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揭晓,曹淑云等10人获金锤奖、王文磊等40人获银锤奖。
10名金锤奖获得者分别是:金锤奖获奖者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曹淑云,女,1978年3月生,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曹淑云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构造地质学与显微构造地质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国际SCI收录21篇) ,以及合编中文专著1部。2011年获得奥地利青年科学家“Lise-Meitner”人才项目、2014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人才计划”、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7年被邀请成为欧洲国际大陆深钻到莫霍面计划组成成员。主要学术成果:(1)发现了矿物的新变形机制,揭示了中部地壳流变弱化的机理。(2)提出了地壳流变弱化驱动机制,揭示了流变弱化过程的时—空演变。(3)建立了地壳深部岩石剥露的新模型,揭示了地壳流变—剥露过程—动力学环境关系。
苏本勋,男,1982年8月生,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和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苏本勋研究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英文著作1部。他的研究领域为镁铁—超镁铁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具体包括:地幔捕掳体与岩石圈地幔演化;层状镁铁—超镁铁侵入体与Cu-Ni-PGE-Cr成矿作用;蛇绿岩与铬铁矿成矿作用;Li同位素标样研发及其应用。他曾获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Springer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香江学者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等。
张军进,男,197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地质工程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持在野外地质找矿和科研第一线,历任地质组长、技术负责、项目负责、院副总工程师。先后承担了10余项重要勘查项目,探获特大型金矿4个,探获金资源总量1100吨。发表论文13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获得全国“最美地质队员”、山东省“最美地质队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青年地质科技奖、山东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个人、首届山东省地矿局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及奖励。主持探获我国规模最大的2个金矿床。发现了亚洲最大的浅海海域金矿床,填补了国内浅海海域金矿勘查的空白。主持完成山东省莱州市西岭村矿区金矿详查项目,为我国陆域一次性提交的规模最大金矿床,是国内埋藏深度最大的金矿床。
杨光亮,男,1983年5月出生,环境科学专业,大学本科,现任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奋斗在野外地质找矿第一线,历任地质组长、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副总工程师。先后主持承担“贵州省开阳磷矿洋水矿区东、西翼深部磷矿勘查”等多个大型地质勘查项目,主持和参加编写大、中型勘探报告10余份。共探获特大型富磷矿1个,中型磷矿5个,合计提交Ⅰ级品富磷矿石资源量超过8亿吨。主持完成的项目和个人曾先后获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奖”,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优质综合地质勘查报告”特等奖,获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最佳勘查奖”,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被中国地质学会授予“第一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称号,被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授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优秀地质工作者”称号。
张会琼,女,1982年12月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科技处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中心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张会琼长期从事成矿规律、找矿预测研究及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工作,在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及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新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张会琼同志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一直工作科研、地质调查以及科技管理一线,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4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及荣誉5项,公开发表文章30多篇篇,出版专著1部,荣获2012年、2013年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十佳员工”称号,荣获2015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和 2016年获“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奖”,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赵存良,男,1982年9月生,中共党员,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编委,现任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赵存良博士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支持下对煤中伴生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机理及粉煤灰中高价有益元素提取技术开发做作出了一定的科技贡献。获得了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4)、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一项(排名3),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9)及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等省部级奖励5项,在《Fuel》、《Ore Geology Review》等TOP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第一发明人3项)。
李采,女,1979年10月生,土木工程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地下空间研究室负责人。 李采同志一直坚守在地质调查与科研工作第一线,求真务实,努力奉献,致力于区域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国土资源综合监测、地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对策研究,并积极拓展含水层数值模拟服务新领域。在咸水入侵、地面沉降发育机理、国土资源综合监测指标体系、工业有害废物地质处置、咸水层CO2地质封存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长期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使废物深部地质处置数值模拟摆脱对国外公司的依赖,提出CO2封存低渗储层改造新思路,为中国咸水层CO2封存作出重要贡献。已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国际SCI检索及国际会议论文13篇,国内核心期刊及会议论文15篇,参与完成《地质环境经济学》等5部专著。
刘守强,男,1981年9月生,水文地质专业,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现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安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团员和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刘守强博士长期从事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针对煤层底板突水评价这一世界性难题,从突水水源、突水通道和突水强度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建立了系统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主持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科研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4项。发表科研论文32篇,其中EI检索18篇,SCI检索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
匡增桂,男,1983年9月出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指挥部办公室地质组副组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合物勘探及深水沉积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水合物专项项目下属年度调查报告、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子项目、南海水合物先导试验区二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各类勘查、科研项目6项,参加编写报告50余份,公开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EI检索6篇)。在2017年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中负责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试采井位选取,为水合物试采成功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2017年水合物试采工程先进个人。在水合物试采工程中,针对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条件,创新性提出了“构造控制下水合物系统二次聚集”成藏理论,揭示了试采区水合物在断层控制下分解,并二次聚集成藏的过程。提出“地貌—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水合物勘探新方法,助力我国在琼东南海域首次成功发现活跃的“海马冷泉”。
瞿建华,男,1981年2月生,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副总地质师。长期从事准噶尔盆地及北疆外围盆地油气勘探工作,近五年主持玛湖斜坡整体勘探部署研究,在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砾岩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及扇控大面积成藏认识等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作为玛湖斜坡项目长,组织并指导发现了玛湖斜坡5个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玛湖东、西两大百里新油区,合计发现石油地质储量超过3亿吨,在玛湖大油区勘探发现中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局级科技创新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获5项发明专利,参与出版专著3部。主持的勘探成果获中石油股份公司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获中国地质学会2016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先后获得中石油集团公司“优秀青年”,克拉玛依市“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40名银锤奖获奖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王文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张会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郎兴海 成都理工大学
4 邢立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 张少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 胡高伟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7 刘超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 饶 灿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9 王召林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10 李玉彬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11 高明波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12 张 栋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13 胡兴优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14 李忠水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15 黄 河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
16 郑永涛 内蒙古第八地质勘查公司
17 康继祖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18 刘传厚 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
19 陈焕元 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20 刘志臣 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
21 黄澎涛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
22 高志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3 朱文卿 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
24 陈 科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25 杨贵丽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26 王元波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7 张以晨 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8 蒙永辉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9 张宝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0 万的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31 于国强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32 程建军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33 李彦荣 太原理工大学
34 张先伟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35 李 郡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36 马国庆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37 岳 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8 李 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39 文国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0 张 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据悉,中国地质学会1988年启动设立青年地质科技奖,旨在表彰在地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思想和科学道德好、在青年同行中树为榜样的优秀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目前,青年地质科技奖已经连续评选16届,共有625名优秀青年地质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125人获得金锤奖、500人获得银锤奖。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中国地质调查局
·END·
长摁二维码,添加主编微信邮箱:[email protected]
长摁二维码
订阅《矿业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