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毛泽东自述:低谷自救,他太有力量了! ·  2 天前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冬天赖床,我愿称之为零成本养生!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2-06 11:56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本文授权转载自丁香医生(DingXiangYiSheng),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WeChat:DingDangDXYS。丁香医生,一起发现健康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在起床这件事上也是一样。


世界上有一种狠人,闹钟只定一个,响铃了就立马起床,开机速度简直打败99%的人。


这种人,什么事儿做不成啊!


而有些人,则是那种闹钟一响立马按掉,继续赖床的赖床星人。


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起床,而是翻身。


尤其到了冬天,S属性(Sleeping)更是全面大爆发,这套动作就更加丝滑了。



身体舒服了,但心里不太痛快。


赖床通常会被打上“懒”的烙印, 很多人一边赖着床,内心却忐忑不安。


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赖床时光里,无数个念头在和脑袋瓜里的瞌睡虫掐架:


不想起床!不想起床!不想起床!可迟到了该怎么办😭


我爸要来掀我被窝了,我妈要来拉窗帘了,我的猫要来喊我喂饭了……但我只想睡,我好懒🥱。


今天又要赖床了,我真不争气。从明天开始,6点起床,给自己做早饭、跑五公里,2025年瘦10斤。必胜!



朋友们啊,赖个床而已,不必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不要自责、觉得自己懒。


爱赖床是天性使然,只要掌握好时间不耽误事儿,不用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而且冬天赖会儿床,还有许多 想不到的好处。



赖床不怪你

可能是基因里自带的!


尽管目前赖床尚未被明确直接归因于某种特定基因,但与光敏感性、昼夜节律和睡眠需求相关的遗传因素,可能会间接影响你是不是更爱赖床。


比如与光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如遗传因素OPN4基因,可能影响个体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天生对光线不敏感的人,即便清晨的阳光照进房间,也依然可以从容赖床,不受影响。



而冬天天亮得更晚,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时间会延长,让你更容易感到想赖床。


另外一些基因,如PER3、CLOCK、BMAL1和CRY1等,还影响着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


夜猫子倾向于晚睡晚起,很难做到早晨闹钟一响就0帧起床。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看到这儿必须提醒一下各位朋友,请你们将这篇文章分享到家族群里,并提醒爸妈反复诵读,告诉他们:


医生说了,赖床不是因为懒,都是天生的!


再加上冬天的被窝那么温暖,休假的时间那么自由放松,赖床本就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如果他们不认可,咱接着往下看。有研究发现,赖床还有不少好处呢~



冬天赖床好处真的太多了

简直是零成本养生啊


深入研究了一下赖床,发现赖床不仅“有法可依”,好处还很多!


➊ 冬天适度赖床,有益心脑血管健康


起床起太猛,可能对身体不好。


早晨的血压会经历晨峰效应:起床后的血压迅速上升、心率加快,让心脏承受比较大的负担。


如果此时突然起身或做出激烈动作,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和交感神经兴奋,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脏健康。


再加上冬季天气又比较冷,尤其是空调不管啥用的南方朋友们,被窝里温暖如春天,被窝外寒冷如冰窟。


起床穿衣,那确实要鼓起勇气,要慢慢来。


多项研究表明,寒冷的环境和气温的骤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一项研究还发现,当环境温度每降低1°C,心肌梗死的风险会累计增加2%。


尤其是清晨的8点到中午的12点之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会更多。



这条值得抄送给容易有心脑血管问题的长辈们,劝他们冬天最好不要起太猛。


像咱们这样赖赖床,才是养生之道!


这样有助于身体逐渐适应变化,减少血压骤升,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➋ 适度赖床,有助改善认知状态,提高情绪


赖床还有个好处,帮你抹平起床气,维持一天元气满满的好状态。


其实所谓的起床气,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睡眠惯性造成的。


人从睡着到醒来中间存在一个过渡期,这个时期被称为睡眠惯性。这时你会迷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


想象一下,此时无论干啥都没劲,更别提立马起身开始为一天的事务做准备了。


醒来后会立刻出现睡眠惯性(绿色线条),并在约半小时后消失


但如果你在醒来后赖会儿床上,就会很好地让睡眠惯性慢慢消散,甚至让清醒积极的好状态维持一整天。


这可不是我们瞎说的,有科学研究为证。


2023年,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团队,招募了一批参与者进行试验——


第一组为赖床组,他们会在闹钟响后再打盹30分钟;


第二组为直接起床组,参与者在闹钟响后立刻起床。


结果令人无比欣慰,赖床党表示心满意足:


闹钟响后赖床30分钟能显著改善认知能力,包括算数的速度、情境记忆和认知控制的能力 🥳。


此外,赖床组在上午还有更好的情绪状态,表现出更加友善和乐观、更低的疲惫感和坏脾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赖床的朋友们,其实是为一天的工作做床上准备。



赖床赖得好,真的会更开心。


赖床可能帮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缓冲,消除清晨的紧张感,让人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新的一天。


就这种状态的员工,试问哪个老板可以拒绝?(疯狂暗示



说了这么多,相信赖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论证。


如果爸爸妈妈还在敲打爱赖床的你,你可以挺起胸膛、充满自信地告诉他们:


赖床,真的是天经地义,还超级养生!


本文合作专家


邓潇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本文审核专家


谢世泽

神经科学院研究所在读博士


王飞宇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