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释放延迟退休信号,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实上,早在2004年,“延迟退休”的话题就开始被提出,2012年两会以来更是被持续热议。然而尽管人社部多次表示将在中国稳慎推进延迟退休,但具体的方案至今未定。
当前我国退休年龄总体偏低,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不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发展趋势,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
从国际上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
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历史沿革等。
“由于延迟退休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从就业结构上来看,延迟退休有一部分岗位是会影响到年轻人,但这种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而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办法,一年延迟几个月,总体上对就业影响有限,而且这种影响分散到所有行业,因此,对就业不会构成大的冲击,也不会因此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一般人认为,就业是老的不退休,年轻的进不来。实际上,劳动力市场并不是绝对的一对一关系,就像过去退休顶替政策那样,老子退休,儿子顶替。
实际情况是,儿子可能看不上老子干的活。现实中有些行业缺工,相当部分劳动者退而不休。劳动力市场的非顶替关系至少是缺工和劳动者退而不休的部分原因。
另外,更多年轻人就业是进入新兴行业,因此,延退占用的就业岗位并不会绝对地替代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基础养老金的确定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缴费的基数;二是缴费时间长短。从缴费基数来说,延迟退休后,工资上涨的概率大。从缴费时间来说,延迟退休后缴费时间延长,基础养老金数额自然是增加的。
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说,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个人缴存额的多少、月除数(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多少。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曾表示,延迟退休之后,工作年限长了,相应的缴费年限长了,相应的养老保险缴存多了。而同时工资还会上涨。根据“多缴多得长缴长得”原则,虽然职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推迟了,但“实质上养老保险待遇应该是增加的”。
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在制定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制定有关延迟退休政策不宜搞“一刀切”。
应区别对待、分类推进。按照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男职工年满60周岁退休,女职工年满50周岁退休,女干部年满55周岁退休。这三个群体的起点不一样,在调整退休年龄的过程中,调整的速度和幅度也应有所差别,最终达到相应的目标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