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昆明市民因隔壁农场大棚反光导致的困扰,以及昆明警方在滇池草海建立的水上生态警务室的成果和影响。同时,文章还涉及非法捕捞的法律责任以及一个律师的解读节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棚反光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农场塑料薄膜反光导致居民白天需拉窗帘,律师提出光污染可归入公害,相关法律法规需遵守。
关键观点2: 水上生态警务室的作用和成果
昆明警方建立的水上生态警务室通过专业机制和大数据新型生态警务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治安防控、非法捕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法捕捞案件同比下降50%。
关键观点3: 非法捕捞的法律责任
律师解读非法捕捞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没收渔获物、罚款、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等。
正文
昆明市民王女士所住小区隔壁过去是片空地,2024年12月隔壁空地建成了农场。谁都没想到,农场种植大棚上覆盖的塑料薄膜,在阳光的反射下异常刺眼,附近住户大白天在家都难以睁眼,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点击下方蓝字或图片
收看完整信息
↓
↓
↓
↓
云南众济律师事务所
律师 毕诗若:
“
光污染可以归入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其他公害,参考《民法典》、《环境保护法》及类似的法规和政策对于大气、水、土壤污染物、噪声污染等其他污染的规定。
”
随着环滇池水域
客流量的持续增大,
2024年8月,
昆明警方在滇池草海
建成全省首个"水上生态警务室"。
建成4个月来,
这个轮船上的警务室
做了不少事儿。
非法捕捞案件下降50%
云南首个水上生态警务室亮出成绩单
今年8月,3名民警、6名辅警进驻全省首个水上生态警务室,24小时驻守在滇池,守护着水域的治安环境。
民警:
“
小孩还小,安全第一啊!你们拍照
手机不要放在这,掉下去就没办法了。
”
游客:
“
好的
。
”
进入观鸥季以来,每天来到海埂大坝的游客非常多,有没有不文明观鸥行为?游客是否有站在栏杆上喂鸥的危险举止?事无巨细,警员们都关注着。
昆明水警义警:
“
喂鸥的时候要注意海鸥的翅膀不能触碰,
触碰了
它很容易断,我们这边也有相应的处罚,如果弄断了
会罚款,严重的会被拘留,这些你们要注意。
”
除了治安巡逻,环境污染、非法捕捞等问题也是水上生态警务室管理的重点。建成4个月以来,水上生态警务室充分发挥贴近水面、机动灵活、反应快速的优势,开展水域巡查1200余次、安全检查220余次,发现问题隐患40余处,救助溺水群众57人,帮助游客打捞物8次,清理违禁渔网具60余具,劝离违规钓鱼人员80余人,辖区水域的非法捕捞案件同比下降50%。这个建在轮船上的警务室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生态警务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安防控工作方面发挥了大作用。
昆明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局长 李春龙:
“
通过警务室的建立,发动整个警务室周边的企业、群众,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一种共享共治共建的格局。
”
非法捕捞
要负哪些
法律责任?
云南众济律师事务所
律师 毕诗若:
“
非法捕捞的行为要承担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罚款、没收渔具、渔船、吊销捕捞许可证等法律责任。
”
更多详细内容及律师解读
敬请关注
今晚《以案释法》栏目!
本期节目嘉宾▼
云南众济律师事务所
律师 毕诗若
擅长领域:
民商事及涉外法律业务,承办多起企业跨境投资、并购、跨境知识产权许可、海外公民遗产继承、诉讼管理人等涉外代表性案件。
为您解读!
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
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法治节目
——以案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