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吉安发布
权威发布,传递政声,畅达民意,温暖民生。红色摇篮,山水吉安——吉安发布伴您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汇易咨询  ·  JCI观察:近期影响美豆走势的五方面市场因素 ·  20 小时前  
BCG波士顿咨询  ·  新年扬帆再出发,携手逐梦同奋进 ·  2 天前  
一起神回复  ·  求求你,别再往眼球上滴眼药水了! ·  4 天前  
一起神回复  ·  求求你,别再往眼球上滴眼药水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吉安发布

鲤鱼灯舞里的非遗年俗

吉安发布  · 公众号  ·  · 2025-02-04 12:00

正文


鲤鱼灯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灯时表演者穿着统一,用脚尖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热烈。


作者 | 康美权

题图 | 固江 鱼灯


“鲤鱼仔就要来啦,快准备鞭炮和红包,快快快!”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元宵,吉安县固江镇的大人小孩每晚都在热切地盼望鲤鱼灯来自己家拜年庆贺,年年如此。
鲤鱼灯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既有灯的韵味,又有舞的风姿,舞起来场面十分热烈。这种民间灯彩舞蹈再现了鱼群和谐团结、昂扬拼搏的精神,也表达着人们期望来年风调雨顺、鱼虾满舱、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热热闹闹的鲤鱼灯舞,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

鲤鱼灯舞表演。

节庆让鲤鱼“游”起来

自古以来,鲤鱼灯舞就是吉安县一项重要的节庆活动。每年除夕至元宵期间的夜晚,鲤鱼灯队伍就在村落里穿行起来。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在一阵喜庆的唢呐、锣鼓声中,村民们手持鲤鱼造型的灯笼“游”向舞台,灵动中充满了喜庆。
表演时,舞灯人一般穿汉民族的传统对襟服装,扎头巾、绑腿、系腰带等,表演起来极具美感和喜庆色彩。表演中,舞者手中所持的灯腹亮起灯光的鲤鱼灯忽而“积塔”,忽而“团龙”,忽而来回游动,忽而上下翻滚,忽而鱼跃虾腾,反反复复交叉进行,构成了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在鲤鱼灯的表演中,“鱼虾队”亲密团结,互相咬着尾巴前进,为的是要到达幸福美好的境地——龙门。
如果要吸引鲤鱼灯队伍来家里给自己拜年,主人就要准备好最响的鞭炮,谁家鞭炮声最大,鲤鱼灯队伍就先去谁家。队伍里的鱼仙、虾兵、蟹将、蚌精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就会鱼贯而入,翩翩起舞,一番热闹之后,主人家会送上一个大红包,然后队伍往下一家去。
一路上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响亮的鞭炮声、人们的欢笑声,栩栩如生的鲤鱼灯“游行”在夜色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固江鲤鱼灯曾参加过全省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获奖。1956年经过挖掘整理、充实完善,政府将濒临失传的民间灯舞《鲤鱼灯》重放异彩,引起广泛关注。1957年赴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军委文工团、铁道部文工团学演鲤鱼灯并携鲤鱼灯节目出访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将鲤鱼灯带出了国门。
1984年,在华东六省一市舞蹈节上,经江西省歌舞团移植的鲤鱼灯又获一等奖。同年,由棚下当地村民表演的鲤鱼灯被拍成电影,辑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江南索密》,在海外放映。2008年6月,该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鲤鱼灯舞表演。

创新让鲤鱼“活”起来

吉安鲤鱼灯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原生态舞蹈艺术,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鲤鱼灯伴随着固江棚下人的祖先,于清乾隆年间从赣南的兴国、于都、南康一带沿赣江而下,落户定居泸水河流域,从而传入吉安县,至今有200多年。
作为鲤鱼灯非遗传承人,今年62岁的邓建民与鲤鱼灯结缘已经42年。据他介绍,最初的鲤鱼灯是一个整体,用一根棍子举起来在大街上游行,并不能舞动,形式较为单一,长度也只有1米左右。
后来,为了让鲤鱼灯“活”起来,邓建民的师爷何明燕、师傅何振辉等一代代鲤鱼灯爱好者时常聚在一起琢磨改进措施。他们经常到小河沟、池塘观察鱼游动的姿态,最终,在前人的基础上,成功提炼出“鲤鱼卷草”“鲤鱼觅食”“鲤鱼漂江”等表演程式。
此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道具和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不断实验,何明燕、何振辉等将鲤鱼灯由老式的整体造型变成了鱼头、鱼身、鱼尾三节,每一节用竹子相连,糊上纸,然后画上图案,描上颜色,于是有了现在活灵活现的固江鲤鱼灯。
近几年,邓建民等人通过不断尝试,在制作工艺上再次做了改进。鲤鱼灯的道具为鳌鱼灯1盏、虾灯1盏、金丝鲤灯5盏、大红锦鲤数盏。鲤鱼灯全长约70厘米,以竹篾为主要材料,编扎好外形框架,用皮纸糊壳,通体贴上片片鱼鳞,内装电池、灯泡照明。
鲤鱼灯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灯时表演者穿着统一,用脚尖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热烈。
近年来,固江鲤鱼灯先后参加了首届中国秧歌节、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演等艺术交流活动。

制作鲤鱼灯。

传承让鲤鱼“火”起来

当鲤鱼灯繁茂的枝叶伸向全国各地的舞台时,它的根也深深地扎进固江的土壤。
要想传承好这笔宝贵的非遗财富,抓住年轻人群体是关键。吉安县坚持“非遗+”的工作思路,通过文化讲堂、工匠指导、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在固江镇中心小学孩子们的手中,鲤鱼灯舞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吉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固江镇中心小学从2016年起就申报了市级课题“鲤鱼灯舞进课堂研究”。该校校长刘伟介绍,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实践课,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授课各有侧重。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讲故事等方式了解鲤鱼灯,中高年级学生学习鲤鱼灯的扎制、排练鱼舞。
在教学的过程中,固江镇中心小学还对鲤鱼灯舞做了许多创新。例如,用绿色绸带做成水草,舞鱼的过程中,让一部分学生舞动水草穿插其中,制造鲤鱼游弋在水草中的感觉。指导教师欧还制作了移动微型手电筒,将它固定在鲤鱼灯的“肚子”里,让鲤鱼灯在夜晚舞动时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此外,该校还将“鲤鱼”应用到剪纸、制作挂饰等实践活动中,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传承固江鲤鱼灯文化。
为传承这门灯彩艺术,固江镇还建立了鲤鱼灯非遗传承馆,用来传习鲤鱼灯制作和表演技艺。镇里的孩子们经常会到传承馆跟着长辈学习。如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江鲤鱼灯舞在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下,成立了民间艺术团,通过各大舞台的展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就在
吉安号客户端

来源:当代江西
监制:段江婷

值班主任:芦文娟

值班编辑:杨梅

编校 陈力


帮忙点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