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不在别人的世界里,窥探自己的人生!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长恨歌》:定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林奕含走了,但挣扎与痛苦没有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16 08:28

正文


台湾作家林奕含在自杀前8天的受访视频中痛苦地谈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在林奕含看来,她的书写是屈辱的书写,而这背后,被她真正叩问的是文学和艺术的本质。语言如果脱离最本真的出发点,被修辞所粉饰,是否真的会沦为巧言令色的高超技艺?


书评君在上一周先后推出了两篇关于林奕含的文章,《遭性侵13年后她选择了死,文学竟也是暴力的帮凶》和以哲学角度来回答“文学本质”的《台湾作家林奕含被性侵,文学到底是不是帮凶?》。在痛惜林奕含最终结局的同时,两篇文章同时都在思考文学是否是暴力的帮凶。


林奕含在自杀前8天受访谈小说。


林奕含被性侵遭遇和自杀选择,在我们的读者当中,有的一起反思文学的本质,也有的重新为文学正名。但所有的读者,都在表达他们的心疼,还有愤慨,是啊,短暂的关注,抚平不了林奕含式的挣扎与痛苦。现在就让来听听读者是怎么说的。



痛苦与绝望

即使不能感同身受,

也有反思与警醒的责任


Haven

我永远都会记得,她说完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后,那长久而又痛苦的停顿。


艾晴柔

林奕含想要讨论清楚的真相,是人是不是可以有做恶而不知为恶的可能,甚至在文学或艺术的包装下以为这是水到渠成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美?想要讨论的是那些感动我们甚至感动作者自己的文字是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我们会被虚假欺骗,会为虚假埋单?


林奕含生前照。


魏廉

她最后的绝望大概是,连她忠实信仰的文学,都可以做出“欺骗”行为,那还有什么是可以值得相信的。完成作品的同时发现自己也在用语言表达来不断地修饰掩盖,终在完成那一刻,发现一切都无解:“我批判文学的欺骗性,而我正在使用它”。一切信仰崩塌,无法重建。


Elaine Lee

文史哲不分家,只学文学的人是悲剧。人性,人类历史上的大命题不辨明清楚,什么是天性的自私,利己与利他的分界线与底线,为何为人要有道德,艺术和美是什么,这些不去思考,是不应该成为一个作家的。受困于文字的美感,受困于自己的感受,无法对发生的事下定义,可惜了那么美好的才华。可惜。


我爱狮子王

可怕的是,豹狼从她的文字中读到害怕,会更燥动,绵羊从她的文字读到无奈,会更软弱,而过客,更多的在意描写,一边附和指责,一边呻呤快感!善良到用爱而不是恨去对抗邪恶,可怜!世界肮脏了你,我们对不起,一路好走!


M毛毛M

为什么总是会有这些带着面具的人假借文学之名施以龌蹉之事。想来林亦凡生前发现真相该是有多绝望。


A0小熊仔1%。

想来主人翁也是无法接受当初被诱奸的自己,知道不是自己的错,但还是有各种不同的理由无法和当初的自己和解。


顺应天地—倪嘉勤

林奕含的问题在于“纯真”,由此缺乏活在人间这个充满病菌空间的免疫力,人性里有世人所定义的善和恶,庄子则从不这样做,他的可爱之处就是,从来不批判人性的恶,他认为那就是常态。


心乙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被信仰打倒信仰,这是心灵的屠杀。


薇若颜

这对于一些人而言,永世不会说出口,带着伤口活一辈子,最后自己烂透。而林,选择把伤口揭开,然后远走!


咏唱

一生都在解读的少女,被长久的粉饰性的屈辱的矛盾的摧毁。无以为拒,只有步入深渊。创作这本书没有将她渡过彼岸,恐怕她一生都不愿尝试自欺欺人。


土匪

她身上背负着地狱加诸的恶,心里却又纯挚的善美,林奕含,今年26岁,那年13岁。心疼得碎了。


cocofish

绝望、厌恶、轻生……实在不愿也无法揣测这么美好澄澈的一个生命在决绝自殒前都经历了怎样的不为人知晓、不为人理解的痛苦与孤独,作为还侥幸活着的未溺者,也只能祈祷世间再无房思琪;抑郁的死亡之镰不要再如此残忍肆虐地折磨和收割鲜花般的生命。


5月12日上午林奕含告别仪式。


文学

巧言令色的到底是文学,

还是文学背后的人?


无常

我对文字之美向来有一种迷信的崇拜,这篇文章让我感到很痛苦失落,开始反思一些东西。


autumnal

即使美好得像诗一样的语言在善上未必靠得住。文学并非帮凶,本质在于理性缺失。关键之处在于基础教育要从小培养理性,理性的判断和反思能力是最最关键的。


Jay

书读后很震撼。也在思考文字在这一切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那些修辞比喻是否也成为骗人的帮凶呢,不由想起真善美,可能真实才是最最重要的吧。


乐呵呵的柳姑娘

不能说是“文学辜负了她”,而是让她遭遇这件事的人,披着文学的伪善、暧昧外衣,让她屈辱地分不清文学和现实。


新加坡伊顿Sherry

我觉得文字没有错,它只是一种语言工具,只是被人拿来做了坏事,文字还可以记录美好,传播社会正能量。不是有句话说不怕有才,就怕有才却道德败坏的人,披着文学的外衣,做着禽兽的行为。


五爷

为什么要让文学背黑锅呢?同样手拿尖刀,有的人修剪花的枝叶,有的人插入人的身体。学文学也要有所甄别。不能被错误的洪流卷走。


Vann

我坚信文学本身没有错,就像电冰箱也能砸死人,但你不能由此即说电冰箱是罪恶的,你被电冰箱辜负之类的。这显然是坏人假借了文学的外衣,但不是羊皮的错,这始终是因为狼的奸诈。文学本身也很无辜,是你自己将之奉为圭臬,它也无法阻止有人用它来遮掩匕首。


会飞的猪

艺术从来不是一个人成为禽兽的正当理由,禽兽的艺术,是罪恶的象征,而不在于它发出的价值。


易寒

有一件事很奇怪:政治家作恶,人们就说政治是肮脏丑恶的,必须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商人作恶,人们就谈论起资本的冷酷无情,呼吁用道德制衡纯粹的利益算计。文学作为人类的事业,必然也和其他事业一样包含恶的成分。大大方方承认这一点并不有损她的尊严。


艺儿

认识到语言的工具性,不要夸大它,神话它,也不要妄自菲薄,普通人就是这么和解的啊。


韋建誠

文学的道德指向从属于它的作者。文学没有"帮凶"的属性。


灿若夏花

文学、语言从来都只是人类用来表达的工具,其中的道德、欲望、美丽、丑陋……都是人加上去的。人的道德品性不同,所产生的文学自然不同,不必过于苛责文学,都是人性罢了。


云淡风轻

人存在于社会中,没有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等之前,人性先而有之。人性美好的一面可以以艺术为载体来表达,人性丑恶的一面也可以以艺术为工具来掩盖。西装革履的有可能是是流氓。


LYY

文字只是表达,不应该给它强加太多的社会责任,它不可能是真实的内心反映。我觉得解释林的思维是很难的,因为她用文学加了太多的包装。让我们的思考简单点,好吗。


福福福特啦

说到底那些品行道德有问题的文豪哲学家,也还只是普通的人而已。超我写出了超人般的作品,本我就只是原始的动物性在张牙舞爪。自我能达到高度和谐的,就是圣人了。


林奕含之后

短暂的关注,

抚平不了林奕含式的挣扎与痛苦


王立新

“而我们,不应该冷漠旁观。”--不能同意更多!bless


这只猫好帅

最心痛的是,当她们想要寻求帮助和安慰的时候,没有人伸出援手,没有人理解。


吕嘟嘟

想从事教师行业,第一是以我自己的能力,去普及性教育,保护我能保护的孩子,第二是去代替那种禽兽老师去教书育人。私想着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老师,就少一个禽兽做老师。


Summer

如果连性侵是什么都不懂,你叫她如何做出拒绝?归根到底是法律和教育的缺失。


初照晨

唯有惋惜,家庭性教育的缺憾希望从我们这一代做起。


Eva

又一次凸显小学生性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只有当性教育课程真正进入课堂,让小朋友从小接触,才不会让性器官更容易变成“脏话”,最普通的两性知识变成禁忌。


王刚

老师德育的考核,学校的监管缺失,性教育缺位,导致这么美的一个生命的早早逝去,这是社会的悲哀,严惩侵害者,并且让考核、监管和性教育赶快有力的执行起来,以防再次发生此类事件。


皮皮

看到这么多这样的事,只想说:第一,被伤害绝对不是自己的错;第二,请正视性教育。


Z.迎

作为一个女老师,未来也会是家长,看到最近关于性侵的事件,真的想说的是目前,国内的性教育缺失的让我害怕。正确的性教育在哪里,我教书多年,没有见过,而中学生对异性的注意,方式方法都存在疏导的问题!


Lisa

最心痛的事,在自己还没有长大,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永远无法相信自己,觉得有事情就都是女儿的错。让幼小的孩子们害怕,孤独,无人依靠。最终形成了阴影。


醉洛阳

对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充满不可控的危险,父母和家庭难道不该是最安全的港湾与依靠么?


大岛

首先,保护好自己,做好你该做的事就好了。当你有了能力,也许你可以还这个世界一份蓝天。我也觉得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有自己的观点,不要被带偏了。逝者已去,活着的人不要负了前人的嘱托。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读者;整合:沈蜜;编辑:阿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民的名义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养猫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春日赏花 | 原生家庭 | 2084 | 婚外恋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朋友圈 黄永玉 | 高房价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


点击“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