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物联网观察
为您网罗全球最新物联网行业资讯,聚焦IOT前沿科技,展现优秀厂商产品方案,更有国际专家为您深入解读行业趋势,带您一起感知未来物联网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州广播电视台  ·  扬州大女主!你不会不认识吧 ·  16 小时前  
扬州广播电视台  ·  扬州大女主!你不会不认识吧 ·  16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注意!江苏又要下雨了!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物联网观察

无人零售“人傻钱多速来”

全球物联网观察  · 公众号  ·  · 2017-11-20 23:01

正文


从今年夏天的无人便利店开始,无人零售的热度只增不减。在资本加持下来势汹汹,甚至比共享单车还更疯狂。




1

钱多速来


早前,我们盘点过无人便利店的玩家。然而经过几个月的狂热,无人零售疯狂生长,也迎来了一批新面孔。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无人零售领域已披露获得投资的项目超过50家,累计投资金额接近40亿人民币。



10月17日,智能现榨橙汁终端“天使之橙”的母公司,上海巨昂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完成 4 亿元 B 轮融资,由君联资本、愉悦资本联合领投,云启资本跟投。


天使之橙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设备,为消费者提供可溯源的鲜榨橙汁。截至目前,天使之橙已拓展至 176 个城市及辖区,3000多台自助终端,平均每月全国销售量达到 400 万杯,每年橙子吞吐量达到4-5万吨。


在4亿元 B 轮融资前后,还发布了维果部落 24 小时无人店(可现制现售面包、便当等鲜食的机器)、维果部落椰汁小站、维果部落彩虹冰淇淋机三种无人设备。这些新设备和天使之橙可以独立铺设,也可互相组合成 24 小时无人店,专注现制现售产品。




11月1日,国内领先的即时便利消费平台猩便利正式宣布获得3.8亿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华兴资本跟投,天使轮投资机构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及个人投资者继续悉数跟投。



今年9月,猩便利曾获得1亿元天使轮投资,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张涛等也参与其中。短短两个多月间,猩便利融资总额已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而这家公司才 刚刚成立4个月


猩便利的团队是促使投资人下注的一个关键因素。 包含了多年的创业老兵和一线互联网、零售公司的领军人物,堪称是目前无人零售领域的最强战队。 CEO吕广渝,曾任阿里集团副总裁、大众点评COO,与他联手的,还有线下零售老兵、日本罗森资深副总裁晓村,总裁司江华也曾是美团高管。


此外,猩便利在10月份还收购了51零食, 51零食创始人张渊斐曾在链农负责西南大区的运营,管控的农产品SKU超过3000个。 在此次并购后,张渊斐将前往猩便利上海总部任职,参与猩便利在全国的业务扩张。


如今,猩便利已经与阿里巴巴、美团点评、优客工场、中国平安等企业达成合作。截至9月底,猩便利无人值守便利架已迅速突破1万点位,辐射中国一二线城市。猩便利自助便利店也已在上海面世,九月8家门店齐开,不论是融资规模还是扩张速度都是业内之最。


以上两家是在下半年里融资规模上较大的,行业融资更多以百万级、千万级为主。据FellowPlus统计数据,142家公司中35%均获得投资,毫无疑问,无人零售已成为当下资本市场的新风口。


不过投资机构往往不会只押注一家,而是多家 押宝,多业态押宝。



2

无人零售业态


目前,无人零售可分为三种模式: 自动贩卖机 、无人便利店、无人值守货架。


自动贩卖机

自动 贩卖 机是最早的、最成熟的无人零售形态。无论是地铁站还是机场,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商业模式得到市场检验 。2016年中国自动贩卖机保有量19万、年销售额达75亿元。


动贩卖 机,单柜占地约1平米、SKU数十个。弊端是机器价格高,单机动辄2万,且有入驻租金。 商品销售业务微利,行业净利率约在3%~9%。 目前国内90%自动 贩卖 机由40-50家专业运营商运营,剩余10%由食品饮料品牌商自运营。


业内已有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有友宝在线 ,前文提到的天使之橙自动售卖果汁机也在此之列。


除了成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之外,为了紧跟无人零售的风口,自动贩卖机企业还不断进行创新,开发新产品。如售卖售卖薯条的e薯部落、售卖盒饭的饭美美等等。




无人便利店

无人便利店对技术要求高,分三大门派,各有利弊。在实际应用中,无人便利店仍存在问题,还有不少难关要过。


技术门派

代表公司

二维码

e 微店、便利蜂

RFID

缤果盒子、天虹 Well GO 、罗森无人店

机器视觉

淘咖啡、Take Go、京东无人超市

全球物联网观察制表


详见: 最近火的要死的无人零售店,你真的看懂了么?



无人值守货架

无人值守货架,就是一个开放的货架,没有监控系统,也没有任何防盗措施,完全依靠消费者自觉性(扫码支付)。就算拿了东西不付钱,也无法对消费者做出任何惩罚。主要应用于办公楼,设立在公司的茶水间,为公司员工提供零食、饮料服务,SKU控制在20~60的范围。


来源:鲸准


无人值守货架成本低,也没有复杂的技术门槛,模型容易复制,可以做到快速的铺设扩张,很快把量做起来。技术壁垒低也使无数创业者蜂拥而至。


2015年,果小7、便利客、领蛙等无人货架企业已经开始投放货架。在资本的助力下,无人货架之风从今年2月开始展开了 一场唯快不破的 扩张


哈米、猩便利、美味生活等在三个月之内铺设了近千个点位,行业兼并随之而来,川军果小美合并沪系新军番茄便利联手, 猩便利收购51零食。 不仅如此,新零售玩家便利峰、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列队入场,还有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巨头入局卡位。


不过这种模式颇受争议。支持派认为办公室零售是个百亿级市场,同时认为必须要有开放式无人货架,这是快速拓展点位的利器。


反对派中被广泛认同的一条是:赌人性的商业模式没有前途。网上甚至还有吃垮两家无人货架的故事。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认为无人货架门槛不够高,市场上很快会进入很多个玩家,难防守,现在各家的做法差别不大,商品差异也不大,大家都在齐头并进向前冲的阶段。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认为单纯用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来理解新零售事实上是走偏了。因为交易相关方太多,无人便利货架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单量增长。


总之,对无人货架支持派与反对派的观点泾渭分明,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这是新零售时代经常会遇到的认知冲突问题。



3

投资逻辑


除自动贩卖机外,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发展态势并不明朗。故事还没开始,入局的玩家就玩的不亦乐乎。无人货架怎么突然就火了,资本的集中涌入背后的逻辑在哪里?


首先,从零售产业来看,分线上零售与线上零售。无人零售 的大玩家,国外的亚马逊Amazon Go,国内的阿里巴巴淘咖啡、京东无人便利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型电商企业,做线上零售的。



如今纯线上电商已进入瓶颈期,流量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卯足了劲也只能拿到零售市场总额的15%。打通线上与线下,去攻占剩余85%的份额,成了电商企业新的突破点。


占大头的线下企业也无可避免感受到了这两年实体零售的阵阵寒意。2016年中国实体零售关店消息频传,国内实体连锁业用工总量和经营面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传统零售企业已被“逼上了梁山”。


今年以来,共有华联、八佰伴、新华百货等二十多家巨头关闭了超过40家店面,涉及北京、南京、深圳、重庆等十余个城市。 一些实体零售业收缩之余也在开始思考转型。


今年扎堆玩无人便利店背后的逻辑也不难推出:线上零售和线下的传统零售都有彼此的短板。 而破除短板的关键或许就在无人零售上,它正好兼备这种线上和线下的双重特性。


此外,无人便利店是可以看得见的高效消费场景之一,在未来,无人便利店的市场值得看好。因而,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选择进入这一领域,也是出于无人便利店的良好的发展前景。


无人化的经营,理想状态下能解决传统零售的成本。所以这个被称为“永不打烊的家门口商超”和“永不下班的超级营业员”的机器,在零售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市场环境下被推上了风口。



去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一时间新零售就成为了热门话题,频频被大佬们“带节奏”。 同在去年12月,亚马逊又推出革命性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既有人说,也有人做,两件事加在一起就成了引爆点。


由于无人便利店的壁垒较高,于是又带动了自动贩卖机和无人货架这两种形态。 入局无人零售的新生企业是有希望弯道超车,成长为百亿甚至千亿美金市值的新零售巨头的, 这就是资本争相入局的原因,也 是最诱人的地方。


全球物联网观察独家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