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嘉祥锦江中学
展现师生风采,分享教育资源,提供最新资讯,彰显先进理念,放飞自由思想,建设人文校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嘉祥锦江中学

【嘉锦.教研动态】“新形式下的思维对话”  ——记我校初中历史团队说课大赛暨锦江区历史教研活动

嘉祥锦江中学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8-05-10 21:05

正文


“新形式下的思维对话”

——记我校初中历史团队说课大赛暨锦江区历史教研活动

文/张译丹  审稿/刘燕玲


2018年5月4日上午,成都市锦江区初中历史老师齐聚嘉祥,观摩我校初中历史组团队说课大赛。才华横溢的历史组老师就“农村土地改革”这一课题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讲述、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了集体展示,分工有序,创意十足。

土地,会激发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最原始的力量,农村,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儿时回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主持人张译丹老师引用艾青的诗歌拉开比赛大幕。

石杰老师带来的教材解读中提到,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时候,历史组团队大胆整合教材,选取“农村和城市改革”这一课题时,将“农村土地改革”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进行讲解。结合时事,深入挖掘“农村土地改革”的背景,突出改革后人们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七十年代的中国。

谢春林老师用激情昂扬的语言向老师们介绍了嘉祥的学情,孩子们普遍在城市中长大,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对“农村”缺乏切实的生活体验,对父辈祖辈那一代的很多价值观更是难以理解。选择本课题正是希望通过授课,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长辈们的经历,传承“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林娟老师以“今天吃什么?——我的吃货奶奶四十年的困惑”开始讲述,课题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林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充分运用“口述历史”这一形式,以奶奶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了七十年代,触摸真实的历史,林老师的讲述情真意切,激荡人心。课后,老师们随机对上课学生进行采访作为教学反思的依据,学生普遍感觉这节课很有趣,林老师把一个陌生的话题讲得生动形象,学生理解了父辈的农村情结,更为四川人成为农村改革先锋而感动。

教研组长刘燕玲老师最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肯定了历史组的优良传统,集团队力量于一体,在备课和磨课过程中,所有老师全程参与,在思维碰撞中好点子层出不穷,最终呈现了一节“有对话、有思考”的好课,充分体现了“新形式下思维对话”这一主题教研的精神。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辉老师对嘉祥历史组团队给予充分肯定,他表扬了老师们的教学素养高,富于改革和创新精神。课题设计契合学生的认知,案例“近小亲实”,学生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锦江区历史教研员俞敏老师对我们组织这样的区级教研也给予高度赞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嘉祥历史组一直本着历史学“求真与求解”的特质,在课程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主编:嘉祥锦江中学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雷雅洁

本期审稿:吴昌文 李佩玉

【嘉祥锦江中学微信公众号征稿】

欢迎老师、同学们以及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积极向嘉祥锦江中学微信公众号投稿!

征稿内容:

教师投稿可是教育随笔、治班理念、班级故事、文学作品等;

学生投稿个人原创文学作品即可;

家长投稿可是家校沟通、学生成长等。

投稿邮箱:

初中[email protected] 李老师

高中[email protected] 蒋老师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