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调研心得  ·  爆发了!我要加钱了! ·  18 小时前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昨天  
ETF和LOF圈  ·  春节后,A股开市关注什么? ·  2 天前  
何夕  ·  #h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提前做好退出计划

也谈钱  · 公众号  · 投资  · 2024-10-11 13: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投资中的退出策略,包括适时退出和止盈止损的重要性。作者从自己的投资经历出发,结合安妮·杜克的新书《适时退出》的观点,强调了制定退出计划的重要性。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投资场景下退出策略的应用,包括不需要止盈的投资和需要考虑止盈的投资。最后,作者还讨论了未达到退出计划时如何应对以及财务自由路上的相关话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投资时需考虑适时退出和止盈止损

投资不仅要考虑如何买入,还要想好何时退出,包括止盈和止损。制定退出计划是应对损失发生后理性思考的有效方法。

关键观点2: 退出策略在不同投资场景中的应用

作者结合自己经历,讨论了不需要止盈的投资(如海外成熟市场、长赢、长钱等)和需要考虑止盈的投资(如主动基金等)的退出策略。

关键观点3: 如何检测高估的退出信号

作者分享了自己检测市场高估的退出信号,包括偏股基金指数过去3年的滚动年化收益等指标。

关键观点4: 未达到退出计划时的应对策略

当市场未达到预期退出条件时,作者建议降低预期、坚持再平衡,并权衡收益与付出。

关键观点5: 财务自由路上的相关话题

文章还涉及财务自由的相关话题,包括作者的实证之路、抵御风险的重要性等。


正文

一笔投资买入时,最好就想清楚未来何时退出,既包括止盈、也包括止损。

这是我最近读安妮·杜克的新书《适时退出》得到的启发(以前也推荐过她写的《对赌》,聊概率思维)

书里探讨了一个值得警示的现象。 一旦投资开始亏钱,或者项目已经前期投入,人就很难再理性思考退出问题了 。卖出亏钱的投资,比卖出盈利的要难得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后续研究——沉默成本和损失厌恶如此强大, 以至于我们哪怕知道它的存在,依然难以有效应对

作者讲到杰弗里·鲁宾,他是一个专门研究过损失厌恶的学者,「写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富有影响力的关于(损失中)承诺升级的著作」。但他本人却还是在一次登山中因不愿止损而丧生。

当时他已经成功攀爬了 99 座山峰,还差最后一座。途中天气突然变得恶劣,(没有前面 99 座登山记录包袱的)同行者纷纷返回,他却坚持攀登,最终丧命。

可以帮助我们在损失发生后依然理性思考的方法非常少,包括那个很流行的自我提问「如果重来一遍会怎么选?」也被验证无效。

最可行的应对方案,是在行动前就制定好退出计划 。书里举了攀登珠峰的例子,登山者会设定一个「关门时间」,到了关门时间不管有没有登顶都必须开始返回。

……

我觉得这个理念不仅适用于亏损时的退出,同样也适用于牛市中的止盈。

其实浮盈也会有损失厌恶,一笔投资先赚 1000,再跌 500,我们会觉得自己亏了 500、而不是赚了 500,总在锚定前期高点。每轮行情里都有很多「等回到前面高点我就卖」、最后失去全部浮盈的投资者。

受这本书的启发,假期我复盘了一遍自己的退出策略,也一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提前做好退出计划。

不需要止盈的投资

有些投资我们不太需要考虑止盈,比如:

  • 海外成熟市场,不适合择时,做好资产配置、再平衡即可;

  • 长赢、长钱,主理人会代替我们止盈高估的投资,我们可以长期持有;

  • 网格,已经自带止盈操作,我们更应该关注向下的压力测试和风险管理;

对于这些可以长期持有的投资,退出计划和市场高低关系不大, 更重要的是我们什么时候会需要用钱 。我的想法是,定期复盘家庭财务规划,考虑未来明确用钱的地方。在用钱时机前的 3~5 年开始逐步减仓,换成更稳健的理财方式。

除此以外需要定期检验当初的买入理由是否发生变化,比如主理人的投资理念、我们自己的风险偏好。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也应该考虑退出投资。

👆 这两点也适用于以下所有投资。

要考虑止盈的投资

主动基金,我会分两步来考虑。

等市场到中高估值,先把波动比较大的单只主动基金,置换成更加分散、理念为「不降低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波动率」的主理人。

等到市场进入高估区间,置换成股债仓位平衡型的投资,来降低未来的回撤。FOF、可转债、价值风格基金经理,也在考虑范围内。

从预期来讲,能做到第一步我就会很满意了,第二步看缘分。

用来检测高估的退出信号,过去几年我发现全市场温度对主动基金不太有参考性,这几个指标更合适些:

  • 偏股基金指数过去 3 年滚动年化收益,30% 以上为风险,-10% 以下为机会;

  • 兴全基于中证 800 股债性价比做的兴动信号;

  • 基金经理的主动限购(此时开始注意风险,但距离顶点通常还会有一段距离);

对了,中证偏股基金指数过去 3 年的滚动年化收益,现在依然在接近 -10% 的位置 👇

……

我现在持有的中概相关仓位大约 8%(不算网格的部分)。

恒生科技指数 ETF 513180 到 0.74 以上(对应 KWEB 价格到 $40),脱离低估区间,我准备先把中概的仓位逐步降低到 5%。

然后,就可以抄长钱和长赢的作业了 他们目前的持仓比例差不多也是 5%。

中概目前依然在相对低估的位置。

……

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目前股息率依然超过 6.5%(港股税后),相关资产股息率在 4~5% 以上我都打算先拿着。这么高的股息率以后估计也难遇到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