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开幕在即,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十八大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在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思路的指引下不断转型升级,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中国汽车报》从本期起推出“砥砺奋进的5年——汽车产业十九大献礼”系列报道,并配发相关社评。
五年,砥砺奋进中;
五年,弹指一挥间。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回望过去的五年,尽管面临艰辛曲折,但我国汽车产业及时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迎难而上、不惧挑战、勇敢开拓、紧抓机遇。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以年均增长11%的速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注脚。
这是自主品牌乘用车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五年。专注于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成为这五年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的主流,研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技术储备不断加强,从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对核心技术的渴求以及对研发的空前重视,使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五年中收获颇丰。
上汽凭借对于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新四化”的追求和践行,旗下自主品牌一举“翻身”,销量实现翻番;比亚迪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外资品牌抛在身后;长城汽车更是通过SUV全产品链的覆盖,成为中国SUV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吉利汽车通过与沃尔沃的深度融合,旗下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实现了自主技术能力的全新跨越。
五年来,通过对技术研发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真正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更凭借于此,勇立国际汽车品牌之林。
这是自主品牌乘用车真正实现品牌和产品高端化的五年。核心技术的不断积累,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使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不断蜕变,视野更宽、“雄心”更足,更有底气向品牌和产品高端化迈进。吉利汽车推出全新高端品牌领克以及首款准量产车型,竞争对手锁定主流合资品牌;长城汽车发布高端品牌WEY,同时连续推出VV7、VV5两款高端车型,在SUV市场进一步蚕食主流合资品牌的份额;广汽传祺推出高端SUV GS8,向合资品牌中大型SUV宣战。如此种种,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是自主品牌乘用车真正对外资品牌形成威胁的五年。在一些细分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开始蚕食外资品牌在华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技术水平,都形成了与外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不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互联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在一段时期内可以领先于外资品牌。外资品牌的品牌影响力与产销量优势,正受到自主品牌的挑战。
五年间,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压力不断加大的市场竞争中,虽曾经历市场份额12连降的尴尬,但能够及时调整,深入洞察市场需求,产品力、品牌力、营销力、服务力全线提升,从而真正挺起了脊梁。
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厚积薄发,是我国汽车产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向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互联网融合转型,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从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在全球汽车产业生态重塑的当下,汽车产品生态和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新的商业模式接连涌现,产业竞争格局将变得更深刻和复杂。新能源、智能互联、新零售等具有强烈冲击力的概念和实践,不断挑战着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一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这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崛起的最好机会,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自主品牌乘用车必须在观念转变、资源整合、体制创新等方面抓住机遇,紧跟发展洪流,用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审视未来的竞争,持续践行创新驱动,不忘初心,才能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