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重要提醒!浙江人,今天请提前1小时出门! ·  14 小时前  
FM93交通之声  ·  车窗被砸!车主却说“我很开心”,终于等到… ·  2 天前  
杭州交通918  ·  高铁站附近突发山火!刚刚,最新通报! ·  3 天前  
杭州交通918  ·  揪心!昨夜突发山火!仍在处置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原来这些国家都在用我们编的教材 出口版有啥不一样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3-01 17:36

正文



文 | 李月红


近一两年,一大波浙教版的数学、科学、对外汉语教材等多学科教材教辅正在启程去往非洲、阿拉伯、欧美等多个国家。


科学教材去了马国、阿拉伯,数学教材去了非洲,语文教材去了俄美


《科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一本“走出去”的浙版教材。十多年来,它是浙江中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教材,自2003年我省实行课程改革后,初中阶段实行综合理科教学,我省除宁波地区外,全省10个地市的初一学生都在使用这本教材,经多次修改审定,使用至今。


马版《科学》教材


这套教材是打开无数浙江学生对科学好奇心的美好回忆。在“知乎”上,不少网友开贴提问对这套教材的评价。


在“知乎”上,不少网友开贴提问对这套教材的评价


马来西亚董总(马来西亚华文学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和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在了解了浙江省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20多年历史,浙教社一直承担《科学》教材的开发和出版任务,拥有广阔的优秀作者资源、经验丰富的编辑队伍等情况后,马方与浙江教育出版集团签约,为该国60所华文独立中学编写全套初中科学教材,供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师生教学使用。


历时6年,截至2016年7月,这套教科书六册、教师手册六册已全部完成编写和出版,在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投入使用。2015年,马方再度与浙教集团签约,由后者编写高中段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所有教材,并将于明年开始陆续投入使用。


不仅仅是《科学》教材。记者了解到,浙教集团凭借丰富的内容、作者资源和知名的品牌,围绕科学、数学、汉语等教材和教学资源,成功输出多种图书,主要有马来西亚的科学、物理、化学、生物,香港、台湾的中学数学,喀麦隆的小学数学,韩国、俄罗斯、肯尼亚等国的汉语教材。


一批多学科浙版教材教辅将在今年陆续启程“西游”。前不久,浙教版的另一套国标教材——《小学数学》将翻译成法语版出口非洲,进入喀麦隆小学课堂;《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将联合俄罗斯喀山经济与法律大学出版社出版;浙江中小学生正在使用科学教辅书,《创意科学实验室 小学卷》《创意科学实验室 中学卷》2册和《奇思妙想科学300问》6册,正在进行紧张翻译中,即将进入黎巴嫩中小学教辅市场。

同一本教材,国内国外编写使用大不同


在浙教集团,记者翻阅了这套出口教材《科学》。虽为同一个编写团队,但面貌还是大不一样。


从封面来看,书名均为《科学》,但国内版为“七年级上册”,马来版为“初一上册”。国内版的封面主图是一张山川风貌,中间镶嵌一颗地球,8个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手拉手站在地球上;马来版封面主图则呈蓝色调,由蓝色的星空和蓝色的地球两个意象组成,左下角则是一个身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从封面风格调性来看,国内版更强调人类探索科学的合作精神;马来版则更强调科学之于人类的意义。


翻阅目录,内容呈现则有了天壤之别。以第一章为例,国内版为“科学入门”,有5节内容,分别为“科学并不神秘”“走进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和“科学探究”;马来版为“科学与科学活动”,分3节“认识科学”“走进科学实验室”和“测量”,每一节再细分出五六个知识点。


经过对比,记者发现,同样是介绍科学的入门知识,马来版将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等内容合并到“认识科学”中,加重了实验室、测量两章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马来版教材涉猎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丰富;国内版则更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


不过,出口教材也保留了部分国内版的原版风貌。在《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样是介绍“呼吸作用”知识点,两本教材生动地使用了同一个形象类比图片,以汽车开动需要使用能量循环为示例,详细展示了生命活动和汽车开动一样需要能量。


两个版本的《科学》教材中运用了同样的知识点介绍


“教材出口不是简单地翻译,而是进行了大量的落地改造,更适应该国国情和教育发展水平需要。”浙教集团教材出版分社副社长谢异泓告诉记者。


据了解,教材出口需遵循的首要原则,即根据该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以出口马来西亚的《科学》教材为例,保留了浙教版《科学》教材重视学生实验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特色,同时根据马来西亚版课程标准,在情境设计、材料选取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相关内容。同时,在探究学习和学生实验方面难度要求有所降低,以适应马来西亚华校实验条件差、实验开出率低,教师缺乏教研培训和授课任务重等情况。


其次,编写团队要深入学校,了解地方风情、师资、授课方式、教具使用等具体情况,并将相关素材拍摄整理作为资料备用。


记者在翻阅对比两种教材看到,比如国内版在高铁,神舟飞船等涉及国家重大科技成就都会有涉猎;而在马来西亚的教材上,则会出现一些热带地区国家的风情物产,实验活动照上也会有马来西亚小朋友的身影。


马来西亚版《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活动由马来西亚小朋友演示


教材走出去,更大程度上是浙江教育实力走出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材走出去,是衡量浙江教育实力的国际化程度。”《小学数学》编写团队核心成员华琼告诉记者。


以《小学数学》为例。


这种底气,一来自基础积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在全国率先进行数学合科教学探索,将几何、代数两门课合二为一。10年后,这一经验在全国开始推广。


这种底气,二来自传承创新。华琼随便翻开一页,加法算数,第一题便是“4+9=?”。华琼问本报记者,你知道这道加法题为什么先出现的是这一题,而不是1+1=?呢。这便把记者问难住了,印象中,数学题似乎一向都是从易到难,这里的算术题偏偏是不走寻常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