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主题多媒体艺术展
//
2019.8.10-2019.10.13
上海chi K11美术馆
埋藏在基因深处的向往
听从内心最原始的召唤
往下走,去到更深处的海洋
回到被水包围的怀抱
回到生命最开始的地方
逃离钢筋森林,纵跃幽谧海洋
1100平米深蓝世界,海洋主题多媒体展
20多位国际前沿艺术家、海洋摄影师
共同呈现
展览围绕“海的轮廓”主题,打破单一真实影像记录形式,利用更多媒介表现海洋的丰富性。展厅布置遵循人类感官天性,从视觉出发,进而融合听觉、触觉,最终回到视觉窗口,完成整个观展过程。
参展艺术家们的作品涉及艺术装置、沉浸式影音及互动装置、幻彩景观和全CG艺术电影装置等,表现主题包括被大海解构的人类消费物,虚拟的海平面坠入过程,数字化海浪和潮汐的变化等等,将对于海洋的想象和情绪认知以数字化和装置的形式进行诠释和解读。
《深蓝·万花筒系列》(刘真辰),8000mm*2900mm,亚克力灯箱,UV喷绘,不锈钢,LED等,变压器等,2019
曾经在巴黎市政厅前广场展出过大型装置作品《冰碑》的旅法艺术家刘真辰,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了海洋主题艺术装置-
《深蓝·万花筒系列》
。
这个由300块灯箱组合而成的万花筒好似人类消费物,被大海解构重组,仿佛在海底形成一幅绚丽的图画,又反映着人类对于海洋的侵入。
《 visioning/versioning I 》(施政),沉浸式声⾳影像装置,尺寸可变,2019
驻留芝加哥的新锐多媒体艺术家施政,则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了他的全新系列,沉浸式声音和影像装置
《 visioning/versioning I 》
。
施政虚构了一个不断下沉的海底景观,试图在缓慢的“垂直时间”中,通过声音与影像创造一种纯粹的感知体验。
《Volumes》(Maxim Zhestkov),沉浸式多媒体投影装置,尺寸可变,2018
在深蓝之下成千上万的生物中,有一种玻璃乌贼,它的外套膜看起来就像人们跳波尔卡时穿着的舞裙,上面漂亮的圆斑点让这种玻璃乌贼看起来有点像卡通片里的形象,也为这静谧的深海环境平添了一点亮色。
《Volumes》
是由来自俄罗斯的动态图像艺术家Maxim Zhestkov,以乌贼为灵感,为本次展览发起的一件有关自然、物理、艺术和爱情的全CG实验性艺术电影装置。影片通过压力和自然力支配20亿个粒子运动,来表达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探索情感与自然规律的并置。
展览中还包括来自米兰艺术设计二人组Carnovsky的幻彩景观、中国艺术家高入云的抽象壁画作品以及中国设计师钱苘茼的装置空间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均以海洋为主题,艺术家将各自对于海洋的理解和想象用不同形式加以表现,勾勒出神秘海洋的感知轮廓。相信观众体验过这些艺术作品后,也将会找到自己心中“海的轮廓”,并且答案迥异。
在这个空间,8位来自不同国家和身份的水下摄影师和潜水员用不同方式记录了他们与海洋的接触。
无论是水下冰山,海底巨物,或者是海底绚丽生物和壮观鱼群,甚至只是对大海的凝望,这些从不同海域捕捉到的海洋影像,反映出人类与海洋之间充满矛盾又相互和谐的关系。
Greenland Ice格陵兰之冰(Alexander Benedik),影像作品,2019
Under the Jungle丛林之下(平凡),影像作品,2018
除了真实影像空间,整个展览空间中皆分布着来自全球摄影师的海底摄影作品。
鲨之舞(平凡),摄影作品,600mm*400mm,2017
深海的花园,健康的软珊瑚(吴永森),摄影作品,800mm*600mm,2018
船蛸(蔡送达),摄影作品,600mm*400mm,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