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轮牛市笔记的第六篇。本来是计划一周一篇,但今天突然想到一个很好且和重要的话题。
所以本周多加一篇。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读者留言,大概的意思是说:
感谢我节前对本轮行情的定性,他原本处于长期亏损,节前觉得我的行情定性论述有道理,于是在节前猛加了一把超池仓位,节后回本,浮盈之后。第一时间减仓,卸掉全部杠杆。
这个故事,你知道牛逼的地方在哪里么?
并不在于他敢于在行情初期加杠杆,上超仓,而在于:他因为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在如此强预期的行情背景下,能在回本后,舍得卸掉杠杆。而不是说,好不容易上大仓了,再等等看,混个大势的运气。
我相信,这波行情的中途,敢于上仓位的人一定不少,但是,能够在借势行情,上水出坑之后,舍得把风险杠杆卸掉的人寥寥无几。
为啥?因为在前阵子疯狂主升浪的时候,谁能预期到后来的回调那么惨烈呢?当时全市场所有的人,都觉得这里要疯狂主升浪了。
有多少人,是中途加杠杆,然后从大赚,变成更大的亏损呢?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里面仅仅是运气不好,或者说看错行情了吗?
这里就要讨论交易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底层问题:
你的仓位,与什么最关联。
很多人,最朴素的观点是,仓位与行情预期的涨跌有关。
你预期行情特别强,那么就上越多的仓位。你预期行情差,那么就上越小的仓位。
看上去好像很对,但实际上,这不是底层逻辑,这是一种过程中的涨跌绑架,对错绑架。
从长期来看,这种理论会引导你最终走向崩盘。
为什么?因为,长期来看,人对于对错的判断,基本无法做到绝对正确;但是只要在最终错误的结果里,重仓一次,就很容易陷入大困境。(大多数人由于资金基本盘结构的脆弱,是很难承受一次重仓犯错的。)
我曾经用试图用很多词汇,去描绘形容仓位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但总感觉,形容的不精准。
直到昨晚,我无意中看了一场脱口秀,德云社的阎鹤祥讲了一段话:
他说,很多人觉得,阎鹤祥只要讲脱口秀,必提他曾经的相声搭档郭麒麟,没有郭麒麟,他就讲不出段子。他总是在蹭郭麒麟的热度。
随后,他补充道:郭麒麟不是他的段子,是他的处境。
看到这段话,我当时就惊为天人般触动。
对,就是处境这个词。
阎鹤祥曾经因为与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做相声搭档,而进入公众视野;但也因为郭麒麟暂时放弃相声,重心转向影视圈,而让阎鹤祥的相声事业陷入停滞局面。
他既要担负着,给郭麒麟事业托底充当后路;又要面临暂时因为郭麒麟影视事业蒸蒸日上,而导致他自己本职事业停滞的迷茫困境。
进退两难,所有决定都可能是错的。(无论坚守或者放弃。)
所以,这叫处境。这叫阎鹤祥的处境。
(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阎鹤祥的这段脱口秀,相信所有有点人生阅历的事业奋斗者都会有很深的触动。)
我们回到交易。
其实交易如同人生,如同事业,如同你在任何重大事情的分叉路口的抉择:
到底接下来,是看涨还是看跌,其实都是迷茫的,都不是绝对的。
如同阎鹤祥,在这个局面里,到底是选择也放弃相声去尝试转型;又或者坚守相声摊子。
我相信很多人从旁观者角度,都可以给出自己以为正确的见解和建议,但低估了局中人所处困境的复杂程度。
(比如无非什么,哎,你可以一边守着这个摊子,把他当名号,然后中间骑驴找马,尝试一些新的变化,等等等。很多艰难的困境,如果有这么容易破解,那么就不是困境了。)
关于看涨还是看跌,我们当然都有自己的倾向观点。
甚至也可以给出足够多的理由,笃信我的看法是正确的。
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问一句话:
你曾经证明过,你的观点是有效的吗?或者,你曾经在你的判断正确的执行里,赚到过改变你自己境况的钱吗?
换句话话说:你曾经靠自己的判断,然后去执行,成功过吗?
注意,我说的不是,你看对过吗;
而是你看对
并且
靠看对赚到过大钱吗
。
如果没有,凭什么这次
你是对的
?
聊到这,就可以回到我们开篇的话题。
你的交易仓位上多少,减多少,最应该考虑的,是你的处境。
对于很多长期处于亏损的人,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长期亏损?
至少有一个原因:你无法掌控你的判断与你具体交易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简单的把亏损归结于过去行情不好,而现在似乎行情好起来了。
但你自己想想,过去那么多年,真的没有行情吗?或者真的没有类似当下这种,感觉行情要大涨了的感觉吗?
我觉得有很多次。
这次,也许比之前那些看起来都更像要大涨了,但本质上,还是无法100%笃定的。只是更接近,概率更大罢了。
所以,这波大概率的行情,当然要去试图把握它。
但是,对于长期亏损的人来说,借着这波行情,把你带出亏损的坑,是最重要的。大赚,其实并不是你的首要目标。
这是你的处境决定了的。
你上水出坑之后,其实是一个重新的开始。
这时候,你需要深度考虑一下:你要用多少仓位,从零开始。(你刚刚从负到零。)以及,你愿意为了进攻,背负多少潜在的风险。
仓位越重,背负的风险越大。这是简单的数学题。
当你回归到零,你是轻装前行,还是再重装上阵;怎么选择都没错,但是你至少要意识到:这里,是需要做选择的。
人很多时候,最糊涂的地方,就在于在一些关键节点,忽视了你正面临且需要你做一些重大抉择。
关于仓位,我写过四种状态:
冲,赌,佛系,保守。
冲,指的是:没有负担,碰见预期上的好机会,应重仓去试。
赌,指的是:经历过大亏损,碰见预期上的好机会,预期上有望靠它从亏转平,应重仓去试。
佛系,指的是,冲失败了,没有预期内的好机会,应轻仓打野,可做可不做。
保守,指的是,冲,赌,接连失败,那么对一段时间内,对所有无论预期上好不好的机会,都采取可做可不做的态度。
这个其实就是,更具体的描述你的处境,来决定你的仓位。
在这四种状态描述里面,也有看涨或者看跌的预判;但是它仅仅只是预期,并不那么重要。
赌徒和职业交易员最大的区别:
赌徒永远都是,我觉得下一把要开庄,我坚信。所以我要压一把。完全忘记了,前几把,他也是这么笃信的。
结果,压了一把又一把。最后在波动中,慢慢深陷泥潭。
职业交易员是:基于自己所处的账户盈亏状态,主动寻找一个自己认可的机会;设定一个仓位,如果看对了,就一定会实现一个收益结果。(比如一把或者N把实现亏转盈,比如一把或者N把破盈利高度,同时计算好,如果看错了,亏损回撤,是不是自己可控范围内,能接受的。)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举的那个例子。
那个从亏转盈,在大涨预期下,还能主动去杠杆的读者,如果再进一步,把这个策略深入到自己交易体系里,自己的交易灵魂里,他往后的交易之路会更宽广。
因为在逆人性的决策中,做对过一次,只要积极总结,会比一看就懂的人更有深刻的理解。
看懂和做到,是两个层级。哪怕无意中做到,也是要珍惜的。
最好,用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老话来结尾:有人开医院,有人开诊所;都看好大趋势,但是每个人能调动的资源和所处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
若你只够开诊所,不要硬去开医院;若你开不了诊所,当个赤脚医生也挺好。发展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别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祝好。
不知不觉,发现这波大行情前后写的文章,与市场的走势演绎很配合,很适合当一个系列笔记。所以,就上来继续补充。
把这个系列就取名叫:
绝地反击型牛市交易笔记
第一篇:
市场的底层逻辑
(9月22日,处于市场有苗头,但未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