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育儿
观念,家庭教育的不同,也养育出不同的孩子。
前万科副总、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这样一个有着众多标签的成功人士,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却有着不同于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
毛大庆的女儿杜怡霖,年纪不大,就已经完成很多人一辈子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5岁时,独自一人坐飞机前往加拿大找妈妈;
13岁时完成北极圈极地马拉松,
每一项在我们外人看来都几乎很难
无法完成
。
杜怡霖5岁时要去加拿大找妈妈,当时爸爸太忙抽不出时间,就把她送到首都机场,托付给空姐照料,妈妈则在加拿大机场那边准备接机。想要走出偌大的机场,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
可是,偏偏飞机起飞后不知什么原因,中途迫降在某个机场长达六个小时,联系不上女儿,可把在北京的爸爸,还有加拿大等待接机的妈妈都吓坏了,可杜怡霖却觉没有一点害怕和不安,反而在飞机迫降停靠期间,帮着空姐为其他乘客端茶倒水。
在北极跑马拉松,对身体、对意志都有着极大的挑战和折磨,毛大庆带着女儿一起应对恶劣的天气,应对低温大风,整个赛程不仅考验着体力,更是鞭挞着意志力和胆量。杜怡霖顺利完成了半马的挑战,13岁的年龄,也刷新了北极马拉松赛事最小参与者的纪录。
这么对待孩子,究竟是苛刻,还是对孩子的爱呢?毛大庆有着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
首先,他认为每个孩子生出来,天性就已经不一样了,不同于他人,也不可改变。
所以他从来不去相信那些关于后天培养的教育学,他有一个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就是
节点式教育
,就是在孩子到了相应的年龄以后,带孩子去做一些让孩子记忆犹新、记忆深刻的事情。
这件事情可能会让孩子记一辈子,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里面,让孩子得到多方面、多元化的启发,包括从中经受的挑战,包括其中的自我实现,通过事情来教育孩子,磨炼孩子。
有养曾拍过一个视频,在这段视频里,说的是毛大庆巧妙化解女儿青春期的叛逆,就是从一场场马拉松开始的。
其次,毛大庆自己来给孩子设置一些题目,让孩子去完成。
他带着女儿一起跑的马拉松有好几场,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在北极的那一次。
毛大庆很早就开始锻炼孩子的长跑能力,在初中阶段,让女儿开始做一些长跑,比方十公里。坚持到初三(杜怡霖上学跳级了),她开始接触半程马拉松这个运动。
女儿总共完成了三、四个半程马拉松的比赛,虽然跑得并不快,但是,她每次都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速度,顺利地跑完比赛,这就已经足够了,毕竟马拉松的精神就是重在参与。
第三,关于让孩子跑马拉松的事情并不是折磨,而是自我调整。
其实马拉松是个很自我的运动,观众们看到的人山人海是整个赛事活动,作为参赛者,跑起来以后你会知道:
这个事情跟谁都没关系,就是跟你自己有关系。
每一次就马拉松都是跟自己的一次对话。中老年人跑马拉松会联想到自己多年的人生,生活里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等等这些事情。
而作为13岁的孩子,她想得更多的是,这件事情要坚持做下去,家长定了这个目标,她就必须得跑完,更多的还是为了一种荣誉,为了一种这个挑战完成时的快乐。
第四、让孩子经历苦难。
在生活里头,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让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社会的艰辛,所以家长是不是该在孩子生活、成长的路径上,给他添加一些这方面的挑战?
毛大庆的教育理念里,他认为学习知识,学校条件已经足够好,家长不用每天强迫着孩子去学知识,
孩子们更多缺的是那种生活里面,对他们所谓“艰苦”这两个字的认知。
节点式的教育,就是通过事情去带孩子进步。在很多要临近极限的时刻,坚定自己的意志力,去挑战自我。
其实,一个孩子能全面发展,除了父母及时有效的鼓舞和引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毛大庆说的,马拉松其实是非常自我的一种运动,时间,速度,变化,都可以由自己说了算。
而能否坚持下去,则是要由自己的意志力来决定。
这份意志力,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坦然面对日后人生中无法预期的挑战,
我们的心态和状态,也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对那99%大概率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即使我们终将平凡,但如果有超乎平常的意志力,也一样会是一个“不平庸”的“普通人”。
这本书的主要作者叫罗伊·鲍迈斯特,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发表超过450篇科学文献,是世界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在这本书里,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意志力的本质,告诉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意志力。
你肯定听过这样的教育理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特别强调要鼓励孩子、赞美孩子,让孩子多积累成功的感觉,这样他的自尊心水平就会比较高,以后就更容易成功。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是高自尊带来了成功吗?
美国心理协会的调查结果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
因为事实正好相反,十年级的成绩可以预测十二年级的自尊,但是十年级的自尊不能预测十二年级的成绩
。
因此,更有可能的是:成绩好带来了良好的自尊水平。还有一些证据表明,学生的自尊提高了,但整体成绩却下降了。
对比一下,反而是不怎么倡导鼓励教育的亚裔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更成功。
从数据上看,亚裔美国人只占美国人口的4%,但是像斯坦福、哥伦比亚这样的顶级大学里,有将近1/ 4的学生是亚裔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