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6年-2018年,3年时间,共有15家房企搬迁过总部,而仅2019一年,就有11家房企进行过总部搬迁。
而最近的消息是,万科也准备将总部的部分职能搬迁至上海。
房企越来越爱搬家了,他们去哪儿了?
结合房企选址的研究统计,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碧桂园,为什么还窝在顺德?
01
“游牧”的房地产企业
前几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了,有人统计过,今年直接针对房地产的内容,
共有236个字。
上一次出现那么多字,还是在首题“房住不炒”的2016年。
文件中的关键点,第一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第二是坚持“房住不炒”,第三是“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
总结下,非常明确,楼市政策面并未松口,但豁开一道小口,
方向在“大城市”,名字叫“租赁住房”。
这条路指给谁看的?全国存续经营的153万家房地产企业。其实,位于房企金字塔顶端的玩家,早已开始行动了。
我们看到一条有意思的信息,据克而瑞的数据,2016年-2018年,3年时间,共有15家房企搬迁过总部,而仅2019一年,就有11家房企进行过总部搬迁。
房企越来越爱搬家了,他们去哪儿了?以全国销售前五十强房企作为样本,
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26%(13家)的房企总部位于上海,20%(10家)位于深圳,16%(8家)在北京,14%(7家)在广州。
总结来讲,
北上广深,包揽了全国50强房企总部的76%,共38家。
从城市方面来看,北京上海的顶级房企多为外来迁入,广州深圳的顶级房企多为土生土长。
从房企角度来看,不论是近年来流行的“双总部”模式,还是真正的“举家搬迁”,
房地产行业的顶级玩家们,正在拼尽全力与北上广深发生联系。
5天前,有消息称,万科集团总部的部分职能,将从深圳迁往上海,曾经被大书特书的万科大梅沙总部,似乎也变得没那么独一无二。
关于万科总部职能搬迁,其中的原因与细节这里不再赘述,因为总结来讲,无非五个字“逐水草而居”。
如果再聚焦一点,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
据中指院统计的2020年1-11月全国房企销售榜的前十五位,龙湖、新城、华润、世茂、绿地等等14个房企的总部所在地全在北上广深。
唯一独特的,正是榜单第一名——碧桂园。他的总部在广东佛山,准确点说,
在顺德,一个曾经的县级市,现在的市辖区。
那么问题来了,碧桂园为什么还窝在顺德?显然,宇宙第一房企的存在,会将以上“逐水草而居”的表象,击得粉碎。
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下
去往北上广深的房企,到底在追求什么?
02
“本应出现”的碧桂园
房企的成长与个人发展同样,不同的阶段,追求不同的需要。
根据经典商管理论,企业总部的选址遵循两大原则,
第一近生产,第二近市场。
所谓近生产,指的是靠近生产基地,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新城(常州)、龙湖(重庆)、融信(泉州)等等房地产企业,此前都有着很强的区域性标签。
靠近生产基地,意味着企业能更靠近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位置
,据测算,在制造业领域中,靠近生产基地的企业,其生产成本的得到13%以上的降低。
从某种方面来说,房地产行业的运行逻辑与制造业相似,
从土拍、建设、销售的角度来讲,深耕一地的优势,在前期是显而易见的。
但也就是上述三个企业,他们分别在2009年、2013年、2016年,将集团总部迁往了北京(龙湖)和上海(融信、新城)。
这就不得不说起企业选址的
第二个原则——近市场
。
所谓近市场,指的是靠近市场前沿,我们注意到,
上述三个房企进行总部搬迁的时间节点,与其全国化进程基本吻合。
对于房企来说,
生产经营的最关键要素并不是土地,而是资金。
而从属于一线城市的融资口人才,以及融资渠道,是房企最想获得的优势资源。
另外,一线城市的信息、交通优势,也是提升“房企大脑”决策效率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随着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生产经营的重要性会逐渐被资本运营盖过,
当房地产企业明确成长到“全国型”房地产公司后,“近市场”显得比“近生产”更加重要。
总结来讲,大中型房企普遍将集团总部迁往一线城市,是源于市场的优势因素的集聚之后,吸引企业“闻风而至”。
但我们知道,碧桂园创立于1992年,第一次全国化的动作出现在2004年,并且2007年就已经登陆了资本市场。
按理说我们十余年前就应该在一线城市看到碧桂园总部的身影
,但究竟因为什么,使碧桂园至今还在顺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深入研究顺德与碧桂园是怎样的存在。
03
一个伪装成“区”的地级市
首先来看顺德,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顺德是广东佛山市的一个市辖区,具体位置如下:
但实际上早在1999年,
顺德被赋予过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并直接对省负责。
简单来说,在碧桂园创业初期之时,顺德市的行政地位,是与周边佛山、中山、江门平齐的,甚至,可能远远强过周边的地级市。
据历史资料,1980年代,广东珠三角区域,曾崛起过四座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小城市,分别是:顺德、东莞、中山、南海。
这四位,
史称“广东四小虎”。
其中按照经济实力排位,顺德,是广东四小虎之首。
现在我们来看顺德,多数的介绍聚焦在人途风貌,或者是美食佳肴,但殊不知历史上的顺德,曾经是全球信息业的制造中心。
2003年1月8日,顺德“撤市力区”并入佛山,
注意,这个时间节点,碧桂园已经在探索全国化进程,不过顺德的行政地位变迁还没有结束。
2009年8月17日 ,经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
顺德再次成为地级市
,两年后的2011年2月11日下午,广东省编办正式通报,将顺德作为广东省“省直管县”试点。
那么顺德虽然作为一个区级行政单位,却享有地级市管理许可权和行政执法许可权,财政体制是与佛山分开的。
以上这么来来回回几次,相信不少读者已经晕了,不过我们仍可以抓住重点:
顺德,是一个伪装成“区”的地级市。
也就是说,顺德名义上是个区,但实际在经济、产业、基建、交通上,拥有地级市的实力。
那么刚刚说到了交通,我们再来看地图:
上面这张图,是完整的大湾区“9市+2区”红圈标注的就是顺德的大概位置,对地理与政策敏感的朋友已经发觉,
顺德几乎处在大湾区的地理中心。
这意味着什么?据官方统计,公共交通方面,1小时到达广州、珠海,3小时到达深圳、江门,1.5小时到达广州白云机场,还有轮渡直连香港。
注意,以上这些
并不是偷换概念的城市边界触达,而是实打实的触及这些城市的核心区域
,另外,相较于公共交通,私乘的时间效率还要缩短三分之一。
总结来讲,顺德确实是一个小地方,但
其200多万人口,800多平方公里的基础条件,容纳了三个世界最强的产业集群,以及40多家超10亿规模的企业,另外还有两家世界五百强总部驻扎。
顺德释放的能量非常“可怕”。
再来看碧桂园,严谨的读者一定会问,既然顺德的条件如此优秀,为什么其他房企不迁入?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下面的重点,
碧桂园与顺德,两者“基因”是互补的。
首先我们来看,碧桂园为什么叫碧桂园,据可靠说法,碧桂园创立北滘(jiào)镇,
北滘有条水道叫碧江,江边有座山叫桂山,于是起名碧桂园。
其次,房地产的税收结构相对特殊,属地管理的模式下,简单来说,房地产企业是在哪儿拍地建房销售,就在哪儿贡献税收,实际
总部搬迁对一个城市的税收影响并不大。
这两点总结来说,碧桂园确实对顺德有感情,但顺德并不是缺碧桂园就不可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碧桂园经营面,大家知道,碧桂园开发的主要打法是“郊区大盘”,这个作战方式被碧桂园甚至照搬到了国外。
曾有业内的某位高管感叹:
碧桂园可以在别的房企都不能赚钱的地方,硬生生刨出利润。
这样的业内评价,源自于碧桂园从上至下的成本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