同年,全国16省洪灾,灾民超过5000万人。 我查遍资料,在这2年期间,中国居然拿不出一点像样的建设成就。 令人不胜唏嘘。

当时的中国妇女还裹着小脚,踩着扭捏的脚步,在房前屋后辛苦劳作,地位甚至不如一头耕牛。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 1980年的时候,整个非洲有很多国家都比中国富裕。 所以我经常说,如今3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出生在一个比某些非洲国家还穷的国家。

而我儿子这一代人,出生之后,就不知道穷是什么概念。
他小时候,每年暑假出国旅行半个月,已经是生活的常态。
我小时候,能坐轮船去一趟上海,就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不了解什么是超级大国的美元霸权,不关心人均GDP的意义,也看不懂大都会博物馆里的中国珍宝。

对他来说,纽约的印象就是:遍地裂痕的旧马路;摇摇欲坠的老铁桥;随处可见的流浪汉;没人收拾的垃圾桶;中央车站满地油污,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柴油味。在破败不堪的纽约地铁里,当他看到老鼠和蟑螂,就拉紧大人的手,眼神中的慌张,是他在中国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纽约闹市区街头凌乱的垃圾

纽约街头的流浪汉

对一个中国小孩来说,在纽约经历的一切,说好听一点,是新鲜刺激,说难听一些,就是落后混乱。纽约不如西安好玩,也不如自己的家乡干净安全。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在心里“呵呵”了,又来数落美国基础建设落后了,美国是法制的民主国家,基建不如中国,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会看马路和大厦,眼光太肤浅!

美国土地私有,征地像中国这么方便吗?美国保护劳工,可以随随便便加班吗?美国重视环保,沿途的花花草草,可以随便铲除吗?最后苦口婆心地说,“基建狂人”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称号,要谦虚!

这样说的人,既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的历史。论“基建狂魔”,美国才是开山鼻祖,中国只不过青出于蓝而已。

90年前的美国摩天大楼

帝国大厦于1930年动工,于1931年落成,建造过程仅410日,有着世上罕见的建造速度纪录。楼高381米、103层。地上部分建筑,每个星期增加4层,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速度惊人。请让我重复一次:帝国大厦,每星期盖4层楼!而我们曾经的改革开放神话——体现“深圳速度”的深圳国贸大厦,也不过3天1层楼而已。

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计划,1956年艾森豪威尔签署通过,到 1970年,短短15年,就完成5万公里,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相对来说,建设速度比中国更高效。

当时的美国,就像现在的中国,在经济危机时期,常用“铁公基”拉动经济增长,举国上下,到处都是繁忙的工地。当时的美国工人,干活相当拼命的,为了找能赚钱的工作,甚至不考虑安全问题。

《摩天大楼顶上午餐》(Lunch Atop a Skyscraper)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一张历史老照片,11名建筑工人坐在摩天大楼一根吊着的钢梁上进行午休,悠闲地吃着午餐抽着香烟。 他们的身后背景是纽约中央公园。 没有安全绳,也没有安全网,而他们悬在空中的双脚距离地面则有260米。 稍有不慎,一个家庭就失去了丈夫或父亲。

除了是“基建狂魔”,美国当初还是制造业狂人。

1929年,当时只有1.22亿人口的美国,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 而人口为美国10倍的中国,2019年汽车销量仅为2600万辆。 也就是说90年前的美国,人均汽车产量就是现在中国的2倍。

1942-1945这三年,美国建造了147艘航母,零头都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多。战争结束后航母过剩,不得已又修了很多航母坟墓,只保留十几艘威慑全球,至于其他被废弃的小型军舰,更是不计其数。美国参战后直到二战结束,平均下来每天生产130架飞机,100辆坦克,平均三天一艘军舰,七天一艘航母。

不过,这些辉煌的历史,只代表美国的过去,现在的美国,依然强大,但社会已经四分五裂,早就是一盘散沙。

我不想对美国幸灾乐祸,也不想对美国指手画脚,我的目的只是想拿美国当镜子,希望我们尽量学习美国的优点,而不要重复美国的错误。

现在美国的基建是什么状态呢, 让我举几个例子。

波士顿的 Big Dig
简言之,就是修个城市隧道,并把一段高速公路下沉到地下,然后上面做城市公园。当初我在波士顿自驾,路过Big Dig,印象中它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城市隧道而已,但一查资料吓一跳。

1982年,Big Dig立项,最初的工程预算就高达28亿美元。1991年,经过9年各种扯皮之后,终于开工,预计1998年完工。2006年,终于完工,比原计划晚了8年。 最终造价(含利息)为220亿美元 ,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维基百科原话:The Boston Globe estimated that the project will ultimately cost $22 billion。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5公里隧道”配套一个城市花园的小工程。

波士顿Big Dig工程

我们的三峡工程,从正式筹备到完工也就是20年, 造价只有260亿美元。 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小城市的道路改造工程,工期甚至比三峡还长,而造价几乎就够我们修一个三峡。

西雅图Sound Transit 3
微软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去年有一项基建工程项目Sound Transit 3,这个基建工程其实很简单,就是延长本地的一段轻轨,总长99公里。这个工程,居然还是经过公投通过才立项,的总预算达到538亿美元,估计总共要25年(2024 到2041)完成。

根据美国基建的尿性,几乎没有工程不超支,就算奇迹发生,最后决算不超支。也就是说,每公里造价为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35亿。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工程的资料是中文的,我甚至是怀疑某些人故意编造来黑美国,于是我特意查了维基百科和Sound Transit 3的官网http://www.soundtransit3.org/。结果,千真万确。而且,按照美国惯例,造价只会更高,工期只会更长。

Sound Transit 3的公投结果:54%赞成

也许,很多人对用538亿美元造99公里轻轨,没概念。我们可以用京沪高铁做参照系:总造价330亿美元,工期三年,总长度1318公里。 也就是说,美国造一条99公里长的城市轻轨,够我国建造1.5条1318公里长的京沪高铁。

而中国的城市轻轨造价呢? 国铁制式的城轨(以国铁制式的温州S1为例)3亿/公里; 普通轻轨1.5-2亿 /公里 有轨电车1亿 /公里

西雅图轻轨介于我国普通轻轨和有轨电车之间,在我国造价最多也就1.5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西雅图轻轨的造价是我国的23倍。我国轻轨工期一般五年左右,西雅图这99公里轻轨足足要25年,这可是一代人的时间啊!

美国基建的高价和低效,已经完全超出“人力成本和环保代价”的范围了,简直匪夷所思。 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全世界几乎同一个价钱,美国比中国贵的也就是人工,就算他贵5倍好了,人工费也只是工程造价的一部分,也不至于如此夸张。

一句话总结现在美国基建:贵得夸张,慢得发慌!

面对美国糟糕的基建,美国的统治精英们,不想扭转颓势吗?当然想。奥巴马和川普都曾经努力过。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奥巴马竞选的时候,信誓旦旦要让80%美国人在未来坐上高铁,结果呢?

奥巴马总统府网页的高铁计划书

人在说,天在看,我查了一下Google ,居然还找到当年奥巴马的竞选承诺!
President Obama’s goal of giving 80%  of Americans access to high-speed rail within 25 years.奥巴马的目标就是,让80%的美国人坐上高铁!

结果,奥巴马在位8年,一寸高铁都没有修好!呵呵,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华盛顿邮报》评论员威尔曾在文章中写了一段有趣的对比:美国在大萧条时代花了410天建起帝国大厦,在战时花16个月建造了五角大楼,如今在圣迭戈造一座海水淡化厂都需要花9年时间才能通过审批。

2016年大选中,川普更是屡次抨击美国基础设施老旧落后,声称美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已经沦为第三世界国家,铁路状况比不上中国高铁。用他的话来说,“经济发达的美国,很多基建设施却很糟糕,看看中国的基建,中国乡村老百姓大概也会感觉很幸福”。川普提出要对美国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他宣称“我们需要重建我们的基础设施,而且建成的道路、桥梁、机场、中转系统和港口要让全世界嫉妒,提高所有美国人的生活质量”。


川普的总统基础设施助理D.J.Gribbin展示了比他本人还伟岸的审批流程图,高约7英尺(约2.1米)。 按照此流程,审批环节涉及: 17个机构; 29部法规; 5个行政命令; 需要办理数百个许可; 花费10-20年; 悲催的是等跑完流程最后还有可能被国会投票否决!

下图就是美国联邦高速公路批准流程
真的很长!


川普上任后,发布任内首份《国情咨文》,呼吁国会通过跨党派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推动在未来10年内实现至少1.5万亿美元(约合10.25万亿人民币)的基建投资规模。

川普口才很好,能把死人吹成活人,他声称:这份基建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要让美国公路、桥梁、铁路和机场建设重回“天下第一”:“我要是自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second to none)。

请注意, 10年1.5万亿美元,每年也就1500亿美元 ,能干什么呢?只够修三条城市轻轨。或者7条城市隧道。美国的国土面积和中国一样大,用杯水车薪来形容,都是太客气了。

与此同时,每年70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是美国基建预算的5倍),从来没有拖沓,再穷不能穷军队,再富不能富基建——这就是美国目前的真实情况。



--- --- --- ---

美国基建老化,建设效率极低,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既得利益集团阻扰

奥巴马不想修高铁吗?当然不是,修高铁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环保、快速。美国人民也热切期盼高铁。但高铁绝对不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从来不坐地铁,有私人飞机的大资本家的利益,比如飞机制造商、油气公司、汽车制造商!这些财团闻风而动,马上展开游说。他们甚至可以拿着支票拍打政客的脸颊,斥道:建高铁?选民都去坐火车,谁来买我的产品?没人买老子产品,老子就没钱,老子没钱,你拿什么去选举?在美国,要想撼动既得利益,比登天还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