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  2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800个!泉州九中城 ... ·  4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800个!泉州九中城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压垮清朝的一场产业跃进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19-09-09 21:14

正文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


原创-NO.122

作者:郑春

审核:喵大大     编排:杜大大


01


1879年,光绪五年,开平煤矿投产,光绪皇帝批准建设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用于运输。为了不惊扰东陵的皇室祖先,矿务局特声明不用蒸汽机车,而用骡马拉车。


两年后,蒸汽机车上路,完整意义上的铁路在中国出现。


铁路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变了中国人的排斥心理,一股大兴铁路之风迅速蔓延。

清政府也迫不及待想在全国推广铁路。只不过铁路这东西耗资巨大,光靠政府的资本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把民营资本吸收进来,搞PPP项目建设。

一时间, 铁路具备了“高科技+政府支持+爱国热情”的多重利好刺激 ,想不飞起都难。全国各地一哄而上,政府主导,资本运作,项目上马,一片工业化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

只是在热闹背后,是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农业社会。


理念、人才、资金、法律、制度、氛围等等,一样不具备。

轰轰烈烈的清末铁路建设风潮,正在将一个卯足了劲的帝国列车,引入万丈深渊。


02


一百四十年前的中国,处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市场经济还在萌芽期。


从1864年司梯文森来中国倡导修建铁路计算,清政府为建不建铁路争吵了15年。在年轻的光绪皇帝支持、李鸿章等开明官员力推下,总算达成要建的共识。


铁路开建,立马涉及到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相关法律、市场规则等实际问题。清朝修建铁路,是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


从投资主体上看,清朝铁路建设有六种模式:


一是国家投资。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1891年李鸿章办关东铁路筹款无着落,朝廷拨库银修路。1896年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成为主要投资主体。


二是中外合资。湖北大冶铁路,张之洞首创。光绪十八年十二月(1891年),张之洞办大冶铁路运输铁矿石,德国股份50万两银子。随后向比利时借款还德款、并借日款。


三是外国独资。英国人建淞沪铁路,1876年通车。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他们在华建设铁路条约,以至于清政府应接不暇。有1896年法建广西至龙州铁路、俄罗斯建东清铁路,1897年德国建胶济铁路等等。


四是外国借债。1897年盛宣怀任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建议大借外债修路,得到清朝廷批准。从光绪二十三年到二十九年(1897——1903年),七年时间举债修路合同里程一万三千多里,截至到1921年,举债铁路占到铁路总数的90%。


五是公私合营。也就是官商合办,李鸿章首创。光绪十三年(1887年),津沽公司续建阎庄至天津铁路,李鸿章奏请加入官款。其后,被别家公司效仿。这种模式一度改为官督商办,基本是办洋务的老套路。


六是商办民营。始于1879年,唐山至阎庄铁路。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朝廷准备修建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昭告天下:各省富商能集股一千万两以上的,准许设立公司兴建铁路。光绪二十四年正月,特令粤汉湘三省绅商自办粤汉铁路。①


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四川第一个成立了省级铁路公司:川汉铁路公司。之后,三年时间,每个省都建有民办铁路公司。②


以上六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又相互切换。外资建设的,可以赎回;外债的,可以提前偿还或收回,比如德国一战战败,胶济铁路直接收回;商办的可以国有化。

独资、合资、举债、民营……清末的中国人玩起资本运作,丝毫不比今天的人差。


只是,这些资本运作并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做保障,一旦出现民众的利益受损,政府强就能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舆论”要求下,强势势介,成为事实上铁路项目的最后所有人。


03


清政府对于资本运作毫无经验。

一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陷入一个死循环。清政府对于民资的政策更是朝令夕改,准入、门槛、摊派、赎回,变化快!翻脸快!出拳更快!

在一个没有规矩的市场,比的是胆大、玩的是心跳、赚的是暴利。


六种投资模式,形成更多的运行方式。外资公司的管理相对规范。因为没有公司法等法规约束,更缺乏日常经营的监管,中方资金为主体的公司,操作起来没有章法。其中的商办铁路公司,出问题在所难免。

清朝的政策制定者,只需三步,就能一边 玩弄民意,一边 玩死民营资本


第一步,开门,要爱国、先修路。


铁路明显是一块肥肉,外资也好,民间资本也好,清廷本心并不愿意让他们进入。可是铁路建设又需要巨资,靠小农经济支撑的财税体系无法拿出工业化的第一桶金。


没钱,又要建设,这才开了一道口子: 允许适度的民间资本进入 ,形成国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补充的模式。但是清廷又不断对民资设置障碍,造成民资的非国民待遇和不公平竞争,这些,都为日后巨变埋下隐患。


光绪皇帝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首次设置了民资进入铁路的门槛:1000万两银子。光绪二十四年令粤湘鄂三省自办粤汉铁路。


刚开始,民间对朝廷指示很冷淡。商股凑不齐,外资却乘虚而入,结果反过来激起爱国心,要求赎回路权。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整个两广到长江流域民情沸腾,民资踊跃认购铁路股权。


“一时,大绅富商咸以倡办本省铁路为惟一大事,如风气潮涌蔓延全国焉”,“倡优乞丐亦相率入股”。③


过了吧?关你倡优乞丐什么事!但凡身边人都被忽悠得充满激情投身一件事,离出事就不远了。


第二步,蓄水,手向下、钱向上。


爱国高调唱完后,钱还是筹不齐。各省习惯性地把眼光瞄向老百姓,巧立名目、苛捐杂税。


新增人民负担有:米捐、谷捐、盐捐、茶捐、亩捐、房捐、口捐、斗捐、土药捐、膏业捐、土厘灯捐、差徭捐等等,按股性质又分为租股、薪股、地方公股、彩票股。


铁路本来利国利民,结果变成搜刮民财的手段,在激起民变的路上更进一步。


第三步,关门,我的路,我做主。


铁路国有化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底张之洞的奏折,张之洞认为铁路是政权所系,不能长期属于民间所有。


民办铁路也确实不争气,款项筹不齐,建设迟缓,管理混乱,朝野非议很多。另一方面,列强觊觎中国铁路,不断以巨额借款为诱饵企图染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邮传部派出督查组,勘查民办铁路的进展和资金情况,到宣统二年(1910年)秋止,全国十七条民办铁路,除潮汕铁路竣工、新宁将竣外,其余各路或资金无着落、或进展缓慢,比如川汉铁路仅修路不到十分之一。


1911年,盛宣怀上任邮传部,立即依托外国财团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


从大趋势上看,铁路国有化没有错。铁路民营闹腾了十几年没有什么成效,国资、外资、外债等方式修路还都有不错的成绩。问题在于清朝廷和官员把“民”看得太轻,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对民资退出的利益保障过于忽视。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颁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上谕》。上谕否定了商办铁路,广东“收股及半,而造路无多”,湖南湖北“设局多年,徒资坐耗”,四川“倒账甚巨,参追无著”。

于是,宣布干路国有、支路民有。


04


外国铁路公司认真负责,员工敬业的精神深深震撼了中国人。邮传部路政司的主管叶恭绰记录:京汉铁路黄河铁桥费用仅200多万元。军阀混战期间,意大利工程师为保护铁桥向军队下跪,临死遗言葬在桥头。④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当时的中国人,把公司当成衙门。钱多,没人管,会发生什么?


川汉公司截止到宣统元年(1909年),共集股银1175.9万两,其中光绪三十三年817.6万两,光绪三十四年193.3万两,宣统元年165万两。


四川官府将公司当成小金库,铜元局缺钱,从中挪用;军费缺钱,从中挪用。公司管理人员也趁机大肆挥霍浪费、贪污挪用路款,请客一次,花费竟达3000两。公司高层施典章挪用存沪路款,亏空300余万两,震惊国人。


据邮传部宣统三年四月清查奏报,施典章亏空款分三块:


一是向钱庄倒款140万两,其中德大钱庄、厚大钱庄于宣统一年、二年倒闭,而施典章仍然往倒闭的钱庄存款,还以公司名义向其他钱庄借款37万两。


二是利华银行放款60万两,施典章私自向洋行贷款。


三是股票融资亏空85万2千两,施典章购买兰格志火油股票四百八十五股,再将股票抵押55万两。公司若赎回股票需补付29万两。


施典章在金融操作中多次伪造票据,虚增数额,公款私存,贪污挪用。公司存沪路款共计350万两,亏损高达285万两。⑤


奏折称:“此次路款,系由川民按亩加捐,敲筋击髓而来,竭小民之脂膏汗血,倾而付之东流”,施典章“居心贪诈,行同棍骗,尤为可恶”。


四川铁路公司股东为全省人民,没有控股大股东,公司高管由政府委派,管理方式衙门化。这一个公司的乱象,折射出晚清企业问题的普遍性。


近300万两巨款亏空,谁来买单?


热火朝天的铁路建设高潮下暗流涌动,清政府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


国有化敲响清政府的丧钟:请愿、罢市、骚乱、起义一起反!


清政府铁路国有化方式极其粗暴。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朝廷一面派端方为督办大臣,强行接受川、鄂、湘、粤商办铁路公司,一面盛宣怀向四国银行团借债1000万镑作为收路资金。


消息传来,四省铁路公司通电反对,拉开了保路运动序幕。


四月二十四,上谕暂停回收民股,责成邮传部与督办大臣商议办法。次日,邮传部致电四省,工程不停、员工不裁,稳定民心。


二十六,湖广总督瑞澂致电邮传部,称宜昌段工人四万余人,两省民风彪悍,容易生变,有大乱的隐忧。


五月初六,四川护理总督王人文奏请暂缓国有,遭到皇帝申斥。


五月二十一,邮传部出台国有化办法。其中川汉彩票股换无利股票,川路现存款700余万两返还,愿意入新股就折换成保利股票,上海倒账亏空300余万不予承认。


四省人民反对声音有三:其一,倒账亏空300万不该由百姓承担;其二,人民已有的股票不收,反而大借外债;其三,各项公股都是血汗钱,该给利息。


老百姓要求的利益并不过分,民办铁路是朝廷号召,股金是政府强行征收,管理人员是政府委派,现在说让百姓退出就退出,亏的钱要百姓买单,这跟抢有什么区别?


当年闰六月二十三,瑞澂、端方电奏,四川开始罢市、罢课,开会演说,民情开始沸腾。


四川土匪和不法份子开始起事,社会治安开始失控。


即使这样,局面还是可以挽回。可是,朝廷上下一顿神操作,把自己玩没了。


四川总督赵尔丰骚乱一线激化矛盾。


七月十五(1911年9月7日),成都南打金街失火,赵尔丰因怀疑咨议局议长蒲殿俊等人为幕后支持者,诱捕议长蒲殿俊和副议长罗纶等人。


民众到衙门请愿,遭到卫兵枪杀,性质急变,形势迅速恶化。随后,四川各地爆发起义。


朝廷严令镇压,进一步把军队和社会各界推向对立面。


9月12日,清廷派端方从武昌带兵入川镇压,指令端方对反抗者格杀勿论。


9月18日,岑春煊电奏,商路所有亏损应由国家全数承认,一概发还现款,四川可得安定。可是,清廷没有反应。


10月10日,兵力空虚的武昌爆发起义,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10月26日,清朝廷将极力鼓吹国有化的盛宣怀革职查办。


11月13日,端方在资州被士兵所杀。12月22日,赵尔丰被起义士兵砍头。


修建铁路是件大好事,铁路国有化方向很正确,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失误也正常,清朝怎么就玩砸了呢?


回顾铁路史,关键只有一点:利民还是害民决定成败,其他都不重要。


所以,晚清出现那么多吊诡的事,世界上成功的现代化案例都无法在中国成功复制,海军失败、实业失败、铁路还是失败。

根子在于晚清政府总想与民争利。


表面看,压垮晚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铁路。
实质上,与民争利,失了民心。

参考书目

①③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文海出版社
②④郑光路《四川保路运动历史真相——炸响辛亥革命的惊雷》四川民族出版社2011年
⑤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文海出版社1093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2 天前
泉安安海在线  ·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最新通告
2 天前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  医生是如何把朋友弄丢的?
7 年前
恩典365  ·  不怕生错命,就怕起错名?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