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以猎户座飞船为核心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深空关口站和火星运输设想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8-12 21: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刊登于《太空探索》2017年7月刊

作者 | 晨驷

火星基地艺术想象图


就在美国航宇局(NASA)和波音高调推出深空关口站的同时,洛马公司也找了一个不错的场合,向全世界宇航界高层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深空关口站、深空运输系统乃至火星着陆飞船计划。这个场合在——北京!这场发布会,也成为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第二天上午议程的主题。


三艘“猎户座”飞船正在制造

洛马公司在北京发布大型航天工程细节,这在美国的航天政策环境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前来介绍的,是洛马公司“猎户座”飞船项目生产战略负责人罗伯·钱伯斯和先进探索计划架构师丹妮莉·里奇。这两人在洛马公司是载人航天工程的一线负责人之一。虽然他们并没有接受采访,但现场放映的幻灯和视频内容丰富,不少内容在国内是首次见到。


“猎户座”飞船即将实施的第一次正式任务EM-1的飞行轨迹


EM-1任务飞船想象图


两人首先介绍了即将实施的猎户座飞船第一次正式任务EM-1。这艘将在2019年发射的飞船将环绕月球飞行,然后像阿波罗飞船一样降落到海上回收。和此前人类的各种飞船相比,猎户座要大得多。如果仅仅用于低轨道飞行,它可以携带36升氧气、79.3立方分米的食物、3.54吨推进剂、40升饮用水、8个氧气再生器。如果用于超越地球轨道的飞行,它可以携带180升氧气、0.42立方米的食物、8.6吨推进剂、210升水和42个氧气再生器。从PPT上,我们发现,洛马厂房里至少有3艘猎户座正在制造。其中完工度最高的一艘已经在安装防热瓦,或许这就是EM-1任务飞船。


而在介绍EM-2飞船时,两人也展示了一张有趣的照片。EM-2将是第一艘执行载人任务的猎户座飞船,身穿橙色模拟航天服的测试人员带着复杂的头盔,在用操纵杆模拟操作飞船。他的面前,是两台大型液晶显示器。另有一段视频显示了机器人加工猎户座飞船结构的过程。




以“猎户座”为核心的深空关口站

在NASA的未来空间探索计划中,“猎户座”飞船处在核心地位,它将是NASA用来飞向月球、火星、小行星带的通用主力飞船。所有其他美国企业制造的载人航天器都要与它兼容互操作。洛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先天优势。


未来的指令舱



洛马的深空关口站从结构上来说,是以居住舱为核心的,但是从指挥控制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还是以猎户座飞船为核心。这个深空关口站由猎户座飞船、居住舱、居住支持舱、出舱活动舱、存储与后勤服务舱、机械臂几个大的部分组成。关口站的指令和导航中心设在猎户座飞船内,深空导航敏感器也设置在这里。它还是生命保障系统的中枢和关口站的救生艇。


居住舱内的设施可以供4名航天员工作30~60天,能让乘坐猎户座飞船前来的航天员们住得宽敞一些。


居住支持舱负责发电、推进,也具备一定的通信能力,同时还要负责制氧,降低猎户座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工作负荷。在这个舱的外侧,有两片巨大的太阳电池。


出舱活动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闸舱。它对接在居住舱的上方。但是从效果图上看,它的上方似乎还可以对接其他舱段。

存储与后勤服务舱兼作仓库、冷库和垃圾收纳站。如果航天员不嫌弃,也可以在这里睡觉或者冥想。这个舱本身没有动力,它用SLS火箭发射后,要用猎户座拖带到关口站上。


机械臂的作用和国际空间站的一样,不过看上去没有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那么复杂。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洛马深空关口站的计算机采用了四重备份,其中两重在猎户座飞船里,两重在居住舱里。站内还设置了三重备份的高速以太网、异态备份飞行软件。还有一个功能会让所有人都很满意:站内有WiFi,航天员不但可以在猎户座飞船里用固定的大型显示器干活,还可以在站内任何地方用平板电脑接入网络。两种终端的操作界面是一样的,无论控制设备还是调用电子文档,都可以躺着完成,老板还不会批评!


在供电方面,猎户座飞船本身的太阳电池寿命末期发电能力就可以达到11.1千瓦,加上居住支持舱的一对电池,供电显然是充裕的。


超级庞大的深空运输飞船

如果说洛马的深空关口站体积还不算太大,那么他们推出的深空运输飞船就是个真正的大块头了。钱伯斯并没有明确给出这种飞船的体积和质量,但是他也把这种飞船组合体叫做“火星基地套件”。其中有两艘猎户座飞船作为指挥控制中心。两套巨大的货船组合运送水和其他液体货物。每套货船组合的端部是大型低温燃料推进舱,与猎户座飞船连接在一起。猎户座的另一端是居住舱。在居住舱的外侧,环绕着6个长圆形储罐和6个球形储罐,两对白色的热辐射板从储罐缝隙里伸出,伸展在宇宙空间里。在居住舱的另一端,是实验和起居舱,外面是厚重的防辐射层。


在热辐射板的垂直方向,是两片八边形的巨大太阳电池阵。它们产生的电力不仅仅用于飞船的运行和航天员生活,还可以驱动一套电推力器。靠它飞向火星,可以把宝贵的化学燃料节省下来用在火星表面。


这套电推力器和这两套货船组合都用一个中心节点舱连接在一起。节点舱的侧面还可以安装一个多面体形状的瞭望台,和国际空间站上的那个瞭望台形状相同,但是想来要有更好的抗辐射措施。


在电推力器的对侧,有一个被称为“远足舱”的小舱段,其实是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但是它的实际使用方法,可没有穿上航天服爬出去这么简单!


火星渡船?

当巨大的深空运输飞船抵达火星轨道之后,该怎么降落下去呢?洛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设计。钱伯斯展示了一种看上去像航天飞机又像火箭的奇怪飞行器。它有四片对称的肥厚尾翼和类似于航天飞机的驾驶舱。但是,如果仅仅把它当作火星上用的航天飞机,那可就错了。这种飞行器的高度比低温燃料推进舱+猎户座飞船组合还高。在它的内部,有三分之二的高度被氢氧罐所占据,另外三分之一用来运人,最顶部是两人位的指挥舱;下面是两人位的卧铺,也可以当作货舱用;再下面是通向火星的气闸舱和实验室。这部分舱段的体积比猎户座小得多,待在里面也不会舒服。但是从火星轨道到火星地表的飞行时间不算长,或许可以忍忍。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就把它叫做火星渡船。


按照钱伯斯的讲解,当深空运输飞船抵达火星轨道后,低温燃料推进舱+猎户座飞船组合就从居住舱分离,绕过90度,把猎户座的前段对接在“远足舱”上。然后火星渡船抵达,把头部的舱盖打开,露出对接口,与居住舱对接。航天员从这里进入火星渡船,还要把自己携带的行李、货物运进去。与此同时,深空运输飞船携带的各种液体货物用管道输送到火星渡船里。


这些工作完成后,火星渡船像航天飞机一样进入火星大气层、气动减速。然后掉转船身,用发动机向下喷射,逐步减速,垂直降落在火星上。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航天企业的科学家们一旦放开想象力,脑洞比艾隆·马斯克一点都不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洛马公司并没有给出火星基地的设计。或许在他们看来,自己只负责把人员和货物送到火星。他们到了火星以后该做些什么,还是等NASA动脑子吧。

本文转载自 《太空探索》2017年7月刊 ,原标题《 以猎户座飞船为核心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深空关口站和火星运输设想》,作者 | 晨驷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 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 dingyue@yinh exi.la


▼ 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个赞鼓励一下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