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蓝字免费关注!每天更新!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文本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古典音樂”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贝多芬《降E大调七重奏》Op.20
不断前进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著 傅雷撰文,往期贝多芬:1、战斗的贝多芬丨斗争,就是他的人生主题!2、贝多芬的性格给作品带来什么影响? 3、傅雷译《贝多芬传》 摘抄丨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4、三部《命运》交响曲,三种生活态度丨聆听贝多芬、柴可夫斯基、马勒的《第五交响曲》;5、纱良·奥特谈贝多芬两首C大调奏鸣曲;6、贝多芬与巴赫音乐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丨自贝多芬以降,音乐开始渗入了世俗的情感,在此之前这份情感是被克制的、隐瞒的与藏匿着的;7、巴伦博伊姆谈贝多芬丨“斗争之后是新秩序的产生”?8、丰子恺论贝多芬的三种面相丨英雄的、狂徒的与苦恼的!9、古尔德说:贝多芬这两部作品从头到尾“都令我不快!”丨《威灵顿的胜利》与《斯蒂芬国王》序曲;10、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九十周年丨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11、准备刷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来学习下如何聆听吧!
大家一看到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这个大名,在世的所有人不会因为行业的跨度而对他感到陌生。因为他是领导和跨越古典到浪漫派阶段的乐圣。再次,不会有人会对这个定义而产生怀疑。而他,样貌并不出众,家庭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但是贝多芬却是德国及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成就在我看来就是努力、追求、克服与创新。
一个伟人后面都会有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贝多芬的后面就是他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位不近人情,对贝多芬要求过于苛刻,甚至常常使用暴力的一位父亲。贝多芬很小就和他学习钢琴。贝多芬8岁时在科隆登台,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钢琴首演。在13岁成为了教堂管风琴师。贝多芬一生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的督促和严格要求。
贝多芬并不是音乐的宠儿,因为那个年代上帝给予莫扎特的音乐天赋是无人能及的。对于贝多芬而言,莫扎特也是自己心中的膜拜者。不幸的是他多次去维也纳拜访莫扎特都因种种原因没有见到这位音乐神童。这不仅仅让贝多芬非常难过,也使贝多芬在他的前期作品中运用了很多莫扎特的写作手法,纯属个人崇拜的方式写作。在1789年贝多芬就读波恩大学学习政治和哲学,在这里他了解到了当时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贝多芬大胆地创作出有解放政治囚徒情节的作品《费德里奥》,后来也创新出与政治接壤的两部清唱剧:《约瑟夫二世清唱剧》和《利奥波德二世清唱剧》,这两部颇有大家风范的神作都没有得到公演的机会。但恰恰是这两部清唱剧让贝多芬迈进了真正的音乐圣殿维也纳。
在一代宗师海顿的教导下,贝多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再次努力追求自己的音乐形式,打破音乐传统的贵族特权,让更多的大众见证他音乐的才华。《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和《降E大调管乐七重奏》(Op.20)被普遍认为是带有维也纳风格的作品,这也是贝多芬向维也纳第一次展示自己,也是人生中的第二次重要的演出。1796年后,正是贝多芬的作品得到欧洲大赞认可的时期,上帝和一个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贝多芬从小的耳疾开始恶化,到1802年证实已患耳硬化症。一个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没有了最重要武器,这是什么样的遭遇大家可想而知。而贝多芬运用大小不同的助听装置继续为后人留下他的音乐足迹。在后期作品中体现了他的悲观、焦急与忧伤。虽然耳疾愈加严重,但他对音乐的执着,克服所有客观的不利条件,运用自己扎实先进的理论知识,音乐的实践经验,支撑了他失聪后所有的音乐作品的创作。
贝多芬,也许他天生背负着一种对世人模糊不清的使命,用音乐读写人生,永不屈服,不断前进!
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
附录:贝多芬这首七重奏(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圆号、低音管而作,降E大调,Op.20)作于1796—1800年,1800年在维也纳布尔克厅首演。这首早期作品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手法写成,风格类似嬉游曲。乐章此曲呈献给奥地利皇帝弗兰兹二世的第二位皇后玛丽亚•泰丽莎,共6个乐章:
慢板—灿烂的快板。序奏为小提琴主导演奏的慢板,主部快板的多层次反复构成非常缜密。
如歌似的慢板,自由的奏鸣曲式,旋律非常优美。
小步舞曲速度。
主题变化多端,行板,主题以行板演奏,第一变奏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第二变奏合奏,以突出小提琴的精致表达,第三变奏由低音管和单簧管自由赋格对话开始,第四变奏先由圆号、后由单簧管和低音管,其间小提琴、中提琴拉主题变奏,用三连音符的细腻断奏以连缀,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拨奏,第五变奏由弦乐开始,发展成合奏。
谐谑曲,活泼而很快的快板,中段大提琴沉静地表达,充满对比的妙趣。
进行曲风格的流畅行板—急板,发展部结尾有小提琴的华彩乐段。
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