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ell
全面提供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相关最新资讯,专注于医学健康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颈椎MRI椎体前缘的条状高信号影,终于知道是 ... ·  2 天前  
肿瘤资讯  ·  【年度好文TOP10】2024年骨髓瘤治疗领 ... ·  3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有趣的”缺陷项丨气流流型拍摄用的发烟介质 ·  4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正常关节磁共振解剖图谱汇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ell

器官再生——干细胞应用“黑科技”

Cell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02-06 16:34

正文

有没有想过

当器官可以重生

有一天人类可以不用补牙

近视也不用再带眼镜



人类的器官除肝脏外,通常无法再生。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将受损或因疾病而引起功能性障碍的器官再生出来,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经过科学界的不懈研究,拥有强大自我复制与分化功能的干细胞在器官再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信未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器官再生的“黑科技”将造福于人类。



自我组装的“迷你器官”

视杯是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的一个圆形杯状的视网膜初始结构,它可以生成感光细胞、中间神经元等,最终形成我们视觉器官的重要原件——视网膜。2012年,日本科学家笹井芳树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培养成直径500微米左右的“视杯”。这种方法可以被用来制造人工视网膜,对于患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广大患者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心脏体外培养术

如果能将这种心脏“复活术”成功运用,那么人类移植所需的心脏将有充足的来源,许多病人的生命也将被挽救。

2008年,Taylor和她的研究小组利用死去的大鼠的心脏作为框架重建了一颗新的跳动的心脏。具体来说其过程是先用相关制剂洗掉心脏中所有的细胞成分,诸如脂肪、DNA、可溶性蛋白和糖类,只留下包括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和其他一些结构蛋白在内的细胞外基质。这些残留下来的细胞外基质颜色苍白,摸起来像果冻一样,这些由细胞外基质构成的框架也就是心脏的基本框架。然后科学家将其放置到生物反应器中,重新注射入鲜活的血管细胞和心肌细胞,这些细胞黏附到框架上形成了新的血管和心肌组织。几天以后,在电流的刺激下,这颗重建的大鼠心脏又可以跳动起来了。



皮肤直接变神经

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性肌萎缩等会引发患者瘫痪的疾病,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尝试开发新型疗法来应对这类疾病。

Ascll、Brn2和Mytll,这三个基因在神经细胞中非常活跃,对神经系统发育起着重要作用。2010年,斯坦福大学的Marius Wernig教授将这三个基因转到了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皮肤细胞的一种)中,发现成纤维细胞从形态,到基因表达,乃至在功能上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它们完完全全变成了神经细胞。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神经细胞叫作诱导性神经细胞(iN细胞)。后来,Wernig进一步证明,人的皮肤细胞可以变成iN细胞,而且只需要转入Ascll这一个基因就足够了。再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不需要转基因,只需要添加几种小分子化合物就可以把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变成有功能的神经细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