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贵州飞机制造企业的官方账号最近发布的图文消息显示,该公司已经完成了海军版的最新改进型的JL-9G(教练
-9G
)双座训练机的组装下线工作。结合之前的验收进度来看,这架
JL-9G
教练机应该是为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准备训练座机,这也让大家之前普遍期待的歼
-15S
双座版舰载战斗
/
教练机,是否能在
2017
年,作为新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登上“辽宁”舰存在了一定的变数。并且,
JL-9G
机体成熟,技术稳定,试飞周期更短。未来极有可能在
2017
年成功登上“辽宁”号航母进行试飞(地面模拟测试已经进行完毕)。这也使得
2017
年最有可能率先登上中国航母的新型舰载机,不是歼
-15S
双座舰载战斗
/
教练机,而是
JL-9G
(教练
-9G
)双座训练机。
中国航母现在需要更多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如何能够加速培训才是关键
其实2016年
12
月打靶结束 也代表
2016
年辽宁舰任务的结束 和
2017
年任务的开始
随着
2016
年
12
月中旬,中国海军的“辽宁”号航母成功完成了自己的首度实战化打靶射击后,其实在
2016
年的“辽宁”号的训练任务也大体上完成了。尤其是这次选定的打靶区域是在内海,歼
-15
战斗机可以直接利用机内燃油返回陆地舰载机基地,而“辽宁”舰也会返回青岛港口,为
2017
年训练工作进行准备。总体来说,中国航母的训练工作正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中,这个东西很难产生飞跃,尤其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中国到现在才有大约
24
名左右的舰载机飞行员,如果想让辽宁舰担负满载作战值班的话,那么无疑至少需要
36
名左右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才可以以
1.5
的人员配比驾驶
24
架歼
-15
舰载战斗机。
歼-15S还在试飞中 而且把昂贵的飞行小时数浪费在初级训练上并不值当
这其实带来一个大问题,如何能够尽快的培养出更多的舰载机飞行员?虽然中国现在的舰载机飞行员都是从空军、海航抽调出来的尖子飞行员,普遍飞行小时都在
1000
小时以上。这些老手要上舰,需要克服
2
个最大的难题,一个长期养成的操作习惯、一个是舰载机的着舰特性。长时间在陆地机场起降,环境相对宽松,只要能够落到跑道上,靠前或者靠后都没有大问题。而航母只有
200
多米的跑道,
4
道着舰阻拦索,在天空中看到的航母只有邮票大小,这不可能单单靠经验,更要靠稳定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还有飞行员的胆识。而这些都是需要在平时训练中积累的。
舰载机飞行员和陆航飞行员的操作习惯是完全相反的
尤其是老飞行员
更需要不断重复训练
而担负这样的训练工作,最合适的自然是跟歼
-15
战斗机同型号的歼
-15S
双座战斗
/
教练机。可由于歼
-15S
现在刚刚进入到试飞阶段,并没有实际量产;同时用同型双座战斗机带飞学员进行模拟着舰体验,经济性上并不好,会浪费大量的机体寿命在简单的起落上。所以,美国和俄罗斯都选择了更便宜的二代机或者教练机来完成学员的着舰体验和离舰起飞的训练过程,俄罗斯选择了苏
-25UTG
双座攻击机,而美国是单独研发改进了
T-45
教练机。
皮实 可靠是航母中级教练机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两型机型特点都明显,不是先进战机,没有复杂飞控,而且都相当皮实。而放眼中国现在来看,能够符合这一特点的还真不是
JL-10
(教练
-10
)高级教练机(何况它还没有加力发动机),所以,只能对
JL-9
(教练
-9
)教练机加以改进,最终在短时间内拿出一型可靠的航母舰载教练机。
JL-9
已经完成了陆地模拟滑跃起飞
中国歼
-7
家族这款小战机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卖得风生水起
对于为何选择的是教练
-9
“山鹰”而不是教练
-10
“猎鹰”,这个我们已讨论多次。其实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中国自己对
JL-9
(教练
-9
)吃的更透彻。
JL-9
(教练
-9
)的原型机是歼教
-7
,来源于米格
-21
改进后的歼
-7
战斗机。而中国第一架歼
-7
战斗机是在
1966
年成功首飞,算来到现在已经
50
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老爷机“!
歼-7 虽然是架二代老爷机 却也完成了精确打击任务
可就是这款老爷机,最终的改进型的最大起飞重量才
9
吨多,翼展不过
8.3
米,机身长度
14.88
米,外挂能力才
1.5
吨,哪怕对比
F-16
这样的现代化轻型战斗机,也算是小飞机了。可就是这型“老爷机”“小飞机”却在国际市场上口碑不错,甚至还有回头客。尤其是非洲国家,例如尼日利亚,利用中国的歼
-7N
战斗机投掷激光制导炸弹,使用二代机执行精确打击任务。而中国最后一架歼
-7
也不过是在
2014
年下线。随后仍然有国家想要购买中国的歼
-7
战斗机,看重的就是操作简单,培训容易,飞行员要求也不高。不过现在这些客户都被推荐采购“枭龙”或者
JL-9
(教练
-9
)的外贸版。就连中国空军自己仍然也保持了不少的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