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集微网/文 养猫的哈士奇
日前,红米手机官方微博发出公告称: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红米4和4A成本剧增,之前制定的零售价已严重低于产品成本。为保证正常供应,我们决定红米4系列价格均上调100元。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留意到从去年年底电子产品就时不时的传出涨价的声音,魅蓝Note5如此、乐视电视、小米电视也如此。为什么会涨价呢?道理很简单,不涨价就没法赚钱了,甚至会亏钱。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成本和定价方式决定的。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原料上涨
相信很多人在电视上都听过一个名词——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我们都知道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PPI对消费价格的变动是有影响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6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以五年多来的最快步伐上涨。
PPI包含的种类非常多,代表了大的趋势,具体到电子行业,我们以非常重要的铜为例,在电子行业最常见的CCL、PCB上铜箔都是关键的原物料,锂电池等也会用到(三星Note7爆炸原因就是铜箔融化)。我们看一下截至到2017年2月3日过去一年的价格变化,说价格暴涨也不为过(其它的锡、铁等价格也是一路上涨,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些原材料的上涨势必会影响到电子产品各零部件的架构
。
三星电子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财报,相信大家还有印象,在Galaxy Note7爆炸召回的情况下三星电子依靠半导体依然取得了傲人的业绩,因为存储型半导体价格大幅度上涨。
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整体的PPI指数,原物料,还是那些必须的零组件价格都在上涨,所以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物料成本肯定也是节节攀升的,而物料成本是手机等电子产品最大的成本。
汇率及制造成本的上涨
一部手机可能屏幕来自于日本的JDI,镜头来源于日本的SONY,RAM和ROM来自于韩国的三星,芯片来自于美国的高通,高通又是委托台湾的TSMC或者三星生产制造的,系统来源于美国的Google,最后在中国的富士康组装完成。可以说产业与国际分工非常的广泛与紧密,相互之间的贸易结算必然是用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美元来计算。我们看一下过去一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会发现也在步步攀高,换句话说人民币在一路走贬,最后结算后再换成人民币的价格也就变高了。
汇率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便苹果也不能例外,苹果最新的财报显示大中华区是全球唯一负增长的地区,下滑达到12%,而苹果CEO库克特别强调这里面汇率因素影响有4%。
川普上台了,提出"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并向企业施压在美国设厂,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大企业都考虑在美国设厂,莫迪上台后一直鼓励印度制造,想取代中国制造的地位,最近苹果都考虑在印度设厂生产了。美国比我们发达的多,人工成本比我们贵的多,印度比我们差很多,人工成本很便宜,可是他们走在抢制造业而且抢走了不少。因为在中国生产制造已经没有特别的优势了,因为整体的生产成本在不断的走高,人工成本仅仅是其中一方面,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必然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
产品溢价低必然涨价
魅蓝Note5、乐视电视、小米电视,红米4,这些产品不是一家公司出品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打性价比,产品溢价低。产品的成本上涨是所有厂家都面临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个厂家或者每个产品都涨价,我们看看iPhone7,价格不会上涨还不时的有一些优惠和促销活动,因为iPhone的产品溢价太高了。
产品的成本跟售价之差就是利润,主打性价比的线上产品利润非常薄,用雷军的话说是贴着成本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上涨势必没有利润空间,厂家不可能亏钱卖,涨价也就成了必然,而溢价较高的产品因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完全可以不涨价。
这是不是说这种主打性价比的定价方式就应当抛弃呢?绝对不是,所有厂家都追求性价比是一种悲哀,所有厂家都放弃性价比也是一种被,市场需要百花齐放,需要更多的选择。
结语
不管是物料成本还是生产成本甚至供需平衡都在使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整体成本飙升,如果该产品利润低那势必会涨价,如果产品利润空间足够的高厂家就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决定是否涨价。很多人说消费升级,但是这并不代表性价比的定价方式没有市场,这种定价方式也不应该消失,市场需要更多样化的产品,我们也需要更多样化的选择。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
”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
天天IC”
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