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国风景的代表符号,挺拔秀丽的椰树在海南随处可见,椰树的果实——椰子,可被称为是海南岛的“宝物”,无论是椰壳、椰肉亦或是椰子根都早有开发,各有用处,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椰子水却是令人“头痛”的东西。
“椰子水富含钾、钠等电解质,本是很好的营养品,但由于其加工之后口感不佳,且易氧化变质,因此少有人会对椰子水进行处理,大多直接抛弃。”钟春燕说,废弃的椰子水流入农田或水域,会引起土地富营养化,也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环境污染。能不能将椰子水高效利用起来?钟春燕开始着手攻克难题。
1996年,钟春燕分离出了木葡糖酸醋杆菌,将菌种接入椰子水培养,培养液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色凝胶薄膜,像白色半透明的果肉。将果肉用糖水煮过后,口感滑爽、富有弹性和韧性……就这样,一种食用的椰子膳食纤维(又称“椰果”)诞生了。在此基础上,钟春燕一鼓作气,又研制出一整套适合于制作高纤维椰果的生产工艺路线,提交了专利申请并获权。这件被称为“椰子水恩人”的专利——“将椰子水发酵制作的食用纤维及其生产方法”,结束了海南千百年来椰子加工过程中椰子水大量废弃造成污染的历史,催生了海南特有产业——椰果产业,带动行业实现产值近500亿元,并入选“新中国60项重大发明推荐项目”。
“在我看来,高价值专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利具有‘意义性’,一件专利的存在对于企业生存发展乃至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或战略意义;二是专利具有‘市场性’,倘若专利所涵盖的技术标准很高,但无法带来高价值的增长预期和收益回报,也无法完全称之为高价值专利。”钟春燕坦言,正是基于对该专利两种性质的自信,她建立了椰国公司。回看椰国公司的创业历程,如果说上述专利是钟春燕开拓椰果产业的敲门砖,那么接下来,椰国公司在以高价值专利为导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012年,椰国公司的“两步发酵法生产可食用纤维素”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该专利解决了椰果行业发展中原料短缺的问题。运用“两步发酵法”生产椰果,原料不受限制,既可以是糖类,也可以用果蔬代替。同时,该专利提升了椰果的生产效率:减少了发酵过程中的污染,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据了解,自该专利应用于生产以来,椰国公司的椰果产品已新增产量近30万吨,新增销售额近1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4年,“木葡糖酸醋杆菌属菌株及其选育和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方法”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该发明成功实现了能够在低温条件下生产细菌纤维素的菌株,打破了细菌纤维素生产温度与地域的限制,对于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具有明显帮助。
如今,椰国公司已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7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8件;138件获得专利权,2件专利获得中国专利金奖,5件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不仅如此,凭借着手握的高价值专利,椰国公司与蒙牛、喜之郎、香飘飘、旺旺等多家知名企业携手合作。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1984年央视春晚的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让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景点一夜成名。而如今,“天涯”与“海角”再一次成为焦点,是因为以其命名的深渊着陆器。
“深渊着陆器‘天涯号’与‘海角号’成功突破万里难关,连续11次下潜到万米深渊!”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下称三亚深海所)科技处处长向长生谈及此事时难掩自豪之情。据他介绍,与传统的载人器或无人潜水器相比,“天涯号”“海角号”着陆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以及具备长时连续探测等优势。估算下来,制造一个着陆器的成本仅相当于传统载人器单次下潜的费用。那么,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着陆器,又是如何攻克万米深海难关的呢?
“这源于着陆器自身专利技术所拥有的价值。”三亚深海所总工程师张艾群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他表示,我国自主研制的“海角号”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平台和采样技术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在平台技术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抛载模块,提高了着陆器系统的安全性,采用的控制与能源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观测效率;而在采样技术上,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微生物富集装置提高了微生物的取样效率和品质,设计的一种深海底栖生物防逃逸诱捕器及一种沉积物采样器可以让深海作业变得更为高效。正是由于一个个高价值专利的累积,一环环高精尖技术的相扣,使得“天涯号”与“海角号”下潜万米,实现了重大突破。
“从属性上看,高价值专利表现为研发难度高、竞争力强。从技术角度来讲,高价值专利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专利,占住了易守难攻的关隘,尽显地利之势,其可能是基础性的技术入口专利,也可能是承接性的关键节点专利,还可能是前沿性的技术制高点专利。”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全博介绍,无论是椰国公司的成长轨迹亦或是“天涯号”“海角号”的成功攻关无不说明着高价值专利的高附加值以及在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