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现代央行制度产生以来,作为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以及发行的银行,央行在金融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保持稳定,变化的是其中的政策目标和工具。然而金融监管体系的变化则更相对大得多也频率快得多。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带来金融监管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主要是基于金融运行情况的变化、金融业态的发展、金融风险的暴露甚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反思危机带来的金融理论的发展和金融理念的创新而发生的。中国的金融管理体系一直在改革中探索前进,但变革逻辑有其特殊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既有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和对外开放的压力,还有作为金融落后者的学习效应和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压力。
中国金融管理体系一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各种金融风险的考验而不断变化。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央行职能,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1993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正式颁布,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这样就形成了“一行两会”的架构,即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业监管的架构已经形成(人民银行执掌银行业监管),这种分业经营的局面既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来自1993年曾经出现金融混乱局面的教训。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干预金融避免再发生大的金融风险,1998年还成立了中央金融工委,对大型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派出监事。中央金融工委运行了五年就完成使命,而国务院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则随着主要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主要在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发挥作用了。
2003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并于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成立。这样,“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模式正式形成。当时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的理由之一是为了解决央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的角色冲突问题,也是借鉴英国引领的银行业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的一股小潮流,可能更重要的考虑是在入世之后只有五年过渡期的中国银行业如何摆脱技术性破产的困境并提升竞争力。当年银行监管从央行分离出来并非没有争论。时任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克罗克特先生并不认为监管从央行独立出来就有利于金融稳定和银行监管,从央行分离出来是一个趋势。他不无忧虑地说:“即使有几个国家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 如果这被理解为是在金融稳定中争论边缘化央行的一个证明那就非常不幸了。”2002年10月他还应邀访华,受到了时任朱镕基总理的接见。据说,克罗克特先生当时还表明了他对银行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的看法。当然,这并没有改变银行监管独立出来的命运。很有意思的是,英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的监管改革中,又把主管金融监管的金融服务局一分为二,审慎监管的职能再次回到英格兰银行,而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部门组成金融行为局。
不可否认的是自从银监会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的独立性也得到了提高。随着监管部门能力的提升,中国银行业摆脱了当时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不良资产率高居不下、资本严重不足、银行公司治理很不规范、风险管理水平很低的状况,银行业显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到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高达252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长了8.1倍,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17.9%下降到现在全行业的1.74%,2003年只有8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满足8%的水平,而目前绝大多数银行满足了更严格的资本充足性要求,拨备覆盖率从2003年19.7%升到目前的150%左右。
然而,新的问题已经出现,主要表现为四大矛盾。
一是金融繁荣与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一方面,金融业资产膨胀过快、金融产品相互嵌套、金融业自娱自乐和全民金融狂热所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在累积和放大;另一方面近年来实体经济比较艰难、融资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金融部门经常成为人们批评的对象,而监管者在外在压力下陷于控制风险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艰难平衡。
二是扩大金融开放新需求与国内金融体系存在系统性风险和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金融对外开放的内在需求,同时中美贸易逆差带来了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外在压力,中国政府对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已经做出了诸多承诺,监管部门将放宽对除民营银行外的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下一步还将放宽外国银行商业存在形式选择范围,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调整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管理要求和监管考核方式。美国最近咄咄逼人的贸易战举动不会影响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进程。此时,如果还不把金融地雷排除就会带来金融开放中的风险。同样,扩大金融开放对我们的监管能力提出了要求,否则金融开放本身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是金融业态发生巨变与金融监管反应滞后的矛盾。从金融业态来看,出现了诸多跨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如资产管理)和或明或暗的金融控股公司,影子银行体系高速发展,金融产品复杂程度提升,金融套利行为层出不穷,再加上借助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监管体系无法积极应对变化了的金融业态。
四是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矛盾。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理念引起了重视。央行虽然推出了宏观审慎框架,不少指标与银监会的审慎监管指标相同,而且在实践中两个机构审慎监管措施中都有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考虑,这其中有些重复劳动,而对监管对象来说需要应付不同部门的监管要求,会增加合规成本。
这些矛盾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做出回应,一方面是用铁腕手段加强金融监管,监管制度补短板,正像1993年治理乱拆借时一样,掀起了金融监管风暴,解决治标的问题;另一方面思考监管体系改革,试图用金融监管体系变革从制度上解决治本的问题。于是就有了金融管理架构的这次最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