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斜眼看屈原的:众人独醉你独醒,世人皆浊你独清,就你能啊?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你倒好,宁死不弯弯,跳江成全自身名节,有病啊?
对屈原了解多少?一个半吊子读书人掌握的也就是语文、历史课本上那点介绍,做不到像范增先生那样对屈子文章倒背如流,什么《离骚》、《天问》、《九歌》全部没有认真读过一遍,只言片语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时常引用。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屈原的崇敬和神往,他是读书人,是书生意气的楷模。
在有些人眼里,书生是和酸秀才、书呆子甚至废物点心联系在一起的,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之言都是恶心读书人的。古代传奇志怪言情类小说中,书生秀才也是小姐佳人狐狸鬼仙救助对象。仿佛除了反酸掉书袋子,书生基本没有什么卵用。
中国人就是这样,天生地认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却偏偏看不上书生秀才。骨子里崇拜金钱,却偏偏拼命贬低商人,说什么无奸不商。大概是自己没有、做不到,就拼命贬低拥有的、做的到的人。毕竟,做到腹有诗书宁死不弯弯的人太少了。
但是,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延续,却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书生意气。否则,也就只剩下蝇营狗苟鸡鸣狗盗,只剩下有奶就是娘认贼作父,只剩下尔虞我诈恃强凌弱了。那么,哪些元素构成了书生意气呢?
志向高远。如此,则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会因一己之利舍弃家国情怀。
品行高洁。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所不为皆以道、义为标准和出发点,绝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绝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容不得以半点瑕疵玷污自身。青衣素袍内必然是一颗高贵洁净的心。
书香四溢。从屈原到陶渊明,到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陆秀夫……哪一位不是满腹诗书,不是才华横溢?
底线巍然。他们不会和稀泥,不会捣浆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他们心里有明确的界限。五斗米算不了什么,金银珠宝算不了什么,醇酒美人也不会动摇那颗高贵的心。
宁折不弯,宁死不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此,屈原跳了江。方孝孺说:诛我十族又如何?
书读到狗肚子里的,是绝对不会有这些品质的。曾抄录下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的一副对联:“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201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