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占豪
独立思考·客观理性·中国立场·百姓视角·平实文字·分享天下事丨国际局势·财经投资·国学哲学丨14、15年度自媒体百大人物/自媒体最佳表现大奖/最受中国企业关注的自媒体账号丨我们一起同行,我们一起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饺子登顶中国影史导演票房榜 ·  14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保时捷将在德国斯图加特工厂裁员约1900人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哪吒2》再次带火潮玩直播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光线传媒股价再创新高,市值涨破700亿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占豪

建议“网师”年收入不要超过200万元!!

占豪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3-30 02:51

正文

2013年初,为了解决外语学习者学习口语的问题,沪江开发了一个小工具“CCtalk”。最开始,这只是沪江网校的一个附属学习工具,结果很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于是作为一个实时互动教育平台,开始独立发展。


2016年以来,网络直播行业大热,无数创业公司涌现,资本竞相追逐。CCtalk因为兼具直播与教育两大特性,站到了所谓风口。其实,沪江创始人阿诺(伏彩瑞)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从2001年读大三时创立校园论坛“沪江语林”,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正式公司化运营沪江网,他一直在互联网教育这条路上埋头向前,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不为外界所知。CCtalk的出现,只是推行互联网教育的必需之举。


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

他清楚地知道,已经有的直播平台,并不适合做教育。 “教育的场景非常复杂,和大家熟悉的网红直播不一样。那只是视觉上看起来不错的人在直播,很多人上去围观。教育要具备大规模交互的体验特性,一对一不是教育,解决多数人需求才是教育。”

由工具到平台

阿诺重视用户体验。许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以电教室为代表),却不太在意孩子们的意见与体验。他认为,CCtalk需要做的和微信或淘宝一样好用,还必须是一个学习的社群,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不只是老师在机械授课。虽然一开始,沪江也没有开发大型手机应用的经验,但既然是必须走的路,研发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一做就是3年。


有感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阿诺首先将CCtalk用在偏远学校的教学上,由此诞生了“互+计划”。一年之内,1000多所学校(绝大多数是10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的师生,通过CCtalk接触到了外部的教学资源与内容。他们求知若渴,并不挑剔,只要可以学习,设备和软件简单一些也没有关系。这给了CCtalk充分检验自身的机会,在网络条件不佳的环境下,也要能够流畅使用。


直到2016年10月,CCtalk才从研发阶段过渡到运营阶段。这年12月19日,沪江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网师大会”。大会以对话“网师”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这一在线教育新群体的职业肖像。之后,大量“网师”入驻平台,很多人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有的一个课程可以售出200万元)。不只是教外语的老师,还有教职业技能的老师,在CCtalk上都越来越活跃了。


如果没有沪江网作为基础,CCtalk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起来。 “平台不是初创者可以玩的,我们做了十几年,才可以做教育平台。也不敢一开始就做,平台前期都是烧钱的。我们很多能力都有了,可以比别人省钱。另外,我们的资金希望烧在平台本身,而不是烧在市场上。学习这事,给用户补贴是行不通的,不是倒贴钱人就会学习。” 阿诺说。


之后,CCtalk的平台化策略逐渐加速。2017年3月27日,《英语周报》与沪江CCtalk达成合作,第一批囊括精选优秀试题内容、报社权威试题编辑亲自讲解的线上课程,在CCtalk平台上线。

这份1983年创刊的英语教辅类报纸,面向中小学师生,曾经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是英语课本之外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事实上,每期读者将近1600万人(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英语周报》,是中国出版界的驰名商标之一。


报社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英语编辑就有300多名,这让社长兼总编辑席玉虎深感自豪。作为一家紧扣教材、同步辅导的传统纸质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英语周报》同样在寻找自己的转型之路。只有借助移动互联网,与读者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让报纸变成可互动的课堂,实现真正的转型。而沪江CCtalk是目前用户最多的直播教学平台,有浓厚的在线学习氛围。毫无疑问,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英语周报》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通过合作,《英语周报》建立起移动端使用场景,扩大了优质出版资源的影响力。这实质上是CCtalk在发挥自己的互联网基因和海量用户优势,帮助传统出版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这是沪江的统一战线:帮助所有传统出版机构,让它们活得更好,自己自然也会活得更好。

不一样的主张

沪江从来不寻求跟网师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在阿诺看来,网师是值得尊敬的群体,限制他们的自由,相当于让他们成为平台的雇员。 “我们做平台绝不签独家协议,这种独家是商业上的无耻,只有平台真正有魅力了,网师才会以你为主。也只有这样,才能倒逼我们将产品、功能、网速、性能做好。”


与一般创业者不同,他从来都认为先有社会责任感才有了沪江。沪江最初只是大学里的一个校园论坛,阿诺读书之余打工赚钱,一边供学费,一边养网站。别人说他傻,他觉得收获很大。接触过很多主动学习者,他相信互联网教育大有可为。


他后来发现,改变教育这件事实在太大了,一定要做强企业,才有实现可能。但沪江坚决不做线下培训,只做纯互联网教育。这是他的一贯主张,线下培训始终受制于场地与人员,不具备真正的效率。


互联网教育平台和其他平台不一样。其他平台说到底是流量平台,但教育不是流量越大越好。流量的转换或变现,还受其他复杂因素影响,如教师水平、服务水平、学习意愿。连马化腾都说过,“互联网+”最难做的就是教育和医疗。可以说,沪江一开始啃的就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他在互联网教育上已经花了16年时间。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16年已经足够长。有几轮投资进入沪江,阿诺对股东的要求,都是得有足够的耐心。 “改变教育,也许花16年还不行,再花16年,说不定就改变了呢?中国改革开放就30多年。30多年以前,人们敢想象现在的日子能到这个程度吗?一定不敢想。互联网教育给了我们机会,只有依靠互联网,铁桶一般的传统教育,才可能被改变。”


一位名叫苏楠楠的英语网师,曾经在西安一家补习学校有过这样的见闻:“我进入教学区的时候被震惊了,教室比一般的大,密密麻麻装了100多人,四个角装着大音响,这是为了不让他们睡着。如果还困,就自动自觉地站在教室后面听课。”


他问补习学校的校长,如何支撑这么庞大的教学体系?回答只有一个字:严。他没有勇气追问,管理到底有多严。他知道,从校长嘴里说出的话,即便他这位老师听了,也会感到残酷。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但在这样的教学体系当中,看不到任何幸福与快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