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当下(此时此刻)
接触当下(contacting the present moment)意味着心理的当下:
有意识地与此刻发生的一切建立连接和投入。
人们发现处于当下是相当困难的。和其他人一样,我们也知道陷入自己的思想以及同周围的世界失去联系是多么容易。我们也许花了大量的时间沉浸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又或者我们不能完全意识到当前的经历,如同一台自动导航仪,仅仅是走走过场罢了。
与当下接触意味着将我们的意识灵活地置于我们周围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
这也意味着有意识地对此时此刻的经历保持注意,而不是被自己的念头牵着走或者表现出“自动导航”的行为模式。
解离(观察你的念头)
解离(defusion)意味着学会“退一步”,与自己的各种念头、想象和记忆保持距离。
(完整的专业名词是“认知解离”,在这里我们简称为“解离”。)
接纳(开放的态度)
接纳(acceptance)意味着以开放的态度为各种痛苦情感、感受、冲动和情绪腾出空间。
我们不去与它们斗争,给它们喘息的空间,接纳它们的本来面目。
与其同它们战斗、抵抗、逃避或者被它们淹没,倒不如打开心胸,顺其自然(注意:这并不是说要喜欢或者想要它们,而仅仅是为它们腾出容纳空间)。
以己为景(全然觉察)
日常生活语言里,我们谈论“思维”时并没有认识到它包含两个部分:思考的自我和观察性自我。
我们都很熟悉思考的自我,我们的这部分总是一直在思考,例如产生各种念头、信念、记忆、评判、幻想、计划等。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熟悉还有一个观察性自我:无论我们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觉察到了什么,观察性自我都能够在任何时候意识到。
观察性自我的另一种表述也被称作“全然觉察”。而在ACT领域,则称之为“以己为景”(self-as-context)。
举个例子来说,当你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你的身体可以改变,你的想法可以改变,你的感受可以改变,你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但是“你”能够注意和观察这变化的一切,“你”在这一点上始终没有改变。这是一个不变的“你”,一生不变的“你”。
价值(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生活中你赞成什么?在这世上,凭借这短暂的一生你想做些什么?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什么对你真正重要?
价值(value)具有渴望持续行动的特点。
换句话说,价值勾勒出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本着持续的态度想要去行动。澄清价值对创造有意义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ACT中,我们经常用“价值”来选择生活方向。我们通常把价值比喻为指南针,因为它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承诺行动(为所当为)
承诺行动(committed action)意味着在价值的引导下采取有效的行动。
能明确我们的价值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我们只有通过采取与价值相一致的持续行动,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充实、有意义。
换而言之,如果仅仅盯着手里的指南针,那么我们的旅程便不会取得太多进展。我们只有在选择好的方向上昂首阔步向前迈进,旅程才会真正开始。
从技术角度讲,ACT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发展心理灵活性:一种专注并投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对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开放并为之腾出空间,从而在我们的价值引领下有效行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