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反读书
有许多文章用着白岩松的名字在流传,但他说这都不是他说的。只有他书里的那些文字,节目里说的那些话是他认可的。在这里我们只传达最真实的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寂地  ·  2024中秋壁纸送给你 ·  4 天前  
寂地  ·  2024中秋壁纸送给你 ·  4 天前  
周国平  ·  让一个人清醒的最有力手段 ·  1 周前  
周国平  ·  尼伯恩:如何利用你的悲伤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反读书

白岩松:一切成功都是因为...

正反读书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31 16:37

正文

听岩松的观点,品岩松的态度,读他最真实的想法!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岩松白说

摘要:富起来的中国人,不会天天只是唱 KTV的,当我们已在物质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的时候,也许一个与信仰有关的中国人追求的时代就真正开始了。也许好多人会沮丧着说:“在中国读书的好时代过去了!”我想说:“不,它可能才刚刚开始!”    

从报纸到广播,再到央视主持人,从1993年起,白岩松亲历了电视杂志、电视直播和电视评论三个时代。在他看来,每次变革的实质就是尊重规律、尊重时代和尊重期待,尤其要尊重人们不断变化的期待。让我们就来听听这位老派的新派人的故事吧,这是一个电视人对媒体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白说君


尊重期待是一个新闻人永远要思考的事,期待年年在变

很多人看了我解说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把我称作“国家级段子手”。之所以用这种轻松的方式来解说奥运会,是因为开幕式容易冗长,因为有很长时间的运动员入场。把那种冗长的观众上厕所的时段,变成好玩的时段,就会吸引大家的关注。

我当然不是想收获“白岩松段子手”的称号。现在很少有人从专业角度来看问题。我去年提出一个说法,叫做尊重规律、尊重时代、尊重期待。过去谈前两者比较多,但很少谈尊重期待,其实人们的期待是变化的。


2015年4月底,央视主持人敬一丹退休前播出最后一期节目,水均益(左)和白岩松共同送别一段时光。

我觉得,满足期待是一个新闻人永远要思考的事,因为你不能拿着十年前的套路去对待现在的观众。规律有很多不变的东西,时代是有跨度的,一二十年一个周期,但期待可能年年在变。

现在观众对奥运转播的期待是,不仅要有,而且要好,越来越不喜欢大的词汇了。从2010年亚运会起,我就开始“破大词”了。从伦敦奥运会起,我尝试幽默、轻松、欢乐的解说。这次到了巴西,我就做得更加彻底了。之所以能迅速引起广泛反响,说明我尊重了观众的期待。

我的愿望不仅是大家一起热闹一把,开一些玩笑,更是追求背后有价值的东西。



当时非常不愿去报纸,但现在庆幸命运有这个安排

1993年做电视之前,我在《中国广播报》当编辑,整整4年。我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的,分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希望工作岗位离新闻近一点,比如去做“早报摘要”之类。但因为种种原因,让我去了《中国广播报》,当时感觉就是一个登节目表的地方,同事们都年纪比较大,我是非常不愿去的。



我现在非常庆幸,命运有这个安排。

 

正因为去了报纸,才会锤炼自己的文字,才会有时间尝试很多东西,比如说后来我兼职做了一年多广播主持人,自己还不断写东西。我到那儿不久,就成为一个整版的编辑,既要约稿,也要改稿、起标题、划版样,还要到去印刷厂,当时还是铅印。

 

大学刚毕业时,我不知道什么是好文章,但4年后知道了。我还在报纸上写各种评论,同时写了《中国流行音乐小史》,9万多字。我在报社得过“最佳标题”、“最佳版面”、“最佳文章”等等,把该得的奖都得了。


这4年其实是为后来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底。我们报纸是周报,我有大把的时间思考和写作。后来做电视直播、新闻评论,都跟这段经历是对应的。我经常说,所谓口才的最高境界是“出口成章”。



门开了,我不会让它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有人问我转行做电视,想过自己会火吗?我说,一切的成功都是因为你不背包袱,同时又不去畅想更远的未来。在做《东方时空》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名,当时就是觉得有一团火,一群气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干事,大家互相促进,然后燃烧一下。

后来我由人物访谈,迅速变成直播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这都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喜好,而是中国电视走到了这一步,需要开疆拓土。


1996年1月,我的一篇论文刊登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学报上,题目叫《我们能走多远》。最后的结束语是,“我急切地期待着新闻直播时代的到来”因为如果没有直播,就可能充满假象。


一年半之后,香港回归开启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直播时代,我当时负责驻港部队进港的全程报道。

其实,我不仅写了那篇论文,还早就为直播做准备了。从1996年开始,我在采访“东方之子”的时候,就在摄像机上挂表了,要限定自己的采访时间。8分钟的节目,过去可能采访一个小时甚至更长,但从1996年起,我要求必须在25分钟之内结束,后来变成了20分钟,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直播能力。


直播是要准备“十”去做“一”,而且要准备发生突发情况。2004年我直播悉尼奥运会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直播奥运会。有一项比赛时,我和体育频道主持人宁辛对着镜头说了28分钟,多烦人啊。

因为赛场的程序不断在变,导播一会儿告诉我:“收嘴,马上颁奖仪式。”我刚收嘴,导播快哭了:“接着说,颁奖仪式现在进行不了。”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是悉尼组委会的工作,我们只能跟着他们变。

又如1999年直播澳门回归,请了一位境外嘉宾上直播。台领导有点紧张,直播马上要开始了,他忍了半天,还是跟我说:“小白啊,直播可得掌握好,这是咱们第一次引进境外嘉宾。”我就跟他说了一句话:“你放心,门开了,我不会让它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在做直播的过程中,这样的责任是必须承担的。我们正面碰到了历史,历史也选择我们这一群人,躲开是不可能的,做好了它就会加速,做不好就会停滞。如果我们把头几次大型直播都做砸了,直播进程一定会减速,那么我们就是罪人。


所以,当你碰上了机缘,你躲不开,但同时你也有责任把它做好,不能让历史往回走。



关于思想我只想说一句话,你先要确定什么才是真正的事实

好几年前,有记者采访我,说你做节目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老领导还是老百姓?我说,真话告诉你,都不考虑,我考虑最多的是这条新闻是什么。现在依然如此。

去年我看到一句话,感触非常深。1959年,英国BBC采访罗素,请罗素针对思想和道德说两句话,作为留给年轻人的财富。没想到罗素老先生的回答是,“关于思想我只想说一句话,你先要确定什么才是真正的事实。”他又说,“关于道德,我也只想说一句话,恨是愚蠢的,爱才是聪明的。”


我觉得说得真好,尤其是头一句。现在思想满天飞,但真实的事实是什么,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提醒自己,一定确定真实的事实是什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厘清事实上。

如果新闻事实不清楚,我的重点是靠近新闻事实,而不急于发表评论。而且我已经学会,在不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可以沉默。不然的话,很可能没过几天就被打脸。


传媒接下来要提供的,是与社会和解与对话有关的东西

我对新媒体的担心是,它们能否真正承担起媒体的责任。但对于我们很多所谓的传统媒体,我最担心的是,以失去自己竞争力的方式去拥抱未来。

我们过去是种粮食的,我们的优势也在于此,但现在有多少传统媒体在认真种粮食?想种好粮食有三个条件必不可少:多一点人,多一点投入,多一点时间。不少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后,自己也开始炒菜了,但你炒得过人家吗?


接下来的新东西可能出乎意料,我觉得会与人心更有关,更突出精神需求,但没有想好。


第一期东西联大学生合影,后排右一为白岩松,题字韩美林

我觉得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折返点,由物质的中国向精神的中国转变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个体也如此。先从国家的目标来说,我们不正在由从数字可以衡量的目标,向数字无法衡量的目标阶段转变吗?

过去说的翻两番、GDP等都是能用数字衡量的,而现在的幸福、尊严、中国梦等,都很难用数字衡量,只有PM2.5是用数字衡量的。所以,传媒接下来要提供的,是与社会和解与对话有关的东西,因为撕裂得已经很严重了。

媒体的重要使命就是汇聚期待。要让期待凝聚在一起形成共识,这样就会成为改变的力量。我还是愿意相信,你要把未来当成朋友,它真的会是朋友,如果你把未来当成敌人,它终将会是敌人。这句话的背后就是期待的力量,判断的力量。

此时的中国情绪占上风,理性退得很远了。我们相信的真实,更多的是想象中的真实,如果真实跟想象有距离的话,我们甚至愿意扔掉真实的事实,去继续相信期待的事实。就像美国打伊拉克,是建立在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础上的,打成了一片废墟,过了很多年了,已经没有人谈论他们其实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太可怕了。


第二期东西联大学生合影


我从2008年开始,做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已经9年了,我真没想到能走这么远。现在的电视上,到处都是新闻评论,我觉得我的使命完成得差不多了,应该考虑做什么新东西了。

 

这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而是我被时代的发展选择了。我前几年想开一档深夜节目,这更符合我的气质,但台里没让。

 

要说个人爱好,我觉得我刚做电视时那样,做人物访谈是最好的。这既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个课堂,跟人交往最能让人成长。我相信将来可能还会回到人吧,回到做与人有关的东西上来。


我一直很喜欢“火柴”这个概念,把自己烧了才多大亮,但如果把一些东西点燃,那就不同了。

 

新闻人在报道每个新闻事实时,就是要扮演“火柴”的角色。媒体人最大的价值是,在报道每个具体的事实时,用自己这根“火柴”点燃“火堆”。


//

“关于思想,你先要确定什么才是真正的事实。”

//



• END •

注:本文根据《上海观察》专栏作家高渊对白岩松的采访稿整理而成。转载请联系后台。





阅读往期经典文章


大学老师是一个缺爱的群体

爱因斯坦: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一个老实人的世态炎凉(震撼无数人的心灵)

白岩松:这才是同学聚会的价值

白岩松:我经历的三次磨难,把人生看透了!

白岩松: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定义自己的人生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岩松白说



【合作、转载、授权、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或发送留言给后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