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机构Digital TV Research预计,中国作为最大的电视机存量市场,互联网电视用户数量有望在2016年突破一亿,增速领跑全球。互联网电视将成为继PC端、移动端之后
“最大屏的互联网家庭终端”
。从手机到电视,近年来所有能称之为“入口”的领域都硝烟弥漫。如今,互联网电视市场正处于一片乱战之中,互联网厂商和传统家电厂家无不在觊觎这块蛋糕,陷入“硬件免费”还是“软件免费”的无休争论。但随着互联网电视的极速发展,缺乏综合实力的厂商很难在互联网电视这场战役中获得足够优势。
互联网电视江湖的两极分化
互联网电视战场中的互联网电视厂商和传统家电厂商在互联网电视上有着不同的玩法,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前者更强调内容后向付费,后者则主打硬件配置和内容免费。
具体来说,互联网厂商在推广互联网电视时普遍的打法是“硬件免费”论,内容付费才是王道,意图通过后向收益填补硬件免费的亏损。然而,这种玩法的一个问题在于,后向收益本身受制于用户开机时长和开机率,比如一些互联网厂商,其推出的互联网电视产品虽然对外宣布的销售数量可观,但真正的开机数量根本连一半占比都不到。这就让互联网厂商追求后向收益的意图落空,以至于后向收益无法填补硬件成本的亏损。
当然,不能不承认的是,互联网厂商强势的杀入互联网电视市场,对传统家电厂家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打压。而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传统家电厂家在研发推广互联网电视的过程中缺乏技术创新、概念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家电厂家普遍在内容资源等供应链资源整合上乏力,这使得大部分传统家电厂家推出的互联网电视难以叫好叫座。比如一些传统电视机厂家鼓吹其自主研发的ULED显示技术,也难以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质变”的效果。但传统电视机厂商的研发和推广策略的方向还是一致的,都在逐步转向生产智能电视为核心,以求通过切分互联网电视的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空间。
无论是“硬件免费”还是“内容免费”,都难以撬动互联网电视的蛋糕,因为这中间既有后向收益的问题,也有供应链资源整合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两大问题,就很难真正玩转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是一个协同价值共享的市场
从尼尔森发布的《2015中国互联网电视发展研究报告》的分析来看,将“盒子入柜”,具有内置点播视频应用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才是当今的消费主流。艾瑞咨询最新的分析也指出,互联网电视用户能够更自由地在电视上选择内容观看,
且不受时间限制,开始将互联网使用习惯带回到电视端。电视的硬件优势也随着内容的不断优化而越发明显,用户可以选择更大的屏幕,更好的视听体验。由此可见,普通家庭的需求已经要求互联网电视要兼具“软”“硬”综合实力。如何做到真正的“软硬兼顾”也成为争夺互联网电视入口的关键。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传统电视厂商的硬件仍在市场当中占据主流。互联网电视行业中,传统电视厂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并非常态,合作才是更有可能的发展方向,有效实现服务、内容和终端生产的优势互补。于是,就诞生了更多与两极分化不同玩法的厂商,比如“液晶之父”夏普与阿里的深度合作,打破了互联网电视同质化的藩篱。
“销售大数据”与“生产大数据”结合,占领大屏市场高地
面对活力高涨的大陆市场,富士康给夏普带来了新鲜的“互联网”定位。早在今年10月13日,2016杭州云栖大会上,郭台铭就表示,新夏普会是实现“+互联网”的全新品牌,这次从客厅开始,和阿里的合作开始,将打开通往智能家庭的大门。从全球“智造工厂”富士康与“液晶之父”夏普的全新组合,短短2个月内就实现了与阿里YunOS for TV的深度定制。这不能不说是双方一拍即合的战略部署。
在刚刚结束的“双十一”期间,参与活动的夏普大屏互联网电视,借助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技术、消费者大数据及云计算方面的优势,优化交互体验;并通过与优酷、土豆、阿里文娱等内容商在内容上紧密合作,丰富观看内容。
“硬实力”:夏普70吋、60吋互联网电视,配备新一代魔芯10核引擎,足以让消费者感受到媲美台式电脑处理器的4K影视观赏效果;采用广色域LED发光荧光体,面板开口率更提升20%,配合10核芯片与媲美哈曼卡顿专业级音响设备。
“软实力”:夏普70吋、60吋互联网电视采用阿里YunOS for TV 操作系统,集合阿里旗下的优酷土豆影视资源丰富,拥有热播剧集高达30000+小时,谍战炮火、玄幻玛丽苏、英美烧脑剧、网络自制剧等院线大片9800+小时。环球、华纳、狮门、派拉蒙、索尼等大型电影集团均是合作伙伴。
凭借软硬兼施的战略,夏普与阿里的合作,想象空间才刚刚被打开,接下来,双方很有可能在占领大IP制高点等方面不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