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韩国电影《隧道》与《釜山行》一样,成为大家刷屏的对象。与丧尸题材的《釜山行》不一样,《隧道》是以一场事故为故事背景,映射政府的官僚、媒体的无良等等。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了这部电影的同名原著小说,今天周末,我们一起讲讲这部原著小说和电影。
“看完《隧道》,我想肯定会有不少人提出质疑。也许有人批评小说中舆论突然变成恶意评论的情节不免有些牵强,但我想这正是这部作品的关键所在。因为这就是现在韩国社会的真面目。”
——苏在沅(韩国著名小说家)
最近一个多月,不少研究韩国社会问题的研究员都普遍认为,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与政客们的政治利益相互勾兑,以及韩国媒体、民众普遍存在的“国家缺失”、“市民身份缺失”的双重缺失危机和舆论暴力,是造就韩国社会规律性政治危机的最敏感的病症。
或许,通过前不久上映的韩国当红影星何正宇主演电影《隧道》及同名原著小说,可以为我们最直观、最震撼地提供一条管窥韩国社会病症的通道。
《隧道》讲述了汽车销售员李正洙在回家途中遇到隧道坍塌,被埋在废墟之下与外部隔绝,并通过整个救援行动展现了人性、本能的力量及韩国政府、社会、媒体的腐败与漠然。在有韩国年度票房翘楚《釜山行》大军压境的前提下,电影《隧道》却能连续四周位居票房冠军。其中自然与主演何正宇精湛绝伦的演技密不可分,但最本质的原因,恐怕在于电影对于韩国现实社会顽症,尤其是腐败和舆论暴力触目惊心的讽刺和揭露,直击民众心中最敏感的痛楚。
相较于电影,原著小说更令人震撼与绝望。
韩国文学评论家朴振英这样评价《隧道》这部小说:
“《隧道》对读者来说是一部‘读起来很不舒服’的小说。因为这部小说唤起了人们有意要忘掉的野兽的本能。有些人默认自己心中的这一本能,有些人更是喜欢自己变成野兽的瞬间。因此这部小说是非常“勇敢”的小说。不仅如此,《隧道》揭示了韩国现代社会网上网下二重世界最敏感的病症,可以说是当今韩国文坛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这里,借用一些电影的场景,向大家大致勾勒小说的情节:
这是一条开工仅五个月(电影中为一个月)的隧道,因质量问题坍塌,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汽车销售员李正洙被困其中。
第一时间来到救援现场的,除了救援队,还有蜂拥而至的媒体和形形色色的专家。
李正洙的妻子金美真为救出自己的丈夫、追究责任而四处奔波,却遭人推脱和侮辱。
李正洙被困二十五天,救援工作毫无进展,顽强与命运抗争的李正珠走到了绝望的边缘。
为了营救李正洙,打通隧道工程一再推迟,造成两位老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去世。这一则报道使媒体和舆论发生了逆转。更为丑恶的是政府官员。
被政府和舆论彻底抛弃的,是奄奄一息的李正洙和他的妻子。
电影的结局想必大家看过这部影片的都知道。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原著小说的结局与电影完全不同。
小说的大致情节看似十分简单,却包罗了太多的人物脸谱,可谓“当代韩国社会的众生相”。其中的舆论暴力,将弱者作为泄欲对象。正如作者在小说尾声中所指出的:
我们往往只注重新闻报道而不是注重事实真相,于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本末倒置、是非颠倒的结论。这就是韩国社会的现状。制造如此非正常事端的,正是大众的口舌。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
《隧道》的故事并没有完结,准确一点说,大众和我们之间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直击韩国社会病症,对于《隧道》的作者,韩国著名文学家苏在沅而言,不是第一次了。苏在沅因“为弱者代言的小说家”而著称韩国文坛。2008年以长篇小说《野兽男孩》连续十周雄踞畅销榜,受到世人瞩目。同年出版《父亲》,被选为韩国青少年阅读推荐图书,连续16周居图书畅销榜前茅。近年来,苏在沅相继出版了《黑夜的大韩民国》《素媛》等一系列直面社会现实,鞭挞社会病症,彰显人性光辉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中《素媛》改编同名电影荣获第3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
苏在沅小说改编电影《素媛》《野兽男孩》海报
最后呢,大家觉得电影中那个女性高官,是在隐射谁呢?是不是觉得太简单了?捂脸……
《隧道》
[韩] 苏在沅 著
吴荣华 译
2016年11月
韩国普通工薪族李正洙驾车途中被困豆腐渣工程的隧道后的遭遇。救援工作进展缓慢,李正洙的妻子追问隧道施工单位,查出他们的行贿记录,事态越来越严重,政府和施工单位却互相推诿。李正洙在隧道里焦急地等待救援,只能通过收音机得到家人的鼓励,但救援工作却迟迟没有进展…… 由于隧道停用时间过长,周围村庄外出只能绕道。此时,又发生了一件救护车因为绕道而导致两位病人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死亡的事件。周围居民情绪激动,开始谴责李正洙,并威胁其妻。李正洙妻子通过收音机说出了:“你别活了”……
如您对这本《隧道》感兴趣,
试试长按下图二维码或戳文末“阅读原文”吧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