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45岁李娟现状被扒:住15W房子,不生孩子, ... ·  昨天  
艾格吃饱了  ·  早春最清新好吃的水果之一(可网购 ·  2 天前  
小小牛财经  ·  新荣记家烧10大招牌菜价目表 ·  3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7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著名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4-07-16 21:21

正文

著名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14日上午在武汉逝世,享年97岁。
出生于济南的张寿荣,与济南的钢铁企业还有一段缘分。据大众日报2000年5月26日的报道,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曾聘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院院士王淀佐和工程院院士张寿荣为该公司高级科技顾问。
张寿荣1988年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一米七’轧机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张寿荣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获光华科技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
“一米七”工程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用来生产罐头皮,也就是薄钢板。 “一米七”指轧板的宽度为1700mm,1700mm刚好等于1.7米,因而简称“一米七”。 如今看起来稀松平常的罐头皮,为何如此重要?
钢产量增长130%倍,造不出做罐头的“洋铁皮”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钢产量已经大幅度增长。1973年,中国钢产量达到了2500万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30倍,而像罐头盒、饼干盒这些今天看起来极为普通的物品,当时的中国却无法自主生产。制作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一种基础原材料——薄钢板。 当时国内的钢铁厂只能生产中厚板、重轨等黑、大、醋的初级产品,这些精细的薄钢板,完全依靠进口,因此又被称作为“洋铁皮”。
生产薄钢板,曾是周总理最急切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是一幅创作于1994年的油画,名为《鞠躬尽瘁》。区别于其他摄影绘画作品中英姿勃发的领导人形象,这幅画抓取的是周恩来总理闭眼的一瞬。
此时的周恩来忧心忡忡,新中国有太多难题,他还没有时间安排解决。画中,他手里那把刮胡刀,就是他最急切想解决的问题之一: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用得上国产的刮胡刀?这是周总理最急切想解决的问题之一。没有薄钢板,就连一个小小的刮胡刀片,都无法生产。
1972年,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中国陆续和欧洲多个国家建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经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四三方案”被提上了日程。
“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而当时国家财政收入还不到800亿美元。这是中国继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对外技术引进,其中身价最高的,就是价值6亿美元的武钢“一米七”工程。
1981年12月12日,“一米七”轧机工程经国家验收合格,正式投产。此后,数十万人前赴后继,挥洒青春,贡献力量。武钢和武钢人的精神,在红火的岁月里,相互成就,相互引以为傲,砥砺前行。此后,“一米七”轧机工程广泛用于轻工行业,为国家节省了数亿美元外汇。
如果没有“一米七”工程,就没有“三转一响”的普及。 飞鸽自行车、荷花缝纫机、牡丹电视机、黄桃罐头盒,就无法走进千家万户,改变普通百姓的生活。
张寿荣为武钢“一米七”工程做了哪些贡献?
受制于各种主客观条件,长期以来“一米七”无法达到设计能力。为彻底扭转上述局面,张寿荣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并取得了卓著成效。
为适应“一米七”轧机系统对各厂生产的需要,他首先针对炼铁厂前工序老厂的落后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包括矿山系统弱磁、强磁工艺改造,烧结大修增加铺底料,高炉大修增设烧结矿下过筛,料场增加矿石退匀设施等,提高了高炉精料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从源头上为接下来的钢铁生产作了必要的铺垫。
“一米七”系统各厂投产后,结合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技术上的薄弱环节,他加大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工作的力度,积极推行创新攻关,为武钢二次创业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其主持的武钢“‘一米七’轧机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创新”项目,也于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科技界最高荣誉。
此外,在炼铁工艺方面,“转炉复合吹炼技术”攻关,使该项技术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奖;武钢第二炼钢厂全连铸攻关,使连铸比由原来设计的80%提高到100%,武钢第二炼钢厂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全连铸的炼钢厂;“大型板坯连铸机开发”项目,在消化原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依靠国内力量自行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板坯连铸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新产品研制开发方面,他组织的“铁路用耐大气腐蚀钢开发”项目,使铁路车辆使用寿命延长1倍以上,经济效益每年超过1亿元;“稀土钢开发”项目,解决了连铸与模铸稀土加入的工艺问题,开发出一批含稀土低的低合金钢,使武钢稀土钢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奖;“硅钢系列新产品开发”项目,开发出与引进硅钢专利不同的新产品,成功地应用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得了国家攻关奖励荣誉奖。
张寿荣生前曾说:“目前我国虽是产钢大国,但远不是产钢强国。我们的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是钢铁强国。作为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的工程技术人员,我必须奋发图强,为建设钢铁强国努力奋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版权声明
来源 :大众日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