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禾旅读
在这里,有来自海内外父母的用心体验,有易行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每周一期的专家讲座。和孩子一起旅行、阅读、成长,我们一起,终将改变他们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6个英文字母描红纸(word版可下载打印) ·  昨天  
伢儿去哪学  ·  西湖区热门公办小学盘点(四) ·  5 天前  
伢儿去哪学  ·  西湖区热门公办小学盘点(四) ·  5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教育部公布!2025考研人数,再降50万! ·  6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教育部公布!2025考研人数,再降50万!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禾旅读

学区房、好学校,有什么可以替代你?| 青禾旅读

青禾旅读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2-27 12:21

正文

青 禾 旅 读

育儿育己,学以致用

欢迎加入讨论群

请在公众号中回复:入群


每年春天前后,学区房、学区划分的讨论和比较,就又开始了。让孩子进一个好学校,几乎是每个家长都考虑过的问题。


上了好学校,就一切顺畅了吗?今天再看看名校话题的讨论。


相关文章,请见《同是名校天才,保安和物理学家,家庭教育有什么不同?


名校和家长,

是谁成全了谁?


名校和家长,谁成全了谁?


我问一位曾在北京最好和最差中学都任过教的同学: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在哪里?


她沉吟了一下说,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的硬件条件,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差异都不明显。


但是,名校的学生本身的素质就很高、人生态度乐观向上,老师稍稍一点拨就出成绩;而普通学校的学生素质就差很多,家庭背景比较复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怎么努力都是白搭。


这是她在最烂中学转去最佳中学后的感受,当然在两所中学,她都是最佳班主任,但出的成绩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可见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家长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让我想起我在北京两所幼儿园的经历,一所幼儿园是以“爱和自由”理念立园的私立幼儿园,我们暂且称它为“土豆园”,费用较贵,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较高。


一位老师私下里跟我说:“这些孩子的知识太丰富,说的好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不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位老师是幼师毕业,在工作中常常觉得困惑,不知该如何引导孩子。


后来这位教师去了一所主要招收打工子弟和城市贫民子女的郊区幼儿园,我们称它为“地瓜园”。


她跟我说:“这些孩子就笨多了。”这些孩子个个都有红扑扑的脸蛋儿和可爱的笑容,然而在个性独立(当然这所幼儿园更强调服从)和认知方面照前面那所幼儿园差了一大截。




“土豆园”的孩子说起话来都像“小大人”,因为有丰富的口头语言,能更加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一个3岁的女孩,跟我说:“老师,你帮我(给妙脆角)撕一个口呗,撕一个小小口,不然妙脆角就不脆了。”


他们通过亲子阅读和多媒体了解了超越自己生活经验的事:一个5岁的男孩边搭积木边给我讲“神户大地震”,不但详尽介绍了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还用积木给我演示了一下地震发生时的情境。


他们在阅读和玩耍上专注的时间更长,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情绪的认知和掌控更好,比如能精确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提出解决方法。


当然这所幼儿园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处在同一水平,也有不少孩子有自己的问题,但总体对比,两所幼儿园还真是相差不少。


跟“土豆园”的家长座谈,发现他们都会刻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理能力、注重亲子阅读,关心孩子的在园表现,比如详细地询问孩子和小朋友相处和自理方面的情况,尊重孩子的意见。可见孩子表现的背后,是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水平。


多年前,一位好友受邀到一位大老板家里去当家教,这对夫妻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在上初中,最小的在上小学三年级,个个拖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表现远远低于自己同龄人的水平。


这位爸爸曾经慷慨地扬言,哪位老师能把自己的一个孩子送进清华大学,就在清华园附近买一栋楼送给他(海淀区,值多少钱,算算)。


这位父亲从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不知如何跟孩子相处:孩子书包里的零花钱永远是一沓一沓的,孩子们却用钱来收买朋友;他花钱给孩子请最好的家教老师,上最有名的名校,但改变不了孩子成绩倒数的事实。


这位父亲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这位父亲不知道其实他没有发挥作为父亲最主要的功用。


家长的功用是什么?


大概没有一位家长会否认,自己应该指引孩子踏实正直地做人、积极进取。但实际落实的情况怎么样呢?


在每一天中,你有多少时间陪孩子一起度过呢?


你陪伴孩子的效果如何,孩子喜欢和你在一起吗?


你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吗?


各式各样的父母成长课程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你能做到吗?


你有问过自己,除了缺乏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知识之外,是什么使你读不懂你的孩子吗?

 

在我是一个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我总想将来我要做一个“好”的妈妈、“好”的老师。而当我兼具这两个身份之后,我发现我还是没能让女儿和学生满意,因为想重新体会童心,太难了。


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计划、时间压力、“不这样就会那样”的强迫观念,罕有时间和精力蹲下来,倾听女儿的心声。


或者不敢倾听女儿的心声,听了,如果做不到怎么办?


她说妈妈我想和你玩,可是我累得只想睡觉;

她说妈妈我想有好多朋友,我告诉她说要谦让友爱才能交到朋友;

她说我现在就想吃巧克力和棒棒糖,我说你要再长大一点……


这些事情平凡而琐碎,却决定了当他长大一些以后还愿不愿意听你的话、受你的引导。只有这个关系亲密而巩固,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才不会白费,比如上名校、买学区房。




和青禾聊天,她提到自己认识的一位中学生,中考成绩突出,上了北京重点高中的实验班。这个女孩很出色,小学初中都是家门口的普通学校,也从来没有上过奥数班,但她在哪儿都是最好的,包括数学。


在喧哗的课间,这位女孩可以淡定地拿出课本写作业,写完作业以后,她和别的孩子一起欢乐地打闹。


他们家是爸爸主管孩子的学习。这位爸爸,从来没有缺席过孩子生长的任何阶段,对每一个阶段自家孩子的特点如数家珍,对孩子的薄弱之处了如指掌。


简单说来就是,他对自己的女儿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特点,十分了解;因而,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他知道怎么扶持和引导,也知道什么时候放手,给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间。


这让我想起了母校的一位教授,他女儿是我省的高考文科状元。


上课时我们采访他怎么培养的。他说他年轻时有段时间不得志,没有实际的工作可做,每天在家带孩子,所以他女儿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特别好,上学以后从来不用人操心。


他还据此指出学前教育极其重要,我们学前教育系的同学将来都大有可为。


这让我想起郑渊洁,他的儿子小学退学以后,他以皮皮鲁为主人公编写了全部的中学教材自己在家教孩子。


这几位爸爸的做法未必我们未必能效仿,但是在忙着给孩子送名校、进补课班的同时,能否提醒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放弃父母陪伴和引导的职责而本末倒置呢?


河合准雄在《孩子与恶》一书中写道:


富裕起来以后,日本人拥有了以前从没有过的方便和舒适,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


然而,为了维持这种状况,需要持续努力地工作,心思都花在了怎么挣钱上。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甚至很难悠闲地跟家里人一起吃吃饭。

其次,为了息事宁人,经常会用金钱去解决需要花心思对待的问题。比如说,老是没有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聊天啊、玩啊,为了弥补这些亏欠,给孩子买很多不必要的零食、玩具,或者给孩子买一些很贵重的东西。

从表面来看,这种状况好像是爱孩子爱得过分了―样,其实孩子根本没有感受到爱。


还有人说不要太娇惯孩子,其实既没有“娇”更没有“爱”,只不过用物质把孩子埋起来而已。


是不是有点像也在说我们自己?


在我们全力打拼、为孩子购置学区房、想尽办法进名校的同时,想想这些提醒吧。


•END•


专栏作者

冰 冰

80后,3岁女孩的妈妈,学前教育硕士,儿童世界的好奇观察者,临阵逃脱的幼儿教师和不断反省的妈妈:“一粒沙里看世界,得到的印象不可谓不偏颇。然而正如王小波所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明白些有趣的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若能如我所愿,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我为此而读书、观察、思考和写作,写这微观世界。“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如属机构或其他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青禾旅读微信号联系。

关于情商、心理、成长,

▼更多文章,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