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SABCS大会组委会邀请我们参加这次会议。关于吡咯替尼,这已是我们在该会议上第三次进行相关研究报告,国际同行对这一药物已颇为了解。正如Kaklamani教授所指出的,虽然过去我们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吡咯替尼上,但现在我们也在关注更多新药物的研究,这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新药研发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也期望能进一步参与国际临床研究,以此提升国内团队的研究水平,并与全球科学界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的进步。
在今年的SABCS大会上,我们继续报告了PHILA研究中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PyHT方案)一线治疗的PFS最终分析结果
1
,数据显示,PyHT方案的
中位PFS获益在最终分析中得以维持,达到22.1个月,而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HT)组仅为10.5个月(HR=0.44;单侧P<0.0001)
。并且PyHT方案
已表现出OS获益趋势,HR达到0.64,PyHT组与HT 组3年OS率分别为80.9% 和72.4%
。所以总体来看,PyHT方案更新的长期疗效数据给予了临床足够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了该方案在国内的治疗地位。另外,尽管国外专家提到,吡咯替尼与其他TKI一样,腹泻问题较为常见,但目前腹泻的管理相对容易。大多数患者在1-2治疗周期内出现腹泻,随后较少见,临床上可以通过药物减量或预防给药来进行管理。
图1 PyHT组、HT组经研究者评估的PFS
图2 PyHT组、HT组1-4年OS率
关于原研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的
DAWNA-2研究
,我们也在今年的SABCS大会上报告了该研究的最终PFS分析结果
2
。此结果与之前的中期分析一致,达尔西利组显示了持续的PFS获益(
33.4个月 vs 19.3 个月
;HR=0.56;95% CI:0.44-0.72;单侧p<0.0001),而OS尚未达到。当然,除了以上两种药物外,
邵志敏教授、
李俊杰教授的研究团队也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其他中国原研药物研究的口头报告,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新药和新研究的出现,为乳腺癌治疗领域带来更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