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
坚持每天早上第一时间读杜课,已经两年多了。今天第一次答完7道题。
答:
1、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成长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要忽视社会环境,个人自我的“救赎”。
2、生在不幸原生家庭的孩子,在社会中有可能会迷失自我。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着一个人,但是并不一定会影响人一生。
3、理想的家庭关系是共生共荣,平等有序,爱意盎然。
4、握手言欢与不平则鸣需要借助亲情力量学会包容、沟通和理解。
5、“原谅他人就是放过自己”与“原谅他人就是自己的辜负”的理解,这是个体的认知问题。
禅师会说舍得与放下,大侠会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6、父母的不妥做法,子女可以引导,不能训斥。父母几十年的思维定势不会一朝一夕改变。
7、新时代赋予家和万事兴的涵义更广,每个个体的“心房”里都住着一个“家”,你心中开阔,爱心“泛滥”……一切都会和谐。
@江婉
有多少理想的原生家庭?学会包容不完美大概更是主修课。
@君影
在中国语境下谈“原生家庭”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整个社会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原生家庭”。个人所受到的压力并非单纯来自家庭内部,而是来自工作生活的环境(那是一个放大的原生家庭的复制品)。
当然,谈论“原生家庭”,意味着部分跳出了生活的平面,以立体和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自身的生活(虽然也免不了有不少人云亦云的部分)。
家庭剧中的矛盾常常讨巧地放在超脱与回归之间,现实中也一样,一方面渴求个体的独立,一方面渴求家庭的温暖,结果两者都不配得到。
一个人可以做到完全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吗?作为一段历史,自然不能逃避,只是个人的眼界越宽,胸怀越大,原生家庭所占的比重越小而已。
能够着眼头顶那片星空的时候,所谓的原生家庭不过是广袤宇宙里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
@果明
要感谢原生家庭,我们精神上最初的快乐和痛苦,或许大部分都来源于她。
这可以也足以,让我们去学会认真思考和成长,以实现独立的精神、拥有解读和重构关系的能力。
@北
原生家庭的确会深刻影响人,想要挣脱很困难,但或许我们能够做到。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敏感、自卑、患得患失,都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男朋友的包容养好的。
从得到一点东西就惶恐,到大大方方地表达爱、接受爱,中间沟壑,大概也只有自己清楚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依旧很爱我的原生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并不是他们的错。
@未命名
自从“原生家庭”这个名词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我认为很多人都开始把自己的“得不到”甩锅给“原生家庭”,而不是好好地自我反省。
与其一味地去追究“原生家庭”,不如做多点尝试、努力去探索如何发展自己独立的个体。方法总比困难多。
@刘
1、原生家庭可能只是在小时候带来影响,仅仅是一部分潜意识的东西。但更多的都是来源于接触社会接触人群接触各种媒介所带来的影响。要说决定也是自己的本我决定了自己的一生。
2、我认为可以更好地生活,不需要把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不幸还有阴影完全影响到自己的社会生活,如果是那种完全不把子女当人看的家庭还是全力挣脱吧。
3.我理想的家庭关系:首先是父母都因为爱在一起,然后在双方都有意愿且非常期待孩子的到来,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最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持相对的隐私空间。
4、和解和抗争,和解是建立在自己内心是真的释怀了。
5、两点我都赞同,原谅是选择放过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那个怨恨,会让人活得更轻松快乐一些。但有些事情总是过不去的坎,那么选择不原谅更能让自己舒服开心,就肯定是选择不原谅。
6、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我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以父母能接受的方式或者说法或者举例去沟通。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去吵架。
7、“家和万事兴”,当下社会认为父母为子女好,子女孝顺父母,家庭美满。
@刘小刘
后来我知道“原生家庭”的不幸福会给孩子带来那么多的消极影响。
我比较幸运吧,满足于母亲给的慈爱,珍惜并努力改变不好的现状;从小学到大学期间一直有一两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倾倒了来自家庭的“垃圾情绪”;大学后遇见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被大家的努力和自信感染着,继续努力与现实抗争并努力改变家庭;后来遇见了爱情,喜忧共担。
虽然,我知道一切不会那么轻易,不会像三十来集电视剧那样一步步最终和解和团圆,但我把它当成生活的真相,有人对你好,也会有人不把你当回事,有阳光同时也就有阴影。
冷静宽容地认清现实,无情也罢残酷也罢,那都是过去了,毕竟,我们已经长大,长大后我们有很多选择,可以给自己快乐,给身边的人快乐,不是吗?
@黄药师
庆幸生在一个男女平等的家庭,庆幸遇到明事理爱孩子的父母,感恩!
@。。。
人是没办法选择出生,所以有些东西确实可能会是影响终生的。但人的一生是漫长的,除了原生家庭,我们还有周围的亲朋好友,有学校师长,有同学伙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通过接受教育努力学习,我们都会走向各种不同的未来,所以成长就是一次次的蜕变,一边接受,一边去改变,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感恩帮助你的人,帮助你可以帮助的人,协同进步。
@素昧平生
凡事不是绝对的,虽然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在我们这个几千年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里,女孩一出生就不受待见,要承受更多的轻视,冷漠,但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原有的一些观念意识都在改变,女性无论在就业、婚姻还是其他一些方面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性别歧视的因素在里面,但纵向看,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参与意识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女性对此深有体会。 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性别,但可以选择奋斗还是堕落,关键还是自己是否有一颗不流于世俗狭隘观念的心,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