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的公益项目,通过金融人的视角探讨金融与公益的结合。文章介绍了项目的起源、执行过程、学员们的感受与分享,以及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文章还提到了公益的力量和价值,以及金融从业者如何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关注他人和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金融与公益的结合
文章介绍了“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这一公益项目,展示了金融人投身公益的尝试和体验。该计划旨在培养金融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来关注他人和社会。
关键观点2: 学员们的感受与分享
文章通过学员们的活动感悟和分享,展示了公益活动的价值和影响力。学员们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仅因努力工作而被认可,还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关键观点3: 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文章强调了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包括探索如何更好地搭建学习成长、实践交流、发挥才干的组织平台,引导从业者分享行业信息,消除职场信息不对称,聚集一批热心公益的金融人,共担金融行业社会责任。
关键观点4: 项目的指导单位和主办方
文章介绍了项目的指导单位和主办方,包括浦东新区民政局、陆家嘴管理局、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基金会·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等,以及全景投教基地的支持。
正文
提到
“公益”
两个字,你的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印象会是什么?
可能是帮助贫困山区儿童的希望工程,可能是保护环境的防风治沙,可能是帮助孤寡老人的送温暖,还可能是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项目,以上种种也许就是我们对于“公益”的初印象。但在这样的初印象里,极少会有人把“公益”和“金融”两个字关联起来。
毕竟提到
“
TA
是做公益的”
,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位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关注弱小,甘于奉献,艰苦朴素,一腔热血洒在公益事业上,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
而提到
“
TA
是做金融的”
,
我们的印象会变成什么?
也许可以套用一句多年前的金融业“名言”:这是一个名利场。在这个圈子里,追逐金钱是最直白的事情,有的要学会用钱生钱,有的要跃迁飞升,有的要造富创神。因为资本要的,就是日日夜夜永不眠,而身处其中的每个从业者,都会成为麻木不仁的赚钱机器
……
吗?
有没有土壤,正在试着培育出肩负公益使命的“新金融人”,扛起从金融到公益的旗帜?
2022
年
7
月,他写了一篇文章
《我,再往前一步》。
5
个月后的
2023
年
2
月,他又写了一篇
《我,再再往前一步》。
又过了
10
个月,他继续写了一篇
《我,终于往前了一步》。
三个月后的
2024
年
3
月
6
日,他接着写了篇
《我,终于又往前了一步》。
直到2024
年
9
月份,
他
起了一个标题
《大力如山,是时候跟大家说再见了》
说:
这就是“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第二阶段“拥抱”环节的由来:
所以
当一群年轻的金融人开始拥抱公益,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是一种金融行业从未体验过的价值主张和价值判断,不是多角度评估一个项目能不能赚钱,而是多角度评估一个项目能不能帮助到他人。
执行过程看起来好像跟做金融项目类似,比如确定需求
/
识别界定、组建团队、规划
&
执行、收尾,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一手数据、二手数据、逻辑框架、
SMART
原则。
但体验和执行的感受却更加真实,比如
让首期培养计划
15号学员
陈思宇
触动的内容:
1993
年,全国第一家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在浦东成立。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直到浦东社会创新示范园的
讲解老师介绍说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浦东开发初期,
居民认为浦东买菜上学就业都不方便,从市中心动迁过来积极性不高。
为了具体去解决居民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才有了各种社区服务机构,继而成立的专业的行业协会。现在的浦东新区,早已是世界闻名的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密集的资本、技术、人才集群。开发的过程里,有人人皆知宏大磅礴的时代主旋律,却也有这些若非特意了解而难以听出的一小组历史音符。
是一部分人,为了另一部分人,所付出的青春。
让
17号学员
贾仕亮
印象深刻的公益案例——上海浦东唐镇善唐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组织的乡村手工艺产品扶贫,有了收入,嬢嬢们在家里的地位也提高了;以及大学生为非洲卢旺达的村落搭建太阳能供电系统,让那里的人也有了了解外界的机会。都说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但其实可能并不需要详尽的教学、授课,只要给她们一个机会,能了解、学习外面的世界。
就像石板下的种子,只要有一个裂缝、能看到阳光,内生的力量就会支撑她向上生长。
我始终相信,活在爱里面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有价值与意义的状态。这种爱,不仅仅是对家人、朋友的爱,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爱。至今一个月四周的体验,让我从走进金融、认识公益,到走进金融公益,并尝试产出了稚嫩的一套公益活动方案。在参与
“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
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从
17
岁到
43
岁,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热情四射的青年同学们,以及每场活动背后亲力亲为的力哥、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
Ta
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公益与志愿服务:
活在饱满的、无私的爱里面。
——
1
号学员
胡思凯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
公益不只是捐钱捐物那么简单,它关乎责任,关乎价值创造。
这次工作坊,让我对公益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公益能不能改变世界?这是开场的第一个问题,
无法代表世界发言,但我为自己表态:
一陆有力是在改变着我的。每周一会,给我一个时间
节
点,更新对金融行业的看法,重拾对自己发展的自信。而公益的落脚点不就是一个个人吗?当一个个
“
我
”
有收获,我们将自己展示给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在变
得
更好的。那就,向前走,去冲叭。去完成一个个到手边的任务,把自己修炼好,然后呈现给这个世界,同时影响着他人。这就是公益的传递,也是
8
个小组的不同项目在做的同一件事情。
第一次感受到公益的力量,是几年前听到一首名叫《不可能的声音》的曲子
,
专门为先天听力有缺陷的孩子们而创作。整首曲子歌词只有一个
“
啦
”
,为了方便这些听障儿童们发音和演绎。那一刻内心某个角落像是被狠狠地敲击了一下,久久挥之不去。同样的感受在公益工作坊活动当天再次油然而生。老师在分享
“
临终关怀
”
项目的瞬间,浑身颤栗,鸡皮疙瘩顿起,那一刻对活动伊始老师抛出的问题答案无比坚定
——
公益可以改变世界。
感恩一陆有力,让公益的路上得以有你我携手同行。
参加本次活动之前,以为做公益无非就是“发现公益空间-策划活动-找人、募钱-活动执行”,真正切身体验过才知道,这个过程可太不容易了,仅仅是一次流程模拟就要接受各个角度的审视和批评,甚至还有误解和质疑,不过这也让我们坚定了把公益坚持做下去的决心,困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才能体现公益的价值。希望以后可以有多多这种活动!
为何力哥要办这个“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训练营?为何我们的训练营要强调“拥抱公益”?为什么金融机构要提供资金支持这个“公益项目”?这个训练营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除了出席和遵守活动项目里的相关要求,对学员是“纯公益”。
那么在此之外呢?那句俗气老套的“不忘初心,回归初心”又涌了上来。我们每一个学员作为参与者,都是受益人,多多少少是奔着想了解金融行业干货,结交行业朋友的目的来的。但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学员的这些“私利”,为何力哥、志愿者、支持单位,要“无私”地做这件事呢?
是不是也是在这个被公益项目帮助的过程里,唤醒我们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呢?金融从业者这几年的苦闷,关注的是自己的苦闷,“优绩主义”不自觉异化着我们自己,也让我们异化着他人。
这个公益训练营,或许是给看似泡在纷杂世界行业资讯头脑开放的金融人一个契机,敲开自我意识不到的“茧房”的一条缝,意识到世界、社会上还有其他人,你的存在不仅仅是因努力工作而被认可,
你还可以做的,存在于在工作之外,你的存在还可以在金融之外被认可。
力哥说我们要第二阶段“拥抱公益”,我不知道每一位成员会以怎样的角度去理解,但,于我而言,在现场这沉思的几分钟,开始领悟。
讲解老师总结的话,反而让我认为是对今天的活动和展示的最好的升华。她说:
“今天你们的项目距离真正的落实可行性的确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可以后面培训大家提升做项目的能力。但我想说的是,大家还记得我们讲识别需求时,要着重关注什么是项目发起人自己的需求,还是想要帮助对象的真需求。今天大家的项目大部分都是围绕金融从业者或者想要从事金融的人才的需求,但我想提醒的是我们的公益项目并不是为金融机构输送人才工具,而是想想我们真的该如何和社会互动。”
看完学员们纷纷发来的活动感悟,似乎也让我们开始找到了
“一陆有力·金融青年公益培养计划”要跟学员们共同讨论的三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