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eekr旅行
Feekr,最具小众特色的体验。与100多万用户共同发现:小众旅行 | 独特玩乐 | 最美之宿 | 文艺潮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环境  ·  走啊,一起去看看新乡的美景! ·  昨天  
河南环境  ·  走啊,一起去看看新乡的美景! ·  昨天  
今靖江  ·  冰封!靖江这里,变“尔滨”了! ·  昨天  
今靖江  ·  冰封!靖江这里,变“尔滨”了! ·  昨天  
精明常旅客  ·  清远“非洲草原”门票住宿998起!别墅350 ... ·  昨天  
璞缇客精品酒店  ·  国内旗舰费尔蒙将开,朗廷连签3家!更有丽思、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eekr旅行

《二十二》:她们一生想要摆脱“慰安妇”这三个字,最后还是作为标签,打在了葬礼上

Feekr旅行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8-19 22:39

正文

最近观众好像开始变得理性起来,《三生三世》“流量小生+热门IP”的双保险也还是没能拯救原著抄袭的口碑和惨淡的票房。

反而是有着“中国队长”之称的《战狼》,以49亿的惊人票房,强势逆袭了整个8月档。

而本周上映的另一部冷门纪录片《二十二》,一周内实现了“低开高走”,同时也让 “慰安妇” 这个时代感十足的词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线之中。


片名的“22”对应影片拍摄时间的2014年,在中国公开“慰安妇”身份存活下来的22名女性。

而在《二十二》之前,导演郭柯在2012年已经尝试拍摄过一部同题材的纪录短片《三十二》,片名同样源自于此。


《二十二》在拍摄过程中一度遭遇澳洲投资方撤资的危机,原因是对方认为在郭柯的影片中看不到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冲突”。


但公映结果出来,正是郭柯 “不细问痛苦经历,不深究歧视非议,不探讨日军私生子” 的三不原则,让那些说“过度消费战争受害者”的质疑者通通闭上了嘴。


“我不是第一次知道慰安妇

但从来没有好好看过

她们劫难余生后的生活”

“怎么没怕 你怕得来吗

眼泪都不敢流 不敢抬头起来看”


短片《三十二》只记录了一位老人的故事,她叫韦绍兰,是中国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公开身份,且生育有日本血统孩子的“慰安妇”。


1944年,24岁的她和当时只有1岁大的女儿被关进“慰安营”,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非人折磨。


“就是我们这些女子

不知道抓了几十个 没敢数”

天知道为什么灾难会突然降临到这些年轻的女孩头上。在“慰安营”她们没日没夜地被当做工具“使用”。


大部分女孩经过残忍的虐待很快死去,坚强的韦绍兰在一次日军的疏忽中,带着女儿逃出了军营。不久之后,年幼的女儿却还是不幸夭折了。


回到家后,她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在巨大的恐惧和犹豫下,不顾家人的反对,还是坚持留下了这个无辜的生命。


“他不讲这个娃仔不是我的

他讲我们这娃仔淘气,就骂两句”


于是1945年,儿子罗善学出生。即便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韦绍兰夫妇俩从没少过这个“混血儿”的一口口粮。


“三个月的补助金只有90块”

“一直穷 穷得无人比”


战争结束了,没有敌军士兵的欺辱,这一家子的生活也并没有变得好过起来。年纪再轻一些的时候,可以下地挖挖草药,做做农活。现在年纪大了,体力也不好,每个月靠领取少得可怜的补贴过日子。


韦绍兰说她最爱吃白菜,因为白菜便宜。


“从1981年看到现在 都是看牛

这一辈子都是看牛”

而罗善学这个“混血儿”,从小在学校就在同学一口一句“日本人的小孩”的谩骂中长大,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还是因为这个关系,谈了6个姑娘最后都黄了,终生未娶。母子俩相依为命,继续守护这段穷苦的生活。


在《二十二》的预告片里,老人们回忆时的痛苦悲伤,谈起现在生活的满足喜悦,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


老人的儿媳说“其实我婆婆挺幸福的”, 是不是经历巨大的创伤,之后收获的一丁点关爱都能让她们幸福得满溢出来?


那个十二岁

被掳走做“慰安妇”的小男孩

男性慰安者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这是另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蔓延到了阿文的家乡,日本军队大规模将当地百姓送入慰安营,其中更包括了许多年幼的男童。当时的阿文只有十二岁,他作为第三队中唯一一个男童被强行掳走。


▲导演郭柯

一个日本军官笑着往阿文手里塞了一颗巧克力,便推他进了房间。那个晚上,军官用麻绳粗鲁地将阿文绑起,前前后后不知道又来过几个人。


在慰安营中,每个士兵想要寻欢作乐,都要携带一张军队里的票,这张票再由每个慰安者保留。一周统计票券最少的,意味着不受欢迎,往往会被带走“处理”掉。 这张票既是每个慰安者活下来的“救命符”,同样也是他们痛苦的来源。


阿文最多一天,收到将近30张,而最多的慰安者更是拿到过可怕的50多张。


军队里滥交的作风让性病广为流传,但得了病的慰安者只会被快速抛尸荒野,甚至得不到妥善的掩埋。不知道该不该庆幸,军医常常会对阿文施暴,但也害怕自己染病,才让阿文服用各种抗生素,得以活命。


有命活到被集中释放的那一天,无疑是天大的幸运。 而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男孩女孩,哪一个的心不是千疮百孔,他们还会觉得活下来真好吗?


“她们一生都想摆脱的三个字

最后还是作为标签

打在了她们冰冷的葬礼上”

“他晓得鬼子是流氓

但哪个男人会看得起这样的女人”


从慰安营中逃出来,未必就是噩梦的结束。


在中国,依旧有很多把“失节”、“贞操”看得比性命更高的地方。回到原来的村子,铺天盖地而来的不是关心,反而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无休止的责难与羞辱。


“死什么 留这条命在这里好”


微博网友@豆瓣冷血才女分享了一部关于慰安妇的记录文献:


“一个名叫侯二毛的山西少女,被日军强掳到据点充当慰安妇,放回来的时候已经怀了日本兵的孩子。村人要她堕胎,她服了很多堕胎药,都没有反应。家人害怕了,请求让她分娩以后再杀掉孩子。但全村人仍然坚持,“不能让日本鬼的后代来到世上”,于是,十几岁的侯二毛喝下了最后一帖虎狼药,在炕上挣扎惨叫了一整天。第二天,她和胎儿一起死了,死在被她生生捶塌了的土炕上。下葬的时候,村民把四根长钉钉进她的手脚,为了“不让日本鬼作祟”。

直到现在,那个少女和她的疼痛,仍然令我心悸。女人翻滚着捶打土炕的疼痛,四根长钉钉进女人手脚的疼痛。那种痛感也许会伴随我的一生,它不是“都怪日本兵坏”可以解释的,不是。”



“她不是学坏她是被鬼子抓走的

莫骂她”


这些女孩子,在慰安营中凭着对家人的想念和求生的欲望,好不容才活下来。原本以为苦尽甘来,结果回到的家,却是另一个地狱。


韦绍兰3个月后从慰安营中逃回来,丈夫见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还晓得回来啊”,她3个月没哭,这一刻哭了。


该道歉的人还没有道歉,这些女人她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却承受了最沉重的罪恶感。


从32到22再到8

她们穷尽一生等待一个道歉

希望战争不再、道歉不远

在影片上映的2017年8月14日,影片中的老人有的已经悄然离世,这或许是她们遗留在这世上最后的片段,存世的老人仅为 8位 。而当年一共有多少人经历了这场摧毁了一生的灾难呢? 超过20万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