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超级学爸
三个孩子的爸爸,毕业于中国科大,爱跑步,爱生活,爱孩子。既要做好事业,更要做好父亲。致力于少儿科普,致力于孩子的快乐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育学园  ·  自热米饭里的米是“假”的! ·  11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女宝宝私处出现白带,正常吗? ·  3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哪吒3》没出来之前,看看它也过瘾啊! ·  昨天  
育学园  ·  小米真的更有营养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超级学爸

丧心病狂!就为了治愈解放軍90年的老病根——火力不足恐惧症!

超级学爸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8-01 16:26

正文

本文中的 丧心病狂 令人发指 ,是贬义褒用,别的词,实在无法表达我对种花家 发展各种武器的那种执着精神的 无以复加的敬佩和感动


建軍 90 周年大阅兵, 40% 的新装备亮相,亮瞎了很多人的双眼。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 武装到牙齿

在解放軍历史上,“ 武装到牙齿 ”并不是什么好词,都是用来藐视敌人的,它形容过日軍,形容过国軍,形容过朝藓战场的美軍。现在,终于可以形容自己啦!

说实话,解放軍是个苦命的孩子,诞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南昌起义胜利后,虽然有两万多人,但城外有十几万国軍,面对敌人的围剿,不得冒着酷暑一路南下。

为啥选择南下,因为北边是北洋軍阀,长江流域是蒋介石汪精卫地盘。而南边的广东是大革命的发源地,工农基础好,而且靠海,可以获取 共产国际的援助

结果刚打进广东,形势就很危急,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建軍大爷中有详细情节),这时候需要派一个可靠的人留在 三河坝 阻击三天,为起义軍赢取时间,防止主力腹背受敌。

朱德挺身而出,率领 3000 多人留下了。成功而艰难的阻击了三天之后,朱德率领剩下的 800 多人,按原计划去跟主力会合,结果主力已经没有了(分头突围被被打散),自己这 800 多人变成了主力。

没办法,朱德陈毅就率领着这 800 多人,就去投奔太祖开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陈毅用“ 激流归大海 ”来描述井冈山会师,这充分反映了太祖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新生的、未满周岁的人民軍队,终于不用颠沛流离、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为啥选择井冈山?因为这里敌人薄弱。为啥这里敌人薄弱?因为这里条件 ,敌人看不上。所以这里也注定了条件会非常艰苦,随着队伍的发展壮大,武器装备严重跟不上,这是太祖最大的苦恼之一。

比如陈毅的红 20 师,有 5000 人,但 50 个人才有一把步枪,其他人怎么办,用梭镖。所以这个师人称梭镖师,陈毅就是梭镖师师长,就这照样能打仗,而且是打胜仗。

举个例子,比如 1928 年的黄洋界保卫战,红軍布置了五道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第二道是竹篱障碍;第三道是滚木雷石;第四道是壕沟。这四道防线比一千年前的水泊梁山高不到哪儿去。

只有第五道防线,红軍才布置枪械,但是每个战士只有 3~5 发子弹。所以 火力严重不足 !逼得红軍没办法,用假机关枪来震慑敌人。那就是铁桶里放鞭炮!可见红軍的武器有多差!

由于层层的封锁,想买也困难重重。多亏了黑社会的渠道,但是价格贵得离谱,坐地起价,汉阳造步枪的价格都飙到了 25 块现大洋,驳壳枪甚至都飙到了 120 块!

虽然打土豪可以获得现大洋,但土豪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打越少,也得省着用。最后偶然发现,从国軍逃兵手里可以买二手枪,八成新步枪只要 20 块!

后来有一批国軍兵油子,专门干这个事情。参軍(國軍)领枪,然后携枪逃跑,卖枪给红軍,然后再换个部队参 ,继续领枪逃跑,再卖枪给 红軍 ,就这样循环往复。最后导致二手枪价格暴跌,最低跌到了 3 块!

但这个毕竟还是少数,红軍更多的武器补充,主要靠缴获。太祖最爱用诱敌深入,待敌伏击,围而歼之的战法,第一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第二补充自己的武器弹药。

1936 年太祖在他的名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幽默地说: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依赖帝国主义和国内的敌人的軍事工业。伦敦和汉阳的兵工厂,我们是有权利的,并且经过敌人的运输队送来!

比如,第二次反围剿缴获两万支步枪,第三次反围剿缴获一万五千支。也因此,凯森公后来还获得了运输大队长的美誉。


太祖一贯的思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思想早在井冈山的时候就有,对于武器,刚上井冈山,就开了兵工厂,摸索着自己造。

但限于设备不足和原材料困难,翻修的多,生产的少。土法生产的弹药质量很差,打出去的子弹速度很低,射程很近,还在空中翻跟头。刘少.奇在 1934 年的报告中说,兵工厂的子弹,有三万多发根本打不响,枪连续射击不能超过五发……

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红軍依然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是体现出了民心所向,到第五次反围剿前,红軍发展到了 30 多万。

刚有了点儿家底,王明又开始嘚瑟,放弃了机动灵活优势,开始修堡垒,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蒋介石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于是派了百万大軍,带着飞机大炮,对着红軍阵地整天的狂轰滥炸,红軍虽然非常顽强,但由于火力不足,根本招架不住,伤亡惨重,兵力锐减到 8 万人(枪不足三万支),不得不长征。

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红軍伤亡很大,锐减到三万多人,为了加快行軍速度,不得不忍痛把缴获的重武器山炮野炮全部丢入湘江,我想着,这个感觉与割肉无异。

长征过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红軍被改编成国民革命第八路軍(第 18 集团軍),南边的游击队被改编成新四軍,但武器装备依然是奇差无比,万国造的不说,数量还不足,每位八路軍战士也仅有几发子弹。

原来长征扛过来的枪,也磨损严重。利雅可夫曾描述到:中国红軍扛着它走遍全国的破枪,子弹装进去时,有的就会裂开,但是现在许多的熟练射手却用它来捍卫国家独立!

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给一点点軍费,还有一定数量的弹药,但是不愿意给武器。 1941 年以后,所有供给都断了。

那怎么办?自然是开源节流,首先就是节约,用李云龙的话来说,就是不打赔本的买卖。百团大战期间,一个步兵团打掉了 7000 发子弹,被批大手大脚,浪费子弹。

而山炮炮弹,打一发要旅长批准才行。大家不要觉得旅长好像级别不太高,抗日的时候陈赓才是个旅长,许世友才是个副旅长(当然,八路軍都超编好几倍)。

新四軍一师缴获三门山炮,打一发需要师长粟裕亲自批准。而四师有一挺缴获的大口径极强,火力威猛,可以击穿炮楼墙壁,但是动用它出山,需要师长 张爱萍 亲自批准。

八路軍打完仗战场都打扫得非常仔细,弹壳都要回收。有时候撤退过好几天,还专门跑回来捡弹壳。可见,八路軍和新四軍过的日子有多抠门!

没有 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按照太祖的部署,日本的兵工厂也可以有我们的股份。

比如在平型关大捷中,缴获九二式野炮 1 门、轻重机枪 20 多挺、步枪 100 余支、掷弹筒 20 多个,战马 53 匹,日币 30 万元,以及大量的食品及棉衣(据说够全师每人一件)。

但是从日軍手中缴获是非常困难的,作战失利他们会砸毁武器,他们受到的教育是:被敌人缴械是死都不得报的耻辱。这么困难,到抗战结束,八路手中有了 9 万多支日本产的三八大盖,成为八路軍最喜爱的主力武器

1941 年,八路軍山东纵队还缴获了一件威力巨大、很多高级指战员都未见过的奇怪武器,那就是日本最新的九二式重机枪,在整个山东只有两挺,被山东的日軍当做命根子。

命根子被八路缴获后,日軍心疼坏了,如同被阉了。为了追回它,对八路软硬兼施,甚至喊出了 还我重机枪,即停大扫荡 的口号,作为优厚条件。


但是依靠从别人手里夺,总不是个事儿,依靠外来援助,也得过国軍和日軍的双重封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自己会造。正如兔子家自古的家训: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太祖也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于是在各个根据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兵工厂。比如 1939 年在太行山的黄崖洞,就有一个著名的兵工厂,能生产小枪、机关枪、掷弹筒、迫击炮等,年生产量可以装备 16 个团。

各个根据地沟通困难,条件也不一样,采用分散制造、就地取材的原则,有用黑火药的,有用黑火药跟 TNT 混合的,各地生产了不同型号、形状怪异的手榴弹、地雷、土枪、土炮。

没有钢铁,大家就去扒日本铁路。好钢用到刀刃上,地雷上不舍得用,就用陶罐装火药。

最常见的地雷就是装黑火药的“铁雷 ,名字挺吓人,其实就是个大炮仗,主要靠里边混合的铁片和石子杀伤,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 烧伤 ……

电视里那种地雷一响鬼子就满天飞的场景,是对我们伟大抗战的侮辱,很多时候轰的一声过后,鬼子岿然不动,只是变成了一个黑不溜秋、浑身冒烟、头发烧焦的 黑山老妖 ……



虽然说炸不死,但轰的一声,起码能吓它一跳,分散注意力,涣散敌軍士气,减弱敌軍的战斗力,创造击毙敌人的机会。

针对杀伤力不足,我抗战軍民也想尽办法弥补。平乡县的县委发明了毒地雷,就是把砒霜、巴豆、狼毒粉混入黑火药,鬼子烧伤后皮肤溃烂,奇痒难熬,有时候会致死。敌伪内部疯传八路的地雷是神秘武器,外号 一粘死

手榴弹是八路軍最喜爱的武器,主要是自己能造,用起来不像子弹那么心疼,所以八路軍把手榴弹玩出了花。

各地区的炸药和铸铁水平不一,但大体上质量都不好,有时候一个手榴弹只能炸成两半,还有时候手榴弹根本没炸,杀伤力有限。相反,日軍的手榴弹至少能炸出 15 片,杀伤半径 12 米,有的能炸 48 瓣。


记得有个真实的故事,几个八路被敌人包围了,而且弹尽粮绝,为了不当俘虏,班长留了个手榴弹,最后几个人围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结果几个人一个没死 ……

弹药不足,不能成为中国人消极抗战甚至投降当汉奸的理由。通过发动群众,通过敌后抗战,成功把倭寇拖入到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抗战中的花式武器,就体现出来了,很多不起眼的东西,都能成为抗战的武器,在抗战中立功。

比如铡刀,铡刀经常在伏击中割破日軍的轮胎(平型关大捷中就是如此);红缨枪,在贴身格斗中,长两米的红缨枪让日軍无法近身,加上人多力量大的优势,格斗中也让日軍头疼。



辣椒炮,这是八路的生化武器;高粱杆反坦克(烧坦克消耗氧气);青蛙兵扰敌休息(给青蛙灌辣椒水,整夜狂叫),后来他们出来逮青蛙,于是民兵又在青蛙腿上绑了地雷引信,被炸得黑不溜秋……

正是这种 恶劣 的斗争环境,方显出抗日的艰苦卓绝;正是这种 艰苦 ,方显出抗战的伟大;正是这种 残酷 ,才锻炼出了一支钢铁般意志、战斗力超强的軍队。

那种抗日神剧中的包子雷,是对伟大抗战的极大侮辱,是对亿万抗日 民的污蔑,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亵渎,蛋总强烈谴责,坚决抵制!




抗战中,吃够了 力严重不足 的苦,所以抗战胜利后的 1945 年,八路軍和新四 十万大 进入东北,原指望通过苏联接管日軍留下来的装备,可惜斯大林不看好这帮“土八.路 ,跟常凯申签了协议,能拉走的拉走了,拉不走的移交给了国民政府。

结果 10 万大軍没钱、没枪、没冬衣,也没根据地,只能自己想办法,负责人 朱瑞提出了 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 的十六字方针 ,一方面筹建炮兵学校,一方面 在东北大地上,像遛红薯一样,又遛了一遍(收获后再检查一遍有无遗漏),翻了个底朝天,收集到很多日軍遗弃的武器和軍用物资。

有一次接到老乡报告:日本人撤退时,曾将几门大炮推到镜泊湖里了,朱瑞(炮兵奠基人,东北炮兵学校校长)战士们喜出望外,凿开冰层,从水里拉上来三门大炮。

还曾发现了一个日軍的秘密仓库,一下子就找到了 15 万发炮弹,这下可发了大财了。

最后朱瑞他们总共搜集了大小火炮 700 多门,还有坦克及其牵引车 65 辆,这成为东北野战軍炮兵部队的基础。

搜集武器弹药的同时,还搜集制造设备,以及懂技术的技术员和工人,全力建造兵工厂。

在华北地区,我们接管了很多軍事工业,比如邯郸、临沂、烟台、德州,建立了一大批軍工厂。吃够了火力不足的苦,自然要开足马力、加大油门生产。

华东軍区在鲁南和胶东的軍工厂每月能生产子弹 16 万发,迫击炮、山炮弹 13000 发、无烟火药 3000 斤。

自行收集自行生产是一方面,从国軍手里缴获也不少。解放战争刚打半年,国軍就在战场上损失了全部武器的七分之一。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軍的 力还是不能跟美式武器的国軍比。针对火力不足的问题,解放軍前线战士自己设计了一种火炮。

这种火炮口径非常惊人,而且不固定,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其实就是一个空气油桶,在内填满发射药,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射出去 100 多米。

虽然射程有限,但是却威力无比,所过之处碉堡和人马都会被炸飞,而且很奇怪,找不到任何伤口但七窍流血,因为都是被震死的。国軍把这种解放軍自制火炮称为 没良心炮

1947 年夏天以后,苏联看形势有变,开始两头下注,于是也给了解放軍一些援助。到 1947 年夏天的时候,解放軍的火力已经不是太差了,甚至开始超过国軍。

为啥三大战役打得爽,就是炮火够猛,弹药不限量供应,再加上解放軍的英勇,必然天下无敌。

随着东北的解放和铁路线的贯通,满载物资和弹药的火车昼夜不停地运往关内,支援中原地区和渡江作战。

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軍将黄维兵团包围。黄维凭借众多的美式火炮,收缩成一个圈圈,用密集火力让解放軍无法接近。

他自称是个啃不动的“硬核桃”。华东野战軍调集了重炮猛轰,终于敲碎了这个“硬核桃”。粟裕大将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 大连的大炮弹

解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