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3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盖浇饭大变“能量碗”,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8-14 11:57

正文

注意力经济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哪怕目光在手机屏幕上的短暂停留,都自带商业价值。

大家都知道“好标题”的重要性,但没想到起名已经卷到外卖菜名上。

几天前,一则名为“盖浇饭来了上海也得叫能量碗”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在中国最city的city——上海。


打开外卖平台,菜名已经疯成了你不认识的样子。

西红柿鸡蛋,尖椒肉丝盖浇饭,统一改名成了某某能量碗。


大家开始热议,这样的精致化起名是不是有些过了?

把盖浇饭换个名字就能更健康更贵吗?


外卖起名有多精致


不知道从 什么时候开始,市面上开始流行外卖精致化起名的风潮。


即便再普通的家常饭都能拥有精致别名。


于是,就有了:湘式风情绿椒烩猪脊能量碗(辣椒炒肉盖饭)、和风豆腐能量碗(麻婆豆腐盖饭)的叫法。



这样的起名方式倒也符合逻辑。


“你就说有没有能量有没有碗吧?”


受此影响,网友们开始举一反三:天津煎饼改称津门可丽饼,早市卖的油饼叫做葱香贝果。

有的商家把超长的定语描述加入菜名。


豆浆可以是豆乳风情轻发酵风味蛋白质特饮,糖醋里脊摇身一变成了法式枫糖软炸里脊。



当然,精致的名字会带来更高价格。


有时候,找个简洁、返璞归真的外卖反而成为一种奢侈。



菜名的精致化,能量碗登上热搜戳破了精致化的泡泡。


曾几何时,精致餐食也曾大行其道。


细白的餐巾、精巧的点心,空气中咖啡和红茶氤氲,仿佛让人一下完成了阶级跃迁。

后来,随着这些食物越来越常见,光环也逐渐褪去。

这并不是人们对于精致生活的首次调侃,早在去年大家就在网上表达自己本地食物的喜爱:

“东北法式舒芙蕾,一位东北公主正在早点摊前等下午茶。”


类似的现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之前流行过的网络流行梗“沪签”。

年轻人用一系列流行词的堆叠来反讽当下对于精致生活方式过于推崇的风气,比如“今天gap day,享受一顿brunch,晚上跟crush去bistro小酌一杯,顺利拿下沪签”。



此外,还衍生出了各种“城市签”,如拿“广签”要喝凉茶、“深签”是穿拖鞋买猪脚饭等。

人们通过对精致生活方式的重新演绎,让生活更接地气。


真健康还是假健康


仔细观察,这些年的外卖除了起名变得精致,也变得更健康。


吃外卖不仅仅是为了饱 腹,更重要的是享受美食的体验和品质健康的生活。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外卖平台消费者认为外卖行业需改进的方面中,69.39%消费者认为食品的健康程度需要改进。


于是更多主打轻食、低卡、轻负担的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精致的果蔬摆盘,一点碳水主食都不敢点,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健康感。



人们的消费习惯因为互联网上的营销故事发生改变,花式健康化营销成了商家的主要方向。


然而平台售卖的健康餐标准参差不齐,大米饭换成杂粮,放几根十字花科的蔬菜,溏心鸡蛋一切为二,加一些热量未知的酱汁……


随着这些健康餐食变得越发常见,也逐渐开始对精致餐食祛魅。


时至今日,精致化食物似乎不再那么吸引人。


人们开始发觉价格不菲的Omakase不一定就好吃、主打健康的酸奶碗吃着有点噎、Bistro分量太少……


几经折腾,年轻消费者变成了下面这个最近流行的表情包。



眼看着今天社交媒体中构建的精致生活方式一个个分崩离析, 用精致卖出高溢价变得更加困难,自嘲后对待食物的态度变化也发生转变。


更多人顿悟:只换了名字能量碗没比盖浇饭营养多少。


不谈数量就去算卡路里是不符合科学。


随后,东北轻食、沙县轻食轮番出现。


“一方碳水养一方人”的说法受到大家的推崇。



单靠起名,唬不住人了


健康和精致餐食的确是人们的倾向,但浮于表面的精致很难唬人了。


人们 开始质疑这些饭店他们学到了精致餐食的概念,却没学到核心,换了更精致的名字,但感觉品质变化不大。


的确,越来越多的中式快餐都给自己加上了粗粮的选项,低卡低油盐。


但真实情况是:任何一碗食物,似乎都能被称作是能量碗。


人们对精致生活方式的逐渐祛魅,从仰视逐渐变为平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