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想必每家每户的餐桌上
都可以组成一部美食神话
虽然东西南北有所差异
但有一种食材必不能错过
▼
没错,它就是鸡
过年吃鸡,大“鸡”大利
俗话说的:无鸡不成宴
鸡年伊始,一起吃遍全国各地的鸡
白斩鸡 白切鸡 大盘鸡 宫保鸡丁
三杯鸡 叫化鸡 汽锅鸡 小鸡炖蘑菇
光是一只鸡,就能撑起中国美食地图
白 斩 鸡
白斩鸡是上海地区传统名菜,从前上海人过年,怎么也要想办法弄一只活鸡,做成冷盆白斩鸡,才能撑得住除夕家宴的台面。
上海人吃白斩鸡,会
配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姜蒜酱油料,
形状美观,皮黄肉白,肥嫩鲜美,简直完美。
“说起白斩鸡,要数小绍兴”,这已成为了许多上海人的口头禅。由于小绍兴是精选上海浦东一带所产著名的“三黄鸡”,质量好、味道鲜美,深受喜爱。“小绍兴”也成了上海久负盛名的名店。
店铺:小绍兴
地址:云南南路69-75号(近宁海东路)
人均:44元
白斩鸡的制作简单,难不倒大多家庭主妇,烧煮时最关键的两个步骤,要能像小绍兴的大师傅一样,守在沸水锅边,将鸡拎上拎下,反复15次……这份耐心,一般人估计有也做不来。
烫煮后,还需放入冷水中冷却“定型”,使鸡的外皮产生热涨冷缩的反应,滚鸡遇冰水鸡皮瞬间紧缩,使最终入口的鸡皮爽脆油滑。
材料
嫩公鸡一只,姜茸、葱白丝、精盐、花生油等
1、葱、姜、精盐分盛二小蝶,拌匀。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取出,分别淋在二小碟上,供佐膳用;
2、将鸡洗净,净煮,反复拎上拎下,以保持内外温度一致;
3、约浸十五分钟至熟,用铁钩勾起,再放在冷开水中浸没冷却,并洗去绒毛、黄衣,随即捞起。
4、晾干表皮,浇上熟花生油,斩成小块,盛入碟中,摆成鸡形。吃时佐以姜茸、葱丝。
白 切 鸡
广东人对白切鸡的感情,不亚于上海人对白斩鸡。二者的做法相似,为此还常常引发争执。
多数人爱吃白斩鸡,但并不知其背后的故事。相传有位农夫,生活清贫,年岁过百尚无子女,于是和妻子商量决定杀只母鸡打牙祭,保佑早生贵子。妻子将鸡去毛清洗干净,窗外大呼起火,夫妇俩闻声救火。妻子救火后回到家,发现完了盖锅盖,鸡早已烫熟,于是直接切了来吃。
现大多数粤菜馆都有白切鸡,肉嫩皮滑,因做法与白斩鸡极为相似,上海人接受程度极高。
餐厅:香港大福楼
地址:剑河路2378号(延安西路)
人均:120元
《舌尖上的中国》对白切鸡的制作是这么介绍的:烹鸡需要慢火水温控制在90摄氏度,这是为了保证鸡肉的鲜嫩,15分钟后把整只鸡放入冰水中降温,这样的白切鸡鸡皮爽脆,鸡肉清淡鲜美,原汁原味。
材料
嫩公鸡一只,姜、芝麻油
1. 活鸡去毛清洗干净,注意选择750克左右的,这样容易成熟,肉质也细嫩。
2. 水烧开,手提鸡头,将鸡身放入水中浸烫,3秒钟后提起,再次放入水中浸烫,如此反复,使鸡腹腔内外温度一致,注意每次浸烫时间不要太长。
3. 用煮鸡的水,将整只鸡放入锅中浸泡,盖上锅盖,注意水一定要没过整个鸡身,20-30分钟捞出。
4. 将煮熟的鸡立刻放入冷水中浸泡,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用冰水浸泡,10分钟后凉透捞出,将鸡身控干,水沥干。
5. 姜去皮,剁成碎末,搅打使姜蓉更细腻,如果喜欢也可以自制酱油调料或者红油调料。
6. 把鸡切成大小均匀,也可以捞出控干后,在鸡外身涂抹一层芝麻油,看上去更加润泽黄嫩。
宫保鸡丁
说到宫保鸡丁,那可是真厉害了,它不像是白斩鸡白切鸡,只是上海广东两地人之间的争执,宫保鸡丁引发的是四川、山东、北京、贵州四地之间的矛盾,各自都认为是自家的招牌菜。
多数传说中,将宫保鸡丁的创始人认为是清末官员丁宝桢,他曾被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也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自制私房菜,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一起下锅爆炒而成美味。色泽赤红诱人,酸辣可口,这道菜也为此得名。
到如今,一口鸡丁一口花生,不晓得是多少四川人的终身爱好。
店名:渝信川菜
地址:成都北路333号招商局广场3楼(近威海路)
人均:97元
材料
鸡胸肉、花生、黄瓜、胡萝卜、姜、葱、辣椒等
1、生花生少油小火炒至金黄,盛出备用!不用去皮。
2、鸡胸肉切小块!胡萝卜黄瓜也切小块,蒜切碎沫,葱切丝,姜切片,干红辣椒一掰两半!
3、鸡丁用盐,料酒,白胡椒粉,淀粉,抓匀备用!
4、锅热下油,放腌好的鸡丁炒熟,盛出备用!再热锅下油,放入花椒炒香,把花椒盛出扔掉,下入葱姜,干红辣椒,爆香!
5、下入胡萝卜,炒至断生,下鸡丁,依次放入料酒,酱油,盐,醋,糖。最后下黄瓜和蒜沫。翻炒均匀!
6、最后关火,放点味精,下入炒好的花生米!翻炒均匀!花生一定要最后放,否则吃起来就不脆了!
三 杯 鸡
三杯鸡是江西省汉族传统名菜,关于它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一则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
所谓“三杯”,即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作为调料,不加水也不加盐,用砂锅将鸡块煨得酥软入味,色泽酱红,咸香下饭。
这道菜通常选用三黄鸡等食材制作,成菜后,鲜香无比,口感柔韧,咀嚼感强。这道菜在江西省内广为流传,后
还流传到台湾,成为台菜的代表。
2008年,还当选奥运主菜单。
店名:山间堂民间瓦缸煨汤馆
地址:南京西路2-68号新世界城6楼(近人民广场地铁站)
人均:95元
材料:
鸡肉、土豆、洋葱、青椒、生抽、老抽、米酒、茴香、勒罗、冰糖、芝麻、葱、蒜等
1、鸡肉加入盐、罗勒碎、白胡椒、两勺生抽拌匀,腌制10分钟;
2、准备:一杯油,考虑到芝麻油不适合高温烹饪,所以加入调和油中和一下比例1:1;一杯酱,生抽、蒸鱼豆豉、老抽、蚝油,比例为2:2:1:2;一杯酒,米酒;
3、中火热锅,将第一杯油倒入锅中,手放锅上方能感觉到明显热度时,就可以用筷子将腌好的鸡肉夹进锅里,煎至两面都变色后,加入姜蒜八角小茴香;
4、香料炒香后,加入冰糖,让冰糖在油里慢慢化开,不停地翻炒,避免糊锅。等到糖化掉一半,把沥干水的土豆和洋葱倒进锅里翻炒,直到明显看到土豆边上变得有些透明;
5、把调好的第二杯酱汁倒进锅里翻炒片刻,再将第三杯米酒全部倒进锅里。撒少许罗勒,盖上锅盖,中小火烹煮;
6、10分钟后,将红椒与青椒放入锅,翻炒后继续关锅盖煮,每3-5分钟观察一次,直到土豆绵软,汤汁收干。放入干罗勒碎少许,葱白、茴香末翻炒片刻即可起锅。再撒上香菜、芝麻。
小 鸡 炖 蘑 菇
在东北有句民谚:“姑爷进门,小鸡断魂。”这道小鸡炖蘑菇作为东北人招待女婿的主菜,足见其在东北的地位。
小鸡炖蘑菇又是东北“四大炖”(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鲇鱼炖茄子、排骨炖豆角)之首,是东北炖菜中最高档的,也是招待尊贵客人的一道佳肴。
这道菜的精髓,全胜在原材料上,小笨鸡加野生榛蘑。“小笨鸡”就是散养鸡,溜达鸡;“蘑菇”是山里采的榛蘑,鲜蘑菇不如干蘑菇味道浓郁;“炖”也讲究,要柴火灶、大铁锅,火力足且受热匀。
店名:关东小磨
地址:大渡河路178号长风景畔广场4楼
人均:61元
材料:
嫩公鸡1只、野生榛蘑、葱段、姜、干红辣椒、生抽、料酒、冰糖、水、食用油。
1、嫩公鸡经过初步加工,洗净沥干水分,剁成块,开水焯后控干待用;
2、榛蘑去除杂质和根部,用清水淘洗干净,温水泡30分钟,沥干待用;
3、炒锅烧热,放入2大匙油,待油烧至6成热时放入鸡块翻炒,炒至鸡肉变色,水分收干;
4、放入葱、姜、大料、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5、加入榛蘑一起炒匀;加入酱油、糖、料酒,将颜色炒匀,加入浸泡过榛蘑的水和开水烧开;
6、加盖转中火炖30分钟左右,至鸡肉酥烂,汤汁收浓(中途要注意查看,防止鸡肉黏锅),最后用盐调味,装盘即可。
叫 化 鸡
和其他鸡不一样,叫化鸡听着难登大雅之堂,土里土气,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黄泥煨鸡。
关于叫化鸡的传说也是极有意思:在常熟虞山脚下有一个叫化子,一连几天都没有讨得饭食,无意中偷了一只鸡,欲以充饥,但一无炊具二无调料,只好把鸡宰杀后掏出内脏,糊上泥巴,堆积些败枝松叶点火烤了起来。待泥巴烤得发黄,往地上一摔,鸡毛随泥巴一起脱落,香味扑鼻四溢。
后来这道叫化鸡为世人如法炮制。金庸老先生大概也是位老饕,其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最为想念的,同样是第一次见面,黄蓉撕给她的那半只带着鸡屁股的叫花鸡。为此,现在多地都有名为“洪七公叫化鸡”的餐厅。
店名:川福老灶房
地址:青松路150号(原太阳酒家)
人均:86元
材料:
嫩母鸡、姜、葱、蒜头、洋葱、香菜、蜂蜜、五香粉、盐、生抽等
1、叫化鸡最好选用虞山特产,头小体大、肥壮细嫩的三黄母鸡,即黄嘴、黄脚、黄毛。
2、用刀背敲断翅骨、腿骨,颈骨时,不能损伤鸡皮,要使整只鸡的鸡皮完整。
3、在网油外再包荷叶,防止鸡烤焦,又增加荷叶香味。
4、用酒坛泥包裹捆扎鸡时,把泥平摊在湿布上,约厚1.7 厘米,再将鸡放在泥中间,把湿布四角拎起紧包,使泥粘紧粘牢,然后揭去湿布,再用包装纸包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