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旗舰
每日一更原创内容,带您扬帆驰骋金融之海。(刘鹏程Sai.L)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断货!全线售罄!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扒一扒一些省市已公布的财政账本 ·  2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告诉你别惹我z ... ·  3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财阿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旗舰

读书笔记系列(一)K线不是看的!阅读K线才是正解

财经旗舰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09 12:43

正文

今天是读书笔记系列的第一篇正式内容, 按照原定计划从《日本蜡烛图技术》开始讲起。

通过阅读书中的内容,我们都知道蜡烛图(以下按照日常习惯都叫K线图),是由400多年前

日本的大米期货交易商设计并使用的,之后因为作者在日本接触到了K线图,将其引进回美

国,之后受到市场欢迎并逐步普及的。


股价记录方式的发展历程

那么K线图能够得到认可和普及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说了一些理由,其中之一是:“将线图与蜡烛图放在一起直观的比较一下,其差别一目了然..........蜡烛图把平面的二维线图提升为了三维图像了。”

所谓的二维线图提升为三维图像的关键,在于K线图携带的信息量更大。

我们简单对比一下历史上出现的描述股价运行的一些图形的画法就能理解这个概念了。

这是最早期的股价收盘价折线图,

折线图的基本构成是一个点,只有一个信息量——每日的股价收盘价。

连续的收盘价组合成另一个信息——股价的趋势性。

为了应对折线图信息量太少的问题,又衍生出了另一种股价图表画法——柱形图。

柱形图的基本构成是一根价格柱,有两个信息量——每日的股价最高价和最低价。

同时是由连续的柱形组合成另一个信息——股价的趋势性。

但是柱形图能反应的信息量依然不够全面,于是再次演进为了——美国线形图。

演进到美国线形图时,线形图的基本构成变为了带有小横线的直线图,包涵的信息量增大到了四个,分别是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

依然是由连续的柱形组合成另一个信息——股价的趋势性。

最终到K线图的出现,记录单日股价运行情况的画法才完成了最终的进化。

K线图优于美式线形图的地方在哪?

关键在于K线图携带了另一个之前各种画法都无法表述的信息量,当日的涨跌情况,阴线代表下跌,阳线代表上涨。同时开收高低四个价格的标记方式比美式线形图更直观,更显眼。


K线的阅读方式

K线的阅读方式

虽然记录股价的方式在不断进化,并且市场都认可了K线图作为记录股价方式是合理的,且无 法进一步优化的最终形态。

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在观察股价,并进行技术分析时都浪费了K线图涵盖的信息量。

因为如果随便找个投资者来问一下,今天的大盘/个股走势怎么样?

大多数投资者的回答都是,今天大盘/个股涨了多少,收盘价是多少。

这样的回答就属于只看了今天的K线,而没有深入阅读K线中携带的信息量。这种回答只用最

原始的股价收盘价折线图就能做出,浪费了K线图中多携带的信息量。

我们对过去已经形成的价格进行阅读和分析,关键在于理解价格形成的过程,而非价格形成后 的结果。

这个大原则不仅适用于K线分析,也适用于所以技术分析方式。

技术分析不是对着图表和各种技术指标进行“相面”,而是要推导出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供求关 系,明确市场目前的供求关系处于什么状态,将要向什么状态发展。

———— 三种并存的定价机制 ————

这里就要讲到前言篇中提到的价格形成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和并存的,同时对股价构成影响。

这三种方式分别是“物以稀为贵”,“物以优为贵”和“物以知为贵”。

首先是物以优为贵,代表了价值投资的取向,是驱动价格运行的本质,也是理性投资的关键着眼点。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物有所值”都是这种价格形式机制的反应。 优质公司的股价当然要相对 其它公司高,这是最基本的定价原理。

其次是物以稀为贵,上述这种以优为贵的定价机制会受到很多干扰,比如说市场并非总是理性 的,比如说目前优质的公司将来是否还能保持优质,目前业绩一般的公司将来是否会成为优质 公司。因此市场自发的调节价格的机制就有了“物以稀为贵”的机制这种更直接的方式来进行补 充。所谓“价高者得”就是这种价格形式的反应。

从我们日常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来看,银行股的业绩并不比贵州茅台低,现阶段银行股的风险 也并不比贵州茅台高,那么为什么银行股的股价和涨幅总是跑不赢茅台呢?关键就在于银行股 的股票数量特别多,优质的东西不足够稀有,也一样很难卖出高价。就像水和空气对人类如此 重要,但是价格却并不高一样,甚至可以免费获得一样。

另外,在投资者预期某些公司将来可能成为优质公司时,是不会等到业绩大好之后再去买入, 而是提前在预期的驱动下提前买入,承担风险的同时希望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这样一来,一 些非优质公司的股票,就出现了持有者惜售,而求购者络绎不绝的情况,这样的话,在“物以 稀为贵”和“价高者得”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就出现了快速的上涨。

而且由于市场参与者并非绝对理性,股价很可能因为稀缺而被推升到非理性的高位。

虽然这种情况不符合“一分钱一分货”的价值和价格相关性的定价机制,也不理性,甚至会滋生 炒作和操纵,但是这里有大量的获利机会,投资者依然愿意参与这种资金博弈带来的收益。

如果说“物以优为贵”是最本质的定价机制,那么“物以稀为贵”就是最直接的定价方式,也是技 术分析最看重的一种定价方式。

最后是“物以知为贵”,知名度对价格也有很直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一是知 名度的高的商品或者股价,会最先被投资者抢购,抢购进一步强化了商品或股票的稀缺性,推 动价格进一步上涨。类似的两个公司之间,知名度更高的一家拥有品牌优势,这种品牌优势也 是公司价值的一部分,从公司和质量定价时,这个因素也会对价格进行强化。

如果大家理解了上面这一大段叙述的话,那么就可以明白一个基本原理,技术分析的关键就是 要找到指数或者个股是否出现了“物以稀为贵”或者即将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状态,因此图表背 后的供求关系是技术分析最重要的信息。

所以说,技术分析并不是有些投资者理解的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统计学+行为学+心理学 的问题。即通过统计数据和图表研究之前投资者群体的行为反应了什么样的心理和预期,这种 心理和预期会导致什么样的下一步行为,最终如何影响到价格。

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前文会说,当前价格形成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前价格的形成 过程。

———— 价格形成过程 ————

而价格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其实价格形成的最基本信息单位是这样的,就是每一个分时上,每一笔成交的价格和数量,构 成了价格运行的整体趋势,这些最小的信息单位组合起来反应了当前市场的供求关系状态。告 诉我们有多少人在买入,有多少人在卖出,有多少人想买入,有多少人想卖出。

但是要靠逐日的去阅读这个分时成交明细,实在是太累了,效率也太低了。

于是才有了K线图,分时图和其它技术指标,这些技术指标都是根据价格和成交量来制作的, 只不过是因为侧重点不同,所以输出的形态和使用方式才有不同。

如果以地图做比喻的话, 分时成交明细就是这样的,

K线图就是这样的,

K线图实际上就是对分时成交量明细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