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睡前故事,哄睡神器,著名主持人、两个女儿的爸爸光头王凯给孩子讲故事。凯叔讲故事官方唯一公众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道与术抓妖  ·  恐慌盘如何判断——1.5 ·  23 小时前  
复利复利  ·  复盘250103:陈小群大格局受到市场强烈追捧 ·  2 天前  
复利复利  ·  复盘250103:陈小群大格局受到市场强烈追捧 ·  2 天前  
7M投资笔记长文  ·  今天,两个字!!! ·  3 天前  
7M投资笔记长文  ·  今天,两个字!!! ·  3 天前  
中工网  ·  刚刚,证监会辟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叔讲故事

“妈妈,我不想打针!”:有远见的父母,都允许孩子“脆弱”

凯叔讲故事  · 公众号  ·  · 2019-11-11 06:39

正文

作者 | 春雨布谷


几天去医院,在儿科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一边奋力挣扎着,一边撕心裂肺地哀嚎:「我不要打针,我不要,不要……」

 

他身边围绕着几个大人,有两个按着孩子的胳膊、身体,还有一个对着孩子喊:「不许哭,别哭了!不疼不疼,你勇敢点!」

 

「我怕,我不想打针……」男孩儿的叫喊声一直盘旋着,哭声持续了很久。

 

作为一个妈妈,听得我心里直颤。

 

无论是强迫孩子勇敢,还是吓唬孩子不许哭,亦或是哄骗孩子打完针去买糖吃,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家长,对孩子那份深深的恐惧,做出回应。

 

不被理解的孩子,其实最可怜。



最怕的,是孩子不愿意跟你说

 

看到孩子的激烈反抗,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我身体瘦弱,经常到医院打针输液,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做皮试。

又尖又细的针管刺入手腕处纤薄的皮肤,针头扭转再挑起一层皮肉,像用刑一般痛苦。

 

可尽管心中怕得要死,我却从不敢表露出来。

 

因为我也曾经告诉过家人,自己很害怕打针,他们总是不屑一顾地说:「有什么可怕的,胆小鬼!都这么大了还哭,丢死人了!

 

我怕被贴上「胆小鬼」的标签,更怕一次次求助无果后,心中的那份绝望。

 

于是,我学会了忍耐和沉默,性格中也被写入封闭、自卑、压抑的编码,我用一层层的坚硬外壳,把自己伪装成一副百毒不侵的样子。

 

家人常常向打针的护士炫耀:「我这个孩子,打针从来不吭一声,特别懂事!」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心里有多委屈,委屈到连这份难过都不愿意跟爸妈说。


打针可能没有严重到让孩子杜绝跟父母交流,但是如果孩子每次表示脆弱的时候,家长都「满不在乎」的话,孩子就可能给自己的情绪设置静音。

 

求助得不到回应,也就没有了求助的必要。

一道厚厚的屏障,就这样横亘在亲子之间,把彼此越推越远。



脆弱,是孩子的权利

 

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面对针头时,都带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恐惧,而好的父母,能看见孩子内心的感受,允许他表达和释放情绪。

 

尹建莉老师曾经在书中,讲过带女儿圆圆打针的故事。

 

圆圆不到两岁时,得了急性肺炎,需要到医院打针,刚开始女儿很抵触,她便耐心地告诉女儿,打针后病就好了,身体也会变舒服。

 

经过交谈,圆圆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是心里依然非常害怕。

 

她问妈妈:「打针疼不疼呀?」

 

妈妈微笑着平淡地回答:「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

 

接着,她又给女儿打气:「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

 

妈妈的尊重和理解,传递给女儿被爱包围的安全感;妈妈的平和坦然,消解了一部分女儿心中的慌乱和不安。

 

在妈妈的引导下,圆圆配合地打了针,还验证了打针真的没有那么疼。

 

尹建莉老师说:「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时,家长要平静自若,不能表现出焦虑,否则,孩子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到孩子。」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跟踪观察了130名加拿大幼儿在5岁之前的疫苗注射情况。

 

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与其父母的行为密切相关,如果父母流露出恐惧或紧张的情绪,孩子往往也会变得更焦虑,更害怕。

 

孩子是敏感的观察者,父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情绪,也会在孩子心中激起惊涛骇浪,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的恐惧。

 

如果父母表现出一个乐观、轻松的状态,便能传递给孩子更多的积极能量。



最美的教育,是给孩子退路

 

其实,当孩子产生恐惧和退缩心理时,恰恰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刻。

 

如果强势地要求孩子克制和勇敢,会令他原本就焦灼不安的内心,变得更加沉重,仿佛一叶孤立无援的扁舟,更加无法靠岸。

 

倘若父母在鼓励孩子的同时,能不排斥他的脆弱,接受他尚没有那么勇敢的事实,这样反而能让孩子卸下心理负担,收获不期而遇的精彩。

 

记得有一次,女儿幼儿园要求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绘本故事,在联谊会上讲给大家听。回家后,女儿忙不迭地挑选绘本,并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仿佛想到了什么,突然大哭:「我不讲故事了,我害怕,人太多我害怕……」

 

老公见状,忙鼓励她:「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当成在家里讲就行了。」

 

可这些安慰的话丝毫不奏效,女儿依然焦躁大哭,说什么也不敢上台:「我怕忘词,我怕讲不好,我不敢……」

 

当时我特别想说,你要勇敢一点,可我还是忍住了,告诉女儿:「你先尽力准备,如果到时你实在不想讲的话,就到下次再表演吧,好不好?」

 

听完我的话,女儿明显地放松下来,抽泣了一会儿后,凑到我耳边说:「妈妈,谢谢你刚才跟我说的话!」

 

接着,她又认真地准备起来,第二天表现得也不错。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陷入逼着孩子勇敢的撕扯中,而是找到了母女情感共鸣的联结点,满足了她渴望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接纳孩子的脆弱,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会变弱,因着这份爱和理解,会帮助孩子疏解负面情绪,内心也会变得舒展轻盈。




心理学家李雪说:「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因为害怕打针而大声哭闹时,

当孩子因为与同学发生小摩擦而烦闷难过时,

当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战战兢兢时,

当孩子因为取得比赛胜利而欢呼雀跃时,

 

请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积极的回应:「我看见」、「我知道」、「我懂」,而不是去否定、回避、打击他们。

 

因为爱是理解的别名,也是信任的开始。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成长中最信任的人,当他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愿意让我们倾听,当他们需要能量的时候,愿意向我们靠近。

 


- End -


作者:春雨布谷,教育学硕士,心理学爱好者。用温润的笔墨写走心的文字,在育儿路上,愿与你结伴前行。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双11好物狂欢开场!

随手听&图书抄底价6折起,最高满立减200,

会员尊享折上折。

一年就等今天,猛戳下图吧

↓↓↓


长按二维码,关注育儿进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