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安万名农民工把工厂搬回家
记者 王淑宜 潘树涛
“我们手里拿着一大把订单,做出来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5月19日,还没走进正安县正兴鞋面加工厂厂门,先听见厂长宋晓伊的声音。30年前,正安“三百娘子军出山”,宋晓伊就是其中一员。去年,她带着在外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回乡办厂,演绎了一曲“凤还巢”。
1987年,正安县从当时实际出发,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鼓励农民从田间走进车间。县里组织298名女青年,在劳动部门三名干部带领下前往广东务工,开创全国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先例,被誉为“三百娘子军出山”。三十年间,全县65万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超过23万,成为全国典型。
如今,县里“筑巢引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找到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金钥匙”。目前,全县返乡创业农民工已有1.3万多人,创办了7600余个经济实体,涉及加工制造、食品生产、养殖种植、商超百货等多个行业,实现产值25亿元,带动就业4万多人。其中,“国际吉他园”就是正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领头雁”。
“正安·国际吉他园”位于该县安场镇。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园区已经有26家企业进驻投产,2016年生产吉他300万把,产值30亿元,创税90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吉他制造之乡”。
正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劲松说,4年前,县委、县政府到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摸底调研,发现有3万名以上的正安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从事吉他产业,其中有行业老板,有中坚技术人员,更有一线生产工人。正因为有这样丰富的专业人力资源,使得正安锁定了吉他生产这项产业。
遵义神曲乐器制造公司总经理郑传玖是“国际吉他园”第一个“吃螃蟹”的返乡创业者。他的公司既代工生产世界知名品牌依班纳吉他、塔吉玛吉他,也打造自有品牌,现有400名工人,年产吉他50万把。
上世纪90年代中叶,郑传玖从正安前往广州打工,在经历了两次转厂后,成为一家乐器制造厂的工人。木工、喷漆、打磨……凭着扎实肯干和刻苦专研,他很快掌握了各个生产流程的技术,成为厂里的骨干,先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接着当上了厂长。后来,他和几个老乡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吉他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2013年,响应正安县委、县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郑传玖将生产线从广州搬回了正安。他的带头尝试,引来众多同在吉他行业打拼的正安老乡效仿,纷纷返乡创业。
正安县县长吴起介绍,县里从厂房租金、税收、财政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吉他产业。园区厂房严格按标准建设,企业可以直接“拎包入驻”。同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进厂务工,把吉他产业做成产业扶贫的样板。目前,正安吉他企业中有近一半的老板是返乡创业人士,90%以上的技术工人和一线员工均为本地返乡农民工。
目前,“正安·国际吉他园”90%的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0个国家和地区,可谓“虽处黔山大地,大做国际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