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火石创造  ·  10月生物医药产业融资榜:69家企业获投,江 ... ·  21 小时前  
丁香园  ·  登上 Nature ... ·  3 天前  
丁香园  ·  患者胸痛 1 ... ·  6 天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超声引导麻醉中神经刺激:不可或缺的辅助还是应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康复专家怒斥:没有康复条件就别给患者开刀!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20 21:13

正文

我国康复医护人员和治疗师的缺口,达几十万。


作者 | 燕小六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最近,康复专家蔡斌的一个朋友圈吐槽引发关注——


图片说明:ACL重建即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


原来,蔡斌接诊了一位ACL重建患者。后者被手术医生将腿“硬掰至120度”,导致腿部肿胀无法屈伸。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一位主张“无痛康复”的医生,蔡斌忍不住直言:康复是开展关节镜手术的必备条件之一,医院没这条件就别给患者开刀!


类似上述这位女患者的情况,蔡斌在工作中接触很多——


许多膝关节粘连或僵硬的患者,曾四处求医,尝试过很多硬掰的康复方法。据这些人介绍,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患者都是满头大汗——医生是用力抱大腿、累的,患者是痛不欲生、憋的。有人戏虐,掰腿之痛和生孩子有一拼。



即使痛得呼爹喊娘,仍有不少人视之为“康复必经之路”。



但,掰腿真是恢复下肢关节功能的“神助攻”吗?蔡斌并不认可。


他解释,关节术后长时间不动或活动度不够,关节内滑膜和其他软组织会因为疤痕生成,而出现粘连。“掰腿”的目的是希望松动、牵拉关节,解除关节粘连、活动度受限等。虽然有一些轻度粘连患者通过掰腿恢复了活动度,但更多人经过反复暴力掰腿后,出现关节持续肿胀、疼痛。新的肿胀会成为再次粘连的原因,导致屈伸不能、痛苦不堪。


“就如驼背,用两个门板能压平吗?”蔡斌反问。


图片说明:粘连松解术中取出的关节内瘢痕标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康复医学发展严重滞后!


关于康复误区,绝不独此“掰腿”。蔡斌曾是一名骨科大夫,来九院后才专职干康复,一转眼已经十年。“这十年之间,我经常会参加骨科和康复科的一些会议。我常常在想,正确康复在中国实行,为什么就那么困难?”


或许因为中国康复医学发展滞后,因为临床医生“信不过”康复治疗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运动治疗中心副治疗师长、主管康复治疗师苑杰华认为,主要体现在3方面:


第一,康复专业人员“奇缺”。


中国康复医学会最“新”的一次全国调查,完成于2009年。当时数据显示,全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4万人,平均1人/10万人口。而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国康复治疗师的数量平均为60人/10万人口。按国际标准的每10万人口拥有8名康复治疗师估算,我国康复医护人员和治疗师的缺口,达几十万


除了供需极不平衡,我国康复治疗师多是转岗而来,较少经过系统化培训,也鲜有参与临床医生的工作。“若参考国外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和设置,康复治疗师应该是一群人,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但在中国,没有专业划分。”苑杰华解释,由此导致一对矛盾。一方面,医生不放心把病人交给康复治疗师,觉得去了也好不了。另一方面,康复治疗师觉得临床医生都处理不了,自己也没办法。


蔡斌介绍,目前很多医院康复科主要接收的是神经康复患者。若再去发展骨科或围手术期康复,势必要培养专门的人才。但由于骨科康复才起步,若将骨科术后康复和神经损伤康复一对比,付出与回报有很大差距。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第二,康复手段太单一。


除了骨科疾病,康复医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运动损伤等领域,都大有作为。


但据《四川省康复医学学科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显示,四川省内受访的266所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医医院康复科和康复医院中,前五位开设的康复专业技术,分别为针灸推拿室(97.70)、物理治疗室(87.31%)、疼痛康复(80.84%)、肌肉骨骼康复(78.16%)、神经康复(71.65%)。该文指出,从调查数据看,四川省康复治疗手段单一,早期康复介入不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主任沈彬教授介绍,欧美国家的骨科术后康复有两部分:1.物理疗法(功能锻炼、冰敷、热疗等);2.作业疗法(模拟生活、工作场景,帮助患者回归家庭社会的训练)。“我在国外参访时,发现其康复机构有社区生活场景,患者可以在淋浴房模拟洗澡,在客厅训练坐下读报等动作。这些都是作业治疗的内容。但我国目前的康复仍主要聚焦在物理疗法层面。”


“我在国外参观时,发现其康复机构有社区生活场景,患者可以在淋浴房模拟洗澡,在客厅训练坐下读报等动作。这些都是作业治疗的内容。但我国的康复主要聚焦在物理治疗层面。”


第三,运营系统和内部机制不完善。


在欧美国家,手术后都会有对应的机构衔接康复,或是社区或是专业康复机构。此外,国外医疗保险将康复视为治疗的重要一环,纳入相关费用。如果该康复时,医生不转介,或患者不配合,医疗保险可以拒绝对医生及患者进行赔付。


中国尚没有足量的社区或康复机构承接,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术转康复流程,更没有将康复纳入医保。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参与康复的动力都较低。


外科医护兼职“康复”不能持久


专业康复医生和机构少,怎么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近年来一直提倡“骨科加速康复”理念。手术当天,主刀医师团队和护理人员就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除了定期的门诊随访,还有专人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持续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关注患者后续功能康复情况。


但在医学界传媒的简单调查中,主刀医生和护士主导康复,不是一个广泛适用的解决方案。



苑杰华也表达了这方面的顾虑。他认为,骨外科医生主导康复的好处是:


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情况疾病发生发展状况、病理生理特征,不会发生根本性错误;

2.患者信任度高,配合度也会提升;

3.康复可以在手术之后第一时间紧接着手术开展,效果较理想。


“问题是,康复耗时耗力。比如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康复,肌肉力量该怎么训练该怎么曲腿,每次做几组;正确的体位体感是什么,错误的又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做关节屈伸训练;不同阶段的康复目标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有专人示范、指导、监督、规划。有时,完成一套康复动作,需要40-50分钟。骨外科医生很难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苑杰华强调。


蔡斌和沈彬都表示,骨科和康复科最好的合作模式,关键在于有一个专职康复人员进驻骨科病区。这名康复人员对手术医生的特点非常了解,交流起来能达到完全无障碍。在华西医院和上海九院,这一模式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之中。“九院的康复科有6个人,长期跟骨科医生一起查房,参加骨科的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骨科开会时,还要康复科的代表发言。”


康复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认知提升、治疗需求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一系列的利好消息,使得一些求职网站开始将康复治疗师,列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20大职业之一”。


但国内限于专业康复人员的缺失,不得不采取一些退而求其次的措施,这种情况何时能改善呢?



资料来源:

http://www.cqvip.com/QK/95037X/201511/666921522.html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huangtaodr_1852608914.htm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