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发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5年1月1日)》。
2024年以来,湖南、内蒙古、四川、重庆、山西、新疆等多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最新数据显示,有19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或超过了2100元;8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或超过了2300元。
截至2025年1月1日,月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高,为2690元;江苏省、浙江省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90元,并列第二;北京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20元。
山东省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200元,第一档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2元。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大城市和县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最低工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实践中,最低工资标准看似与大部分劳动者实际收入关联不大,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与之挂钩的劳动者其他待遇水平也会产生相应变动。比如,企业在计算员工加班费、社保缴纳基数等方面,会参照最低工资标准予以提高。当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这意味着社会保障水平相应有所提升,有利于让劳动者普遍受益。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其中,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
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用人单位如果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将承担什么责任?劳动者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将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
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不支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依法责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对违反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用人单位,劳动者有权投诉举报,举报途径包括12333热线、属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等,也可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 《最低工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执行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换句话说,从省域范围内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各省有了相对自主的划分权,最低工资划分也不再追求“笼统”,而是依据实际,更有“层次感”。
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就业状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