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
摧毁一对父母,孩子生场病就够了!
可宝宝偏偏抵抗力差,三天两头一生病。有时候甚至生病了,也无法表达出来。家长着急不说,娃自己也遭罪。
其实啊,很多疾病爆发前是有征兆的。这些“暴风雨前的宁静”,即便宝宝不说,身体也会诚实地表现出来。只要各位宝妈奶爸多多留意观察,说不定就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了。
宝宝不会说话时,哭是Ta表达自己诉求的唯一方式。
饿了、尿了、拉了、难受了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
一般来说,
健康宝宝的需求只要得到满足,就会有精神状态良好、不哭不闹,甚至还会自己玩耍的状态。
而生病的宝宝就不一样了,他们常常出现与平日状态相反的表现。比如,平时的乖乖宝,突然开始烦躁不安。而平时活泼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萎靡不振的表现。
所以,一旦宝宝莫名其妙地哭闹不止,家长最好初步判断一下宝宝哭闹的原因。
看看是否拉尿了
。是就换,没有则进行下一步。
回顾上次
喂奶的时间是否过长
,判断宝宝是否是因为饿了才哭闹的。如果喂奶后依旧哭闹,继续下一步。
主要看宝宝是不是因为发烧引发的不适,若不是继续下一步。
主要查看是否
出疹
、
腹胀
,亦或者是
瘙痒
疼痛
导致宝宝不适,引发哭闹。
抱哄、拿安抚奶嘴哄,或者使用你们安抚宝宝的“独门绝招”,只要能哄住即可。若宝宝依旧持续性哭闹,进入最后一步。
因为宝宝持续性哭闹,也可能是遇到了
肠梗阻
、
肠绞痛
等急症。
正常来说,婴儿的脸色基本是红润娇嫩的,如果宝宝脸色发白、气色差,可能是某些疾病在作祟。
像是
心脏病
、
肺炎
、
贫血
或
失血过多
都会导致脸色苍白。
如果宝宝不仅脸色苍白,
嘴唇、牙龈也灰白
,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像
哭闹不休、脸色萎黄的宝宝可能是败血症的前兆。
若宝宝脸色差的同时,还伴有呕吐、嗜睡、咳嗽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确定病因。
宝宝身体健康吃嘛嘛嘛香,睡觉倍儿好,有比较稳定的食量,这就说明宝宝身体很健康!
但是宝宝突然的厌食、食欲下降就可能是患病的前兆了。
像
慢性肠炎
、
寄生虫病
、
蛔虫病
、
消化性溃疡
、
肝功能低下
、
钩虫病
等都会导致宝宝食欲不振。
这几类病都有明显的区别,较容易被看出来。比如肠炎,可能会出现恶心、频繁呕吐腹泻、腹痛、稀水便、便血等表现;
而钩虫病则会表现出慢性的上腹部不适和疼痛、呕吐、厌食、贫血、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等。
如果家长不会判断,最好记录症状,交给医生去判断。
婴儿入睡一般比较快,睡得也安稳,呼吸均匀,表情放松,但宝宝如果
少眠
、
易醒
、
睡觉不安稳
就预示着疾病在困扰着宝宝。
中医有句话很出名,叫“
胃不和则卧不安
”。
假如宝宝消化不良、肚胀、腹痛、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导致宝宝睡不安稳。
另外,
各种牙痛、神经痛、头痛、呼吸道疾病、瘙痒等,也会导致宝宝夜里辗转反侧。
如果是
无法安抚
且
固定时间哭闹
,
考虑是肠绞痛
,这种情况以后可能还会经常遇到,这是肠道还没有发育成熟,肠道胀气导致的。
对于肠绞痛,建议坚持
母乳喂养
,每次
不要吃太饱太快
。每次
吃完奶竖起来拍嗝
,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肚子,每次十分钟。可以
多让宝宝趴着
,趴到家长身上睡觉也可以缓解,也可以
采用飞机抱
,
配合吃益生菌或者西甲硅油也可以缓解。
如果排除了所有原因,
宝宝仍旧睡不安稳、夜惊、盗汗,可能与缺钙有关,建议及时补充维生素AD来促进钙吸收,防止钙流失。
便便是宝宝身体状况的“晴雨表”,不管是大便干燥还是大便呈稀水样,都能反映出宝宝身体出现了异常。
如果宝宝
突然不拉便便
,且
排便困难
、
臭味大
、
大便性状硬
,考虑是出现了
便秘
。
若
突然不排便
,
肚子不胀
,
排便时顺畅
且
性状软
,则考虑是
攒肚
。
如果宝宝的
便便突然变稀
、
排便次数频繁
、
间隔时间短
,则考虑是
腹泻
。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肠道感染或吃到不干净的食物导致的。
还有
过度喂养也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
,进而产生食积,
食积会产生内热,无法顺利排出时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疾病。
95%的功能性便秘是需要宝宝
调整饮食
、
多吃高纤维食品
来调理的。而病理性的的便秘就要分析原因,可能是直肠息肉也可能是其他消化道疾病引起的。
而出现腹泻的宝宝要多注意饮食调整,让肠胃得到休息,少吃油腻的食物。最好就医
明确感染源,然后对症治疗。
对于积食的宝宝,平时可以多吃点蔬菜水果。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吃金双歧调理,同时饮食要清淡营养易消化。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消化能力的强弱合理喂养,才能真正避免消化不良。
健康的宝宝口气较为清新,即便有味道也是一股奶味。舌头薄白或粉嫩。但如果宝宝舌苔白厚,食欲不振且有明显的气味,
可能与积食或消化不良有关。
当然,除了积食外,
宝宝口臭也可能与龋齿、咽喉部感染、胃食道反流、口腔疾病和口腔内部不卫生有关。
建议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也可以就医通过消化系统检查、血液或胃镜等检查,
让医生结合临床来查找宝宝口臭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