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自己读书有个总结,就是涉猎广,但对哪行都没深入。这跟性格有关系,也和我后来从事的职业有关。
大学毕业后,我到作家出版社当编辑,前辈老师教导说:当编辑要做杂家,不需要你在某一门上特别专,但什么都要略知一二。
图书编辑要面对各专业的稿件,没时间一一深入,但对不同学科都要有个大概印象,遇到问题知道该去哪里查资料。
总之,我被迫变成了一个读闲书的人。所谓读闲书,就是闲翻翻,什么都看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不为某些东西所羁绊,读书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必把读书当成压力。就像进门来了一个客人,你问人家喝点什么,这是习惯,你坐下来就拿本书,也是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以后,确实带来了乐趣。有书带领着,你能够随着作者而思考,可能你想的跟书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但书有一个带动作用。
其实我从不觉得读书是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有人读书为经世致用,为成大材,但这种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读书只是为了情趣的熏陶,是非常生活化的一件事。非像学者那样去读书?离大家的正常生活太远了。
现在媒体特别爱说中国人每年平均读书量下降了多少,我不太以为然。确实,图书销量在下降,但种类多了,过去找本好书多难,现在每年新出的好书你根本看不过来。
虽然纸书阅读量下降了,但阅读电子书就不是阅读了吗?比如我在朋友圈读到别人引用孔子,这不等于我也阅读了吗?这种阅读可能比读书更有效,虽然有点毁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