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蔚来招股书,公司最近2年半的净亏损累计超过109亿元,烧钱的速度惊人。业内关于其“烧钱”的质疑也愈演愈烈。
蔚来量产交付的能力也备受质疑。日前其更新的招股书显示,蔚来汽车2018年6月到8月分别生产了272辆、831辆、1097辆,一共生产2200辆汽车,一共交付了1381辆车,还有约1.5万台车待交付。
很多人把蔚来汽车类比为“中国版特斯拉”,据全天候科技了解,李斌在蔚来私募融资路演中,曾对台下的投资人和FA提到,蔚来就是要做中国的特斯拉。
然而就在蔚来赴美路演时,特斯拉却经历着退市风波。特斯拉走下神坛,也给了国内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前车之鉴。
今年8月,特斯拉董事长埃隆·马斯克的一条关于“特斯拉私有化”的推特,一度引发行业地震。但事实上,作为行业标杆的特斯拉一直都面临产量的瓶颈,亏损是家常便饭。
数据显示,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特斯拉只有两个季度没有亏损。亏损的重要原因就是产能不够,虽然2017年特斯拉曾公布周产量超过5000辆,但这5000辆指的是只安装了部分零件的半成品,并不是合格的成品。此后,特斯拉被爆出拖欠供应商资金,引发厂家停工的消息。
据报道,特斯拉近两年来每季度都花掉10亿美元现金。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特斯拉的现金流已经不到28亿美元。
在埃隆·马斯克本人的高调宣传下,特斯拉市值一直被指“虚高”,将其私有化要花费至少500亿美元。这样的高估值和相形见绌的量产能力,令很多买家望而却步。消息发布不久,马斯克又不得不放弃私有化。
如今,量产困难、资金短缺等问题让特斯拉不堪重负,而即将上市的蔚来也还没解决这些问题,这难免让投资人为其担忧。
2016年11月,蔚来汽车在伦敦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EP9,不过首批只生产6辆,分别归属于公司的第一批投资人。这款售价约120万美元的纯电动超跑,据说性能可与法拉利LaFerrari、迈凯伦P1等车型比肩,还曾经刷新了纽北最快量产车圈速纪录,但更多的是一个营销噱头,很难投入大规模生产。
2017年12月,蔚来汽车正式发布了一款正式面向大众预售的产品——ES8,这是一款7座电动SUV,除了全铝车身、女王座椅的外观吸引人之外,其中4.4秒百公里加速、3分钟换电、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交互系统等智能汽车的装备,也吸引了很多科技迷的眼球。ES8售价在40万元左右,属于中档车,跟很多价格同级别的燃油汽车形成正面竞争。
不过在开启预售后,蔚来很快获得了用户的支持。李斌也公开宣布,将在2018年年底前向客户交付1万辆汽车。这将极大考虑蔚来汽车目前的交付能力。
对此,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曾经提到,国内所有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无法实现年底交付1万辆的目标,包括他自己的公司也无法实现。
而李斌也公开回应,年底前一定可以完成1万辆车的交付,还和何小鹏打了一个“赌”,如果蔚来汽车无法完成交付,李斌本人将送何小鹏一台蔚来汽车。
然而,供应链是传统汽车厂商的命脉,造车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支出,以及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对于蔚来汽车来讲,资历浅还是让业内为其捏一把汗。
同时,蔚来汽车一直未建立起自己的整车厂,也被同行业者诟病。
对于从互联网行业切入到线下的李斌和团队来说,蔚来最早很难从相关监管机构获得电动汽车生产牌照。2016年4月6日,蔚来汽车宣布与江淮汽车(SH:600418)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因此目前蔚来的大部分订单都依靠与江淮汽车合作,以代工的形式完成生产。
蔚来汽车在招股书中指出,预计将在2-3年内获得生产制造许可证,并计划将其IPO(公开募股)收益的约四分之一用于完善生产设施和供应链。
“造车新势力最大的挑战是生产。”彭博社援引国泰君安证券驻香港分析师Toliver Ma的分析提到,在蔚来汽车上市后,短期内投资者可能会进行“投机性”的增持行为,但随着市场趋于理性,以及该公司未来发布更为透明的营收数据,这种热情最终可能会“冷却”下来。
今年初,李斌决定把ES8的充电模式从传统的充电桩改为换电模式,这一度引起了业内人士质疑。雷诺汽车的CEO戈恩就曾公开指出,“换电模式是死路一条”。
换电模式的成本高昂,建设换电站成本巨大,且涉及综合换电工程技术、网络投资等多大系统工程,短期内很难盈利。但李斌最后保留了换电的选择,“这样用户体验更好。”
同时,蔚来还抢先一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了大型的线下体验店。有投资人体验后提到,“很炫,但是作为一个还没有大规模投入生产的公司来讲,这样的体验店有点过于铺张。”
创立至今,蔚来汽车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独特的性能和方向,另一方面也归功于蔚来的市场能力。2017年下半年,李斌经常一个月29天都在各地参加活动,为蔚来汽车做宣传和曝光。
“李斌还是低估了蔚来花钱的速度,汽车行业从造车到供应链、服务链,每一个环节都很烧钱。”一位接近蔚来的投资人提到。
烧钱背后,李斌的底气来自于智能汽车行业潮流,就像18年前看好汽车市场一样,他很自信地认为这是投资者必须抓住的机会。
“整个汽车行业这么大的变革浪潮,你不能缺席,我跟所有投资人都这么说,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不在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