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4月,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088件(其中发明专利355件)、技术秘密15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8项、省部级工法88项,1件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件专利获集团公司专利优秀奖。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载体的科技成果创效成绩显著,已累计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创效奖励1348万元。强化专利导航、专利挖掘、专利布局,打造关键核心领域专利技术
公司高度重视专利导航工作,专利导航除了以油气处理为主线外,在地热、氢能、CCUS、风光电融合等领域也进行专利检索及对比分析,了解国内外公司在此类领域的发展情况,开展公司专利分析及布局,全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针对科研项目,公司结合项目背景及技术分析,拟定挖掘方案,将专利挖掘与项目研究同步开展,较好地保证专利数量、质量及时效性。对核心技术进行全方位保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领域,通过国家重大专项、集团公司重大专项等项目研究,在氢能、XAI气、CCUS、风光电热等领域申请专利46件;地面工程领域,通过集团公司、中油工程等级别课题研发,在油气集输处理、装备制造、焊接、检测、勘察测量等领域申请专利63件。
以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专利管理办法等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程序》,将知识产权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及要求进行细化,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申请、认定、登记、维护及运用等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运用知识产权行为,明确知识产权界限,规避了与合作方的知识产权纠纷。项目研发过程中,针对新研发技术、方法及产品及时进行知识产权法律状态综合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维护公司知识产权;对已取得专利权的专利,安排相关岗位人员负责持续跟踪,及时进行续展维护。公司积极创造机会,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知识产权管理培训。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宣贯国家知识产权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以及集团公司、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要求等,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宣传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知识产权意识、增长科技人员知识产权认知,提高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员队伍,设置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6名,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17名,主要负责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知识产权申报资料审核把关、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指导等管理工作;设置科技项目专员,协助课题组编写科技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对新技术、新方法及新产品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完备的人员队伍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国资委关于央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集团公司关于发明专利申请占比目标要求,公司制定《知识产权创造阶段分类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及时组织专利申报评审,对公司拟申请的专利进行必要性审查及分类评价。按照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根据专家审查结果确定专利ABC分类并上报至集团公司。在专利申请文本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之前对申请人、发明人等信息进行确认,对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进行审查,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借助集团公司科技管理平台,在实现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相关信息网上申报、审核审批、代理、统计等功能基础上,将公司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相关信息在公司网站登记,在满足查询、统计等功能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为推广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公司科技奖励实施细则》明确了公司知识产权奖励标准,对授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奖励金额均做出明确规定,2023年度对知识产权发明人奖励50余万元。将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纳入各单位年度科技成果与技术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积极性,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对发明创造的支持力度。充分引导各单位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优先采用公司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及装备等。将包含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纳入各单位年度科技成果与技术工作绩效考核范围,调动各级人员对知识产权运用的积极性。在新的起点,公司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专利申报质量;积极开展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加强新能源、新业务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海外专利布局;强化知识产权培训,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和运用能力;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多维度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
内容 | 王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