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中的元老级员工。由于元老级员工具有特殊身份和影响力,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需要给予适当照顾和恩惠,但这种照顾和恩惠不能无原则无底线的。当元老级员工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影响企业发展时,领导者需要及时制止和约束。文章从“六何分析法”的六个方面(原因、事件、地点、对象、时间及方法)详细阐述了如何敲打元老级员工的策略,包括准确客观地敲打、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差异对待不同性格的元老级员工、注重方法等。最后强调,警示完元老级员工后,领导者还需要做好跟踪调查,观察效果,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考虑多种因素,对元老级员工给予适当管理和照顾。
由于元老级员工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领导者需要理解并关心他们,但在涉及原则问题时也要果断采取措施。
关键观点2: 使用“六何分析法”分析敲打元老级员工的策略。
从原因、事件、地点、对象、时间及方法六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有效敲打元老级员工,帮助领导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关键观点3: 选择适当的敲打方式和方法。
领导者需要根据元老级员工的性格、经历和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差异化的策略进行敲打,避免一刀切的方式。
关键观点4: 注重时机和流程掌控。
领导者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敲打,对流程进行精准掌控,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全局观念。
关键观点5: 警示后要跟踪调查,观察效果。
领导者在警示完元老级员工后,需要进行跟踪调查,观察效果,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确保敲打的效力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正文
敲打元老级员工是一项精细的管理活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最终导致两败俱伤。![](http://mmbiz.qpic.cn/sz_mmbiz_png/WY1jqy7f6l0Ovx4YSVw7l8JN3TBjQBNVaHMu0dVG9XFndYBoxYn7qCBFnqL8Avic3pTlOeRap230WK4Ngaw9FNQ/640?wx_fmt=png&from=appmsg)
元老级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核心力量,往往在企业身居要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因为元老级员工的特殊身份,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给予适当照顾和一定恩惠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这种照顾与恩惠不能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尤其是当元老级员工的言行举止违背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时,那么领导者就需要及时予以提醒,对其言行做出有效的制止和约束,使其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警示元老级员工是一项精细的管理活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甚至导致两败俱伤。
“六何分析法”,又名“5W1H法”,即:从原因、事件、地点、对象、时间及方法等六个层面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为企业领导者及时、准确、高效地敲打元老级员工,做完整的流程论述和策略探索。元老级员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老”:老资格、老工龄,甚至有些老理念、老思维等。不可否认,有些元老级员工人老心不老,依然能够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但也有一些元老级员工斗志消磨、因循守旧,躺在过去的军功章上睡大觉。因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一些元老级员工不思进取,只图安安稳稳,当面对工作挑战时,因害怕失败而极力回避;当面对工作竞争时,因畏怯失利而尽量妥协。此外,还有一些元老级员工因为个人利益未完全得到满足,在企业内部传播消极思想、散漫情绪,甚至仗着自己老资格,公然对抗领导,漠视新人,侵犯同事。如同坏苹果法则一样,对于元老级员工违抗企业制度、损害企业利益、触犯企业形象、破坏企业团结的言行举止,领导者若不及时予以警示,则其会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最终“劫持”领导,“踩踏”制度,“架空”管理,甚至危及企业整体发展。在其位谋其政。领导者若对元老级员工的不良之举、非分之行不闻不问,则是一种失职行为和不作为状态。在敲打元老级员工的原因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杜绝元老级员工再犯错误、再度失职,领导者要敢于敲打,主动敲打,甚至甩起手腕使劲敲打,促使其改错归正、爱岗敬业、回归主流。
当然,要想师出有名,必须坚持一片公心、坚守一份职责,而非出于个人私心和偏见。只有在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员工的利益,从全局的角度来对待时,领导者对元老级员工的敲打才能理直气壮、底气十足,才能让其心服口服、无可辩驳。企业领导者在敲打元老级员工时,前提是敲打的事实要具体、过程要清楚、证据要确凿、目的要明了。元老级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非常熟悉、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熟稔、对领导人员的管理风格了如指掌,因此当面敲打时,必然备有防范、反击之策。领导者若敲打元老级员工是一时兴起、毫无准备,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则必然会丧失谈话主动权和管控权,导致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同时,警示元老级员工时,如果事项模糊空洞,则会绵软乏力,隔靴搔痒;如果事项偏颇不公,则会打偏走斜,殃及无辜;如果事项夸大其辞,则会授人以柄,权威受损;如果事项上纲上线,则会鱼死网破,逼上梁山。由此可见,领导者为何事、何目的敲打元老级员工,关系到敲打的成败与功效的高低。敲打元老级员工时,前提要以制度为框架,以事实为准绳,针对具体事项和问题,准确、客观,不夸大、不遮掩,不枉不纵。▌首先,对具体事项要做调查准备,深入全面地搜集信息和证据,客观了解、研判问题,不做主观臆断,不信小道消息。▌其次,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问题与错误,不翻陈年老账,不全盘否定,不借题发挥。▌再次,针对具体问题与错误时,要严肃、客观、公正地陈述利弊和得失,做到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最后,敲打的目的是帮助、教育元老级员工,使其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回归到企业的主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警示元老级员工,选择地方场合非常重要。不同的地点环境,所达到的敲打效果是千差万别的。在敲打他们时,要念其劳苦功高,照顾其自尊心,慎重选择场合地点,切忌不分场合环境,使其难堪,导致敲打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警示元老级员工,要依据其问题错误的严重程度,选择有助于维护其尊严、照顾其脸面的地方场景,使其放下戒备,更容易接受批评。同时,这也有利于双方相互的沟通陈述,避免因为敲打而产生意外的伤害。
在确定敲打的场合环境时,需要从元老级员工的问题性质和性格特征出发,做出有效分析、理性选择。领导者要奉行“小的问题,小范围内敲;大的问题,公开地方敲;非原则性问题,非正式地方敲;原则性问题,正式地方敲;普通问题,暗示;恶劣问题,点名”。▌当问题错误并非原则性的,且影响并不严重时,可以选择在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警示和批评;▌当问题较为普通,并未给企业造成利益损害时,应当在非正式的地方进行暗示批评;▌当问题触犯了原则,且性质恶劣时,应当在企业内部大会、办公信息系统等,进行点名的公开批评和警示,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但对于公开的、大范围内的批评,领导者要尽量避免,防止物极必反、背道而驰。元老级员工由于各自的性格、学历、经历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千差万别,并且各自犯的错误、问题也迥异不同,领导者对其进行敲打时,需要考虑实施差异化的策略,万万不可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因此,这就要求领导者针对他们的个性差异,看菜下碟,争取做到一人一个做法,从而提高敲打的效率和质量,防止反弹。领导者怎么具体看人敲打呢?这需要依据元老级员工的特质,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于明事理、有能力的,领导者不可长篇大论、没完没了,只需轻描淡写、点到为止,对方便会心领神会,从而自我纠错;▌对于能力强,但有抵触心理的,需要注重方法,既要结合“闪电战”式的批评,使其被当头棒喝而自我觉醒,也需要实施“持久战”式的敲打,使其被渗透化解而主动诚服。▌对于个别倚老卖老的,或软硬不吃,或暗中布雷,领导者警示这类员工时,就要精神抖擞地开展“阵地战”,既要避其锋芒,也要防止踩雷,然后搜集证据,公开正式地表明态度,不妥协、不让步。当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敲打,目的在于有效传达敲打的意图和自己的态度,应避免为了无谓的争吵而筋疲力尽,伤了和气。选择敲打时机的实质是对敲打流程的掌控。当领导者意欲对元老级员工进行敲打时,在时机选择上不可随意,流程把握上不可随性,程序实施上不可随便,而是需要找准时机,定位流程,相机敲打,方能达到预期效果。领导者只有在依据其错误的言行举止基础上,才能做出在什么时间和流程上敲打的决策。因此,可以从事情的轻重缓急、流程顺序出发,找准时机、因势利导地进行及时敲打。
元老级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对其敲打的时机选择上既要顾全大局,也要有人文关怀。当面对的问题是持续性、常规性的,需要做到事前预防敲打,有备无患而不搞突击战术;当面对的问题是突发性、紧急性的,需要做到事中立即敲打,正当其时而不可拖泥带水;当面对的问题是已发生、可以挽救的,则需要做到事后总结批评,亡羊补牢而不能秋后算账。若元老级员工犯下紧急、严重、明了的问题,领导者需要当场用力敲打,不可延误时机,否则会后患无穷;
若是轻度、缓和、复杂的问题,需要调查之后敲打,则不可急于求成,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